發現陝西原生態古鎮,距西安僅一個多小時,景區多到一天逛不完

2019-11-13   黃小黃走陝西

旅行是一件讓人著迷的事情,越是走出去,越是會發現這個世界處處都有意思。昨日,黃小黃如願以償到了一個嚮往已久的小城,這裡距離西安僅70公里,卻藏著原汁原味原生態的古貌,小小的城內景區很多,黃小黃在這裡花了一整天時間,居然還沒把這裡最有代表性的景區逛完……這個地方便是陝西省咸陽市武功縣的武功鎮

武功鎮,居然不是武功縣的縣城!

直到昨天,黃小黃才搞明白,武功鎮並不是武功縣的縣城,而僅僅是它的「老縣城」。

武功鎮不當縣城也僅僅是從1958年才開始的事情,早在之前的一千多年時間裡,這裡一直都是武功縣(郡)的縣(郡)治所在地,真正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所以,對於旅遊的人來說,武功鎮比武功縣城有意思的多,千年的時間,為這座老城留下了太多的歷史人文遺蹟,每一處遺蹟都有說不完的故事。

武功鎮馬道巷

然而,武功鎮的傳奇之處還不僅僅是這樣,這裡出過幾位名人:

第一個要說的是一對母子:姜嫄和后稷。姜嫄出生在武功,是炎帝後代有邰氏的女兒,皇帝後代帝嚳的妻子,傳說踩巨人足印生下兒子「棄」,也就是「農神」后稷,后稷對於發展農業技術很有建樹,後來在武功建起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邦國「有邰國」。

后稷的後代是公劉,公劉的後代是古公亶父,古公亶父有一個厲害的孫子,那就是周文王,由此推理:后稷是周人先祖,而武功則是周人的發祥地。

還沒完,古公亶父除了有周文王這個傑出的孫子,還有一個很不錯的兒子,周文王的伯父「泰伯」,泰伯是古公亶父的長子,但由於古公亶父傳位給了第三子、周文王的父親季歷,泰伯便和二弟虞仲相約出走荊楚,致死未歸。後來,泰伯在江南一帶建立了吳國,成為吳越之地共尊的先祖……由此類推,江南的人們和武功這個地方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武功鎮上隨拍

第二個要說的則是每一個中國人都很熟悉的——蘇武。「蘇武牧羊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但很少有人知道,蘇武墓就在武功鎮。

第三個要說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史書記載,李淵在武功鎮有一處別宅,唐太宗李世民於隋開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公元599年1月23日)出生於武功。這座宅院遺址至今猶存,即武功鎮上的報本寺塔所在地。相傳李世民登基後,為報母恩,將家宅改為寺院,賜名「報本」,報本寺經過千年歲月已經無存了,但報本塔毀了之後又重建,延續至今。現在的報本塔始建於北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報本寺塔

唐太宗還在武功鎮留下了一處勝跡,那便是武功城隍廟。至今很多武功人都頗為自豪,武功城隍廟的城隍爺和別處的不一樣——是身披黃袍、頭戴王帽的,這是因為武功城隍爺曾被唐太宗敕封為「輔德王」。由此武功城隍廟也被稱為都城隍府,地位比全國各地城隍廟都要高。這裡也是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城隍廟

鎮上景區扎堆,一天逛不完

出去旅行,最怕的就是景區太分散,花在路上的時間太多,留給景點的時間太少。像武功這樣的歷史性古鎮有一個優勢:景區景點比較集中,基本上都集中在中心區。

因為武功鎮比較近,離西安約80公里的樣子,加上坐車也方便,每天從城西客運站都有發往鎮上的班車,所以黃小黃便沒有開車,坐著班車就去了鎮上,計劃花上一天時間把武功比較知名的幾個景區點都轉一轉——結果,沒有達到預期計劃,因為鎮上的可逛的地方太多了,一天居然沒逛完。

先來說說武功鎮上有什麼?

武功是南北分布的一個小城鎮,東西為土塬,塬下漆水河穿鎮而過,河流兩岸便是開闊的平川,武功鎮的人們沿河而居,形成一個房屋櫛比、人煙繁盛的小城景象。

武功鎮由北至南大約1公里的路程,不需要乘車,徒步就逛完了。值得一逛的地方有這幾個,由北到南(因為班車停在北關),也就是從武功人口中的北關到南關,依次可以去這幾個地方:

1、武功古鎮

這是武功正在下很大力氣打造的一個景區,還沒完工,建好之後大概會成為縣城標誌性的景區,包括好幾個版塊:古美陽關、龍王廟、東嶽廟、漆水河濕地、遊樂園和古鎮。

美陽關城門樓

美陽關後的公路

漆水河濕地

武功古鎮

其中,美陽關的城門、遊樂園和古鎮部分是新建的,龍王廟和東嶽廟是有歷史的,香火也很旺。

東嶽廟三霄殿

龍王廟

2、武功城隍廟

武功城隍廟在東街上,從美陽關散著步就去了,關於它的歷史前面都說了,就不再提,這裡只說說建築本身,城隍廟面積不算太大,建築主要有牌坊、山門、大殿和寢殿,這是中軸線上的。左右兩側還有鐘鼓樓和配殿。這裡有武功歷代名人展,在不起眼的角落還陳列了一些碑石類的文物。

