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TV《中國》第二季走進盲文博物館,紀實影像跨越黑暗顯力量

2022-03-31     影視前哨

原標題:芒果TV《中國》第二季走進盲文博物館,紀實影像跨越黑暗顯力量

來源 | 廣電時評

近日,正在芒果TV、湖南衛視熱播的紀錄片《中國》第二季,迎來一批特別的線下觀眾——在中國盲文圖書館,一群盲人朋友「收看」了第一集《驚變》。在放映結束後,盲人朋友代表以及影片主創進行了分享交流。

安靜的放映,熱烈的交流

承接上一季繁華盛唐,《驚變》從大唐雙子星李白與杜甫的歷史性會面說起。他們「一個如從天上而來,飛流直下;一個如在大地上生長,厚重深沉」。

異常安靜的放映室,在解說詞引導下,大唐的故事,一幕幕在盲人朋友們的腦海中上演。

安史之亂的震盪、三吏三別的苦痛、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樂觀、茅屋為秋風所破的無奈,都通過聲音傳達了出來,讓現場盲人朋友無不感懷。

「通過李杜二位詩人,對大唐有了更多了解,他們的生平和愛國之心,讓我們感動不已。」

放映結束,北京市東城區盲人協會主席史敬說:「我第一次通過音效解說,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教育課,我更加接近中國的歷史,也感受到了紀錄片《中國》的力量。」

創作了一部讓盲人朋友聽得懂、聽得進的作品,對紀錄片《中國》製片人、總導演李東珅而言是意外之喜。

在現場分享時李東珅表示,「我心裡非常感動,也許我們的片子遠遠沒有比盲人朋友想像出的片子好看,大家想像的一定是一個更加瑰麗的盛唐。」

真實的視聽感受,誠懇的創作抒懷,使得作品帶來的感動穿屏而出,讓放映現場泛起了陣陣暖意。

打開盲人朋友視聽新體驗

「42歲的李白,迎來了命運的一次重大轉折,公元742年秋天,一份來自當朝皇上的詔書,讓他再次走進長安,告別家人時,他寫下一句詩: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閉上眼睛,屏蔽畫面。在紀錄片《中國》第二季放映時,許多工作人員和媒體記者選擇跟盲人朋友用一樣的方式品閱這部作品。

通常而言,盲人朋友要「收看」一部影片,為了更好地理解畫面,要麼會配備一個電影講述人,要麼電影需要重新錄製一個有畫面、動作解說的版本。

紀錄片《中國》第二季的影視風格與盲人朋友的「收看」需求,有著天然的親近性:一是,紀錄片整體以富有詩意與哲理的解說詞貫穿,盲人朋友可以通過聽接收影片主要信息,在周濤的講述下,片子宛若一本生動形象的有聲書;二是,紀錄片用講述典型人物生平的方式勾畫歷史年輪,具有很強的故事性,對盲人朋友有著更強的吸引力和代入感。

內容引人入勝,信息不打折扣,整體而言,紀錄片《中國》第二季是很適合盲人朋友的放映視聽作品。

「紀錄片《中國》第二季這樣的好片子,能夠想到在現場給盲人放映,並聽取盲人的意見,這本身也體現出湖南廣電、芒果TV等出品方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心。特別是在冬殘奧會期間,盲人能看到這樣具有歷史感的片子,讓我們感到了春天的溫暖。」中國盲人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盲文圖書館信息無障礙中心主任何川表示。

讓盲人朋友聆聽紀錄片,品閱華夏千年歷史。這場活動,不僅讓紀錄片《中國》第二季走進了中國盲文圖書館,也讓片中恢弘的歷史故事,走進了盲人朋友心中。

而讓每一個人都有享受視聽作品機會的願景和切實行動,在展現對殘障人士的尊重與關懷同時,也凸顯著創作者的人文情懷和作品的社會價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7de6a1df95f88bb663445a5b11b90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