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三方面支招縮減養娃成本,為何不被買帳?看不見的帳單沒算

2020-03-21     龍寶育兒

俞敏洪在直播中提倡大家多生孩子,直言自己很可惜只有兩個孩子,如果能有四五個才好。他告訴大家,很多人不想生孩子,都覺得生孩子的成本太高了,但其實,生兩個孩子的成本並不高,並從幾大方面給廣大的父母支招,如何在養孩子的過程中省錢。

但他的觀點卻遭到了很多90後父母的反對,但個人覺得,俞敏洪鼓勵大家多生孩子的初衷是好的,目前,我國的人口增長率處於一個很低的水平,青壯年的逐年遞減,將會危害到各行各業的生存和發展,從下面的一張表格中就可以知道,我國每年的新生人口,是逐年降低的。

自從2016年開放了二胎,如今走到了第五個年頭,二胎大軍只在前兩年出現了小幅度的遞增趨勢,如今明顯後勁不足,現在的情況是,70後不能生了,80後生不動了,90後不願生,而擺在年輕父母面前的,就是高額的養娃成本,而俞敏洪也在3個方面給大家支招,如何降低養娃成本。

俞敏洪三方面支招縮減養娃成本,為何不被買帳?看不見的帳單沒算

喝普通的牛奶,用普通的尿不濕,吃普通的飯

上普通的學校,不一定非要上名牌小學,名牌中學

第一個孩子用舊的東西,第二個孩子依然可以用

其實總結起來就是兩個方面,一個是物質成本可以降低,孩子的吃、穿並一定講究名牌,達到普通標準就好了,比如日常的飲食、奶粉和尿不濕等,另外,老大用完的東西,老二可以接著用,比如大寶的衣服,玩具等,綜合起來,其實是花不了多少錢的。

另一方面,孩子的教育成本也可以縮小,孩子不一定非要上名牌小學,名牌初中高中,普通的學校就可以,他提到孩子上公立學校可能會很好,但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教養要好,把孩子教好的前提下,孩子上什麼學校都會成功的。

俞敏洪還提到,之所以父母覺得養孩子的成本高,其實是自己不夠成功,想要把成功強加在孩子身上,如果父母能夠心平氣和,把孩子當做普通孩子來培養,其實成本並不是那麼高的。

但俞敏洪的建議,卻遭到了網友的反駁。

養孩子的成本,真的是節衣縮食並且不上名牌學校就可以完美解決嗎?其實並不是的,能用錢來解決的帳單,只是表面上的,裡面更深層次的養娃帳單,到底是什麼呢?

人力的支出

多一個孩子,並不是多一雙筷子這麼簡單,家裡生了二胎,媽媽和老人都要齊上陣,可能還要請保姆來幫忙,這中間的費用即使省略不計,但人力支出的成本卻是人情和巨大的精力付出,雖然看不到摸不著,但卻會讓家人的生活方式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就像傅首爾在《奇葩說》中提到的,一個孩子能幹什麼?的確,他什麼也不能幹,但卻能讓大人什麼也幹不了,家庭中的人力成本增加,就會增加外部的壓力,兩個孩子,不是誰都有勇氣生的。

居住空間的困窘

一個孩子可以住兩室,但兩個孩子卻必須要置換房子,這就是赤裸裸的現實,就像最近播出的電視劇中的情景一樣,兩邊的老人,即將出世的二胎,逼得父母不停地找房子,如果沒有這種成本,那麼一家人就要長時間擠在方寸之間,各種不方便,各種困窘,也會時時刻刻困擾人的生活。


寶媽的付出

無形的付出中,還有媽媽的犧牲,一個孩子還可以勉強上班,但兩個孩子的媽媽,生活中都漸漸回歸了家庭,當起了全職媽媽,這實屬無奈,一個老人只能有精力帶一個,多一個就會雞飛狗跳,孩子到了該早教的年齡,到了該學規矩了,沒有媽媽怎麼行?

如果媽媽只是犧牲了自己的事業,還是其次,關鍵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也真的太累了,大的要輔導作業,小的還在嗷嗷待哺,哪個二胎媽媽不是忙完大的忙小的,在日復一日的忙碌中給自己加油打氣,等孩子長大了就好了,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媽媽的回歸意味著爸爸的壓力陡增,也意味著多了一口人吃閒飯,如果恰巧生了兩個兒子,給大兒子買房子娶媳婦,難道就不管二兒子嗎?如今的形勢下,即使年輕人再有能力,一出校門就有能力養活自己,靠自己的本事買房買車的,又有幾個?哪個不是靠著家裡的支援挺幾年?

所以,養孩子既有實際帳單,也有隱形帳單,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好,有能力的家庭,建議多生孩子,為國家減輕負擔,但沒能力的家庭,也要量力而行,您說呢?

您覺得俞敏洪提出的幾條降低養娃成本的建議,有效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FdMAXEBrZ4kL1ViXmY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