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晚間,匯川技術(300124.SZ)發布公告,其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的事項獲證監會無條件通過,而查詢最近一個月上市公司接待投資者調研的相關數據,匯川技術以225次的接待量排名第5。匯川技術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圖:匯川技術被機構頻繁調研(資料來源:Choice)
【核心觀點】
1.脫胎於華為的匯川技術是工業自動化控制龍頭,成立以來其營收快速增長。
2.併購貝思特電氣有助於打開匯川技術傳統的變頻控制器產品的成長空間;受益於工業機器人等智能製造快速發展,匯川技術的伺服系統產品長期成長空間也被打開。
3.券商預期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將在今年3季度觸底反彈,企業資本開支有望增加,帶動工業自動化控制產品短期需求回暖。
一、快速成長的工業自動化控制龍頭
匯川技術是一家從事工業自動化控制相關產品生產的上市公司,其工業自動化控制產品包括變頻控制器類、運動控制類和控制技術類等產品。在工業自動化控制產品之外,公司還布局了新能源和軌交類產品。
圖:匯川技術2018年分產品營收占比(數據來源:匯川技術2018年年報)
公司的變頻控制器產品主要包括低壓、中高壓變頻器等,廣泛應用於電梯、起重機、工具機等設備上,2018年該產品占公司營收的48%。
運動控制類產品主要是通用和專用伺服系統,控制技術類產品主要是人機介面和視覺系統,這兩類產品主要用於控制機器人和機械手等自動化設備。2018年這兩類產品占公司營收的比例分別為20%和5%。
新能源&軌道交通類產品主要是新能源汽車的電機控制系統和列車的牽引控制系統。2018年該產品占公司營收的18%。
在連續多年高研發投入後,匯川技術在已經在低壓變頻器和伺服系統領域實現了國產替代。2015年,其低壓變頻器市占率已經達到6%,在全球主要廠商中位居行業第三;伺服系統市占率也達到了5.7%,在全球主要廠商中位居行業第五。
匯川技術的崛起離不開其傳奇創始人——朱興明。朱興明原是華為電氣產品部門總監,2001年發展困難的華為斷臂求生,把電氣產品部門賣給美國艾默生電氣,朱興明也理所當然的進入了當時人們夢寐以求的外企工作。但兩者的磨合併不如人意,2003年朱興明帶領一眾華為電氣部門前員工獨立創業,創辦了匯川技術。
創立之初,匯川技術就切入了當時國產基本一片空白的變頻器領域。受益於隨後呼嘯而至的城鎮化建設,國內電梯、起重機等機械設備需求大爆發,而變頻器是這些機械設備的核心控制部件,匯川技術剛成立就迎來了風口,並於2010年順利登陸創業板。
上市後,匯川技術仍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其營收從2009年的3億增長到2018年的59億。今年上半年,匯川技術實現營收27.19億元,同比增長9.96%;實現歸母凈利潤3.99億元,同比下滑19.67%,業績下滑主要是快速增長的新能源&軌道交通類產品毛利率大幅下滑所致。
二、競爭力強,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產品長期發展趨勢良好
1.強強聯合,打造電梯行業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入下半場,中國電梯產量增速逐漸放緩,公司傳統的電梯控制系統產品(變頻控制器)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且隨著產品智能化升級,傳統的產品之間的競爭已經升級為現在的解決方案之間的競爭。
併購貝思特電氣的目的就是為了把公司的競爭力從過去的產品層面升級到解決方案層面。公司的優勢產品在於電梯控制系統,貝思特的優勢則在於人機互動、線纜及門系統,雙方合併後可以實現「電梯控制系統+人機介面交互系+電氣電纜系統」的行業解決方案。
此外,在客戶群方面,公司客戶主要是國內電梯廠商,貝思特客戶主要是國際電梯廠商,合併有利於實現雙方市場的互補,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公司變頻控制器產品的長期發展空間也將因此而打開。
2.借風智能製造,伺服系統大有可為
伺服系統是以物體的位移、角度和速度為控制量組成的能夠跟蹤目標任意位置變化的自動化控制系統,主要用於控制機器人和機械手等自動化設備。
經過多年研發投入後,匯川技術的伺服系統核心性能已經與安川、松下等國際主流廠商接近,實現了伺服系統的國產替代。
伺服系統是工業機器人的控制系統,約占工業機器人成本的20%左右,在伺服系統等零部件實現國產替代後,我國工業機器人保有量也快速增長。2011-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密度從10台/萬人增長到97台/萬人,稍高於全球平均水平,但和主要工業已開發國家相比仍有數倍提升空間。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8月20-25日在北京召開)預測,2021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密度將突破130台/萬人。
此外,受製造業就業人數下滑和勞動力成本提升影響,機器換人和自動化升級大行其道,智能製造市場持續快速擴張也催生了大量的伺服系統需求,伺服系統發展良機已現。
三、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觸底,工業自動化控制產品短期需求爆發
在分析了工業自動化控制產品長期需求後,我們再來看下其短期需求。
工業自動化控制產品的需求主要來源於企業的資本開支,影響因素在於資本開支的必要性以及資本開支的資金可得性,後者主要取決於企業利潤情況和信貸可得性,而企業利潤又是銀行對企業放貸的核心和優先考慮指標,故工業企業的利潤增速是工控行業景氣度較為靈敏且準確的指標,從歷史情況看,其基本領先工控產品市場增速一個季度左右。
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自2018年11月轉負後,至今已在底部震盪3個季度,而歷史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為負的持續周期為3-5個季度,券商預期,今年3季度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有望轉正,帶動工業自動化控制產品市場增速在今年4季度觸底,短期需求有望回暖。
綜上所述,匯川技術是工業自動化控制產品國產替代的領頭羊,目前其技術已經和全球主流廠商接近,其產品在機器換人和智能製造大發展中有著重要應用,長期發展前景明朗。短期內,券商預期三季度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觸底反彈,資本開支將有所增加,帶動工業自動化控制產品短期需求回暖,券商因此看好其成長性。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任何投資建議不作為您投資的依據,您須獨立作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請您確認自己具有相應的權利能力、行為能力、風險識別能力及風險承受能力,能夠獨立承擔法律責任。所涉及個股僅作案例分析和學習交流,不作為買賣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