牌坊

正對城隍廟的一棵古槐

印象最深的一點是,城隍廟的大殿頂特別高,空間特別空曠,而且是兩個建築連在一起,也就是大殿前面還有一個大廳一樣的房間,兩棟建築屋檐連在一起,這就使得裡面光線幽暗,溫度比外面低好幾度……武功縣文物旅遊局(注意不是武功鎮)就在城隍廟隔壁。

大殿 裡面有城隍爺塑像

城隍廟旁的武功縣文物旅遊局

3、報本寺塔

報本寺塔在大北街(還有小北街),從城隍廟溜達著就去了。報本寺塔面積更小了,從大門進去走大概十來步就到了塔下。這座塔只有七層,八個面,應該是武功鎮的最高建築。從旁邊的小巷子爬到西邊塬上去俯視更有感覺。

4、清涼寺

因為要拍武功鎮的全景,居高臨下俯視報本塔,於是就到了第4個景點清涼寺。清涼寺是又稱康家山,也是一處歷史久遠的地方,明代時為紀念康海而建。

大門賊有氣勢

康海(1475-1540),一位才華橫溢的武功人,明弘治15年考中狀元,任翰林院修撰,著有詩文集《對山集》、雜劇《中山狼》、散曲集《沜東樂府》等,為明代有名的文學家。現在,康家山成了佛家勝地,大雄寶殿恢弘壯麗,寺內師傅都是女尼,待人親切客氣。

俯瞰報本寺塔和武功鎮

大雄寶殿

5、小華山

從清涼寺出來,黃小黃便沒有按照尋常的路線走了,而是沿著塬畔繼續向南,找到一條小路下塬,到了北關,這裡有個景點叫「小華山」。

站在塬頂俯瞰清涼寺

下塬

「小華山「其實就在西塬坡上,因為坡度較陡,建築又層層遞上,依塬而上,看起來比較險要,於是就有了「小華山」的名頭。

這裡最早是「葆貞庵」,後來,宋代理學家張載在此講學,有「綠野亭」,於是又叫「綠野亭」,至今這一片的村子還叫「綠野村」。現在這裡是一處道教勝地,周內遊客少,景區緊閉大門,於是只能隔門拍了一張圖。

6、關帝財神廟

跟小華山只有幾步之遙的地方,就是關帝財神廟。關帝財神廟始建於北宋,現存的是明清建築,主要有中殿、上殿和左右陪殿。山門、鐘鼓樓等應該都是現代建起來的。

裡邊未見道士,只有一個看門的老人,看門老人稱每天中午12點便是下班時間,想去逛的小夥伴們要請早啦,否則有可能像黃小黃這樣被攆出來了。

財神廟武聖殿

在鎮的不遠處,小華山的塬頂還有姜嫄墓。從北關出去,再走約1.5公里,還有蘇武墓;再走遠點,約3公里處,有「鄭家坡遺址」,還記得前文說過武功是周人發祥地,鄭家坡便是距今4500年以上的一處先周大型城垣遺址……

從關帝財神廟出來,時間已至下午4點多,北關發往西安最末一趟班車的時間為4:40,於是只能忍痛揮別武功,姜嫄墓、蘇武祠墓、鄭家坡都只能留待下次了。

最後提供一些交通和美食信息:

1、西安至武功鎮(記住不是武功)班車

乘車地點

西安:城西客運站

武功鎮:縣城北關東河灘加油站路旁

發車時間

西安:夏季早班7:30,晚班18:40;冬季早班8:00,晚班18:40

武功鎮:夏季早班5:35,晚班16:40;冬季早班6:00,晚班16:40

註:班車每40分鐘一趟,法定節假日靈活調度

2、美食

在武功鎮轉了一天,這裡的麵店、泡饃館和涼皮店比較多,基本是典型的關中口味。武功鎮的特色小吃大家都很熟悉——旗花面,像是臊子麵的一個分支,酸湯口味的。另外還有一種叫擦酥,看起來像是千層油餅。

旗花面,6碗起步

3、門票

最重要的信息來了,武功目前的景區都是免費的,但是,縣上已經在景區貼出了公告,將把教稼台(被我遺漏了)、城隍廟、報本寺塔、關帝廟整合申報3A級「武功古城」景區,到時候將實施旺季通票60元、淡季50元的門票政策。所以,趁現在還沒收費趕緊逛起來!

黃小黃走陝西:發現身邊的風景,一起遊歷那些山河與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