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末諸多的起義隊伍中,朱元璋和他的團隊笑到了最後。直至洪武三年(1370年),天下大局已定,朱元璋開始封賞功臣。自漢高祖劉邦剪除異姓王之後,歷代王朝都不再封王爵給開國功臣。因此功臣們能得到的最高爵位就是公爵,因為地位尊貴,所以朱元璋也嚴格控制人數,僅僅封了6人為公爵,他們分別是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鄭國公常茂。
在這6人之中,排名第三位的曹國公李文忠為最特殊,因為他不僅是功臣,還是朱元璋的親外甥。朱元璋兄弟幾人中,他排行老四,在他上面只有一個二姐,後來被追贈為曹國長公主。朱元璋的這個姐姐早年嫁給了李貞,並生下了李文忠。因為當時天下大亂,再加上瘟疫爆發,所以李文忠也吃了不少苦:
公主卒,其父攜文忠走亂軍中,幾不能存。至是,聞太祖駐兵滁陽,皆來歸,太祖喜甚。文忠年十二,牽上衣而戲,太祖涕曰:「外甥見舅如見母也。」
直到在舅舅朱元璋這裡安定下來,李文忠才算真正有了個家。在異姓人之中,外甥是和舅舅血緣最近的人。因為姐姐已經死於戰亂,所以朱元璋便將對姐姐的感情全部傾注到了外甥身上,對他視如己出。不僅為了請了自己麾下的大儒給他當老師,還提拔他做自己的舍人。朱元璋對外甥的盡心栽培沒有白費,李文忠19歲時初次率兵支援池州便攻下了4個縣、立下了大功。20歲時他因功被升為親軍都指揮,坐鎮建德。
李文忠雖是朱元璋的外甥,但他全憑自己的真本事建功立業。在後來消滅陳友諒、張士誠以及北伐元朝等眾多戰役中,李文忠都立下了大功。他的戰功雖不及魏國公徐達,但開國武將中功勞超過李文忠的還真沒有幾個。在大明朝開國之後,兔死狗烹這一不變的歷史規律再次上演。草根出身的朱元璋也和劉邦一樣,對功臣舉起了屠刀。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謀不軌」之罪誅宰相胡惟庸九族,大明朝人人自危。
李文忠認為皇帝殺戮太甚,在滿朝文武只求自保之時,憑藉外甥的身份勇而向朱元璋上書。但是朱元璋是鐵了心要血洗,李文忠的兩道奏摺都如泥牛入海,於是便上了第三道直接開始指責朱元璋。朱元璋是個暴脾氣,看完後氣不打一出來,直言「小子忤逆,不殺不足震懾諸臣!」在戰場上成長起來的李文忠同樣也是個暴脾氣,這舅甥倆就這麼槓上了,朱元璋拔劍便要宰了李文忠,情況到了危急關頭。
向來不干涉朝政的馬皇后,此時穿著一件滿身補丁的衣裳走入大殿。早已經看慣了馬皇后所穿的高貴衣服,再看這件破破爛爛的衣服,朱元璋頓時不太習慣,也滿臉疑惑。馬皇后也不等朱元璋開口,直接解釋道:這是二人結婚前,自己僅剩的一件舊衣服。雖是一件衣服,但每次看到它,都能想起許多往事!話音剛落,朱元璋的腦海里也浮現出了許多往事,眼淚也奪寬而出:
「我昔日親人十餘口,如今也僅剩文忠一人,他若不是我外甥,我必殺他!」
朱元璋家庭觀念及其濃厚,所以馬皇后斷定他不會真的對李文忠下手。畢竟他老朱家的骨血,除了他自己留下來的,真的不多了。而且李文忠的父親李貞,在朱元璋沒有發跡時,也曾多次接濟他。一想到這裡,朱元璋真的很難再下得去手。畢竟人非草木,朱元璋再狠,人心也是肉長的。朱元璋不殺李文忠,但也沒有免除他的懲罰,他奪了李文忠的一切職務,讓他閉門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