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忠:燃燈一甲子,守藝磁州窯

2023-12-26     竹鶯說事

原標題:劉立忠:燃燈一甲子,守藝磁州窯

創作中的劉立忠。

劉 萍 史曉多

「我跟陶瓷打了60年交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非常滿足、非常快樂。」12月9日,由邯鄲市委宣傳部、邯鄲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指導,峰峰礦區人民政府主辦的「記藝——從泥土到語言」劉立忠從藝60年磁州窯藝術展在邯鄲市博物館開展。當天,年近八十的劉立忠精神矍鑠,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同行和磁州窯藝術愛好者,他表示想用更好的作品表達自己對磁州窯60年的摯愛與痴迷。

劉立忠,國家級非遺項目磁州窯燒制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他1944年出生於邯鄲,2000年起擔任磁州窯(鹽店)遺址博物館館長,200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劉立忠從藝60年來,創作了無數磁州窯作品,本次展覽從中遴選出100件精品進行展出,其中含80件瓷器、20幅畫作。瓷器展品含多個品類,如白地黑花、黑釉剔刻花、白釉剔刻花、紅綠彩、天目釉與現代陶藝系列精品,以劉立忠學習磁州窯、再現磁州窯風格的再製品來全面呈現。而精選的20幅代表畫作,則以傳統國畫風格為主,筆力稚拙清雅,畫面清新活潑。

白地黑花梅瓶,黑刻梅瓶、玉壺春瓶,白刻梅瓶……化境黑白,磁州窯的美躍然而出。劉立忠代表作品白地黑花《繁華盛世》大圓瓶,採用磁州窯傳統的白地黑花技法和托坯技藝製作,畫面洒脫自然、意境深遠,器形穩重大氣、線條優美,體現了劉立忠高超的繪畫水平和對器形的準確把握。同時,其大寫意的畫風,簡約大氣的用筆,勾勒出的牡丹活靈活現,引來眾多磁州窯藝術愛好者的關注。

「劉立忠熟練掌握了傳統畫黑花的工藝技法,既類似於中國畫的寫意,又區別於國畫的運筆和用色,局部輔以簡潔的刻線,可謂獨具一格的描繪方法,不僅加強了表現力,而且別有韻味,可以說這是磁州窯畫黑花裝飾獨特的形式語言。」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著名陶瓷設計家楊永善如此評價劉立忠的技藝和磁州窯的獨有特色。

紅綠彩梅瓶、紅綠彩《執蓮童子》瓷塑、紅綠彩《蹴鞠圖》盤……劉立忠大師的紅綠彩技法作品,畫紅點綠、色彩艷麗,為人們展示了磁州窯的另一個彩色世界,具有濃郁的東方民族民間文化特徵。紅綠彩技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釉上彩繪技法,也是磁州窯對世界陶瓷工藝技術的巨大貢獻,對宋以後釉上彩陶瓷器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

磁州窯藝術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劉立忠《問天》等系列作品,別開生面,想像力豐富,其造型打破中國瓷器原有傳統器形,其橫臥如魚,豎立則似神舟飛船的外輪廓。「我希望能從造型上體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國家富強的精神張力,運用線條等形式感創作出自己想像中的新形體。」這是劉立忠的大膽創新之處,在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後,他創作了《黑繪花魚》《花釉瓷塑吉慶有餘瓶》等系列作品,後來又不斷推出新品。這個創新系列,為磁州窯留下了鮮明的時代印記,也引發社會各界熱切關注。

「磁州窯是邯鄲的驕傲、河北的驕傲,歷千年而不衰,這離不開一代代『磁州窯工匠』的辛勤耕耘與守正創新。」喜愛磁州窯的藝術家們紛紛表示,劉立忠無疑是其中的一位大工匠和燃燈者,他在喧囂的現實生活中,撿拾歷史的碎片,尋覓消失的技藝,通過稚拙樸實的一筆一畫,通過精心燒造的一瓶一罐,為世人點亮千年磁州窯的藝術之光。

「我已經養成一個習慣,每天都會堅持做一件事來磨礪自己:收集一片古瓷片,整理一張圖,或畫一件瓷器,三者必擇其一。我收集了萬餘片磁州窯歷代瓷片標本,經過整理後又變成一本本的圖片冊、畫稿以及萬餘件製作並裝飾的瓷器,人的一生也就三萬六千天,這樣的收穫也覺得問心無愧了。」60年與磁州窯相伴,對劉立忠而言無怨無悔。

「磁州窯既是邯鄲的,也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劉立忠說,他的作品曾在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並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等機構和海內外收藏家所收藏。60年嘔心瀝血,他從磁州窯的守望者、傳承者逐步邁向創新者、弘揚者。

擇一事,終一生。劉立忠用人生的一甲子,守護磁州窯的爐火,生生不息。近年來,磁州窯(鹽店)遺址博物館每年都會接納不同院校的學生、教師前來進行專業實習和進修創作,讓更多人了解並喜愛磁州窯。劉立忠表示,以後還要不斷打磨提升磁州窯燒制工藝,用心把當代磁州窯藝術提升到一個新高度,更好地傳承磁州窯文化與技藝,並讓古老的磁州窯煥發「年輕態」,穿越歷史,走向未來,走向世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447a2b8534324af754afdfd81e53b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