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齡將3個兒子送進史丹福,最好的育兒方法,其實寫在媽媽臉上

2020-03-16     龍寶育兒

每對父母都希望孩子擁有完美的人生,剛出生的時候身體健康,越來越漂亮或帥氣,性格開朗樂觀,學習優秀,最好是18歲考上名校,畢業後有一個很好的工作,然後找一個不錯的伴侶,結婚生子,中年事業有成,50歲財務自由,晚年能夠享受天倫之樂。

《奇葩說》中的黃執中老師曾經在節目中詮釋過完美人生,那就是人生的時時刻刻,永遠都儘可能地保有最多的選擇權。這樣的人生固然是難以企及的,生活中達到的人也鳳毛麟角,但如果父母能夠把孩子,在自己最大能力範圍內,培養到最優秀,那麼他人生的選擇按鈕,是不是就會更多?

相對的,學歷越高的孩子,工作的選擇機會就更多,性格越好的孩子,朋友就會越多,而朋友多了路更多,他擁有的人脈資源就會更多,而如何讓孩子變得更優秀?我想媽媽們可能是最焦慮的人,相對於爸爸們的佛系,媽媽更願意為孩子的未來做好各種準備,而我們的身邊,就有一位成功的媽媽,她憑藉自己的努力,將三個兒子送進了史丹福,她就是教育學博士,陳美齡女士。

提到陳美齡,可能70後對她比較熟悉,在70年代,她曾經是紅透半邊天的歌星,一度跟鄧麗君齊名,但她卻在最紅的時候,暫別演藝圈,他的父親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錢財如流水,一旦出事,立刻會被奪走,但是知識一旦進入腦子,誰都奪不走,它會成為一生的財富。所以在你能好好學習的時候要珍惜機會。

正是緣於父親的這句話,陳美齡退出了歌壇去國外讀書,並且拿到了社會兒童心理學的學位。1989年陳美齡到美國史丹福大學修讀教育博士,2015年,她的第三個兒子追隨兩個哥哥和母親的步伐,同樣進入了史丹福大學,一時間一家四口都是史丹福大學校友的新聞引起了熱議,而作為社會兒童心理學學士和教育學博士的陳美齡,也把自己的教育方式寫成書,讓更多的父母受益。

在陳美齡女士出版的《50個教育法》中提到了至關重要的「父母不能做的十件事」,看起來其實非常簡單,但做起來並堅持下來,卻有點難。

第一,不要和別人的孩子作比較

第二,不要用物質獎勵小朋友

第三,不要制定每天的時間表

第四,不要給孩子報提高分數的課外班

第五,不要替孩子選擇

第六,不要反對高中談戀愛

第七,不要打罵孩子

第八,不要對孩子撒謊

第九,不要因為工作忽略孩子

第十,孩子發問時,永遠不要讓孩子等一等。

看起來是不是有點多?但陳美齡的教育方式總結起來,其實就是三點:

第一,充分尊重孩子

主要表現在,不要替孩子做選擇,即使覺得孩子做的並不好,但也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另外陳美齡覺得高中生談戀愛可以是正面的,積極的,可以讓孩子體會愛別人和被愛感覺,但不可以做出越界的行為,要注意做好性教育(可能國外的教育理念跟國內不同,父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應對),還有不要打罵孩子,不要對孩子撒謊等,這些事都是出於尊重孩子的本能,父母把孩子當成是朋友來對待,而不是自己的私有物品,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也有自己的成長規律,父母可以引導,但不要霸道,讓孩子體驗人生,而不是按照父母的規划去走完人生。

第二,不要對孩子作比較

她專門把這一條放在了首位,這也說明了父母對孩子的肯定非常重要,孩子只需要跟自己做比較就好,只要今天比昨天更有意義,那就是一種成長上的進步,我們要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父母如果陷入了這種怪圈,永遠拿最好的孩子來跟自己的孩子作比較,那麼父母就看不到孩子的優點,孩子在父母面前也抬不起頭,沒有自信,這種成長上的陰影將會伴隨他的一生。

第三,陪伴很重要

陳美齡要求父母不要制定每天的時刻表,不要給孩子安排好哪個時間必須要做的事情,學習的本質並不是辛苦的事,如果把學習當成玩來進行,讓孩子有興趣去尋找答案,那麼他就會對學習產生強烈的興趣,所以她會陪伴孩子去尋找答案,跟孩子一起探討學習的問題,實現「玩中學,學中玩」。

她還要求父母不要因為工作忽略孩子,這都是在告訴父母,陪伴是多麼重要,我們陪著孩子去尋找學習的答案,我們放下工作去關注孩子的成長,我們把掙來的錢用來報課外班,不如把錢省下來陪伴孩子跟孩子一起學習和進步,即時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不要讓孩子去等。

如果以上都很難做到,那麼可以嘗試這一條

教育孩子,沒有單一的方法,有時候看起來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卻最難堅持,很多家長一看到這麼多條需要遵守的教育原則,一下子就泄氣了,記都記不住,更何況要去做?尤其是很多媽媽,每天那麼多家務要做,還要工作,還要帶孩子,根本不可能靜下心來思考教育,那麼,這種情況下,如何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呢?那不如就讓孩子「內心從容」起來。

什麼是內心的從容?

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孩子在寬容有愛的家庭環境中成長,感受到內心的平靜,這就要求父母能夠相親相愛,母親的臉上時常掛著微笑,她的眼神是幸福和溫柔的,眉宇間沒有焦慮和著急,當孩子犯了錯誤時,眼中也會流露出寬容,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力、創造力、想像力、自信力和幸福力都會插上翅膀,會成長為一個高情商、懂得理解自己的情緒、學習充滿動力的孩子。

最好的育兒方法,其實寫在媽媽臉上

一個能夠靜下來,享受生活的媽媽,一個不把焦慮和憂愁掛在臉上的媽媽,她帶給孩子強大的安全感,她能夠激發孩子無限的創造力和學習力,她也能夠把良好的情緒傳遞給孩子,為孩子塑造一個良好的性格。當孩子擁有這樣一位媽媽,他就已經在成功路上排隊了。

孩子是最敏感的小動物,媽媽的一個眼神,可能就是他不安的源泉,所有名人在回憶起自己的母親時,幾乎都用到了同一個詞彙,溫暖,是的,一個溫暖的母親,她就是力量的代名詞,也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一個脾氣暴躁的媽媽,三兩句話就情緒崩潰的媽媽,即使每天守在孩子身邊,盯著他學習,他也成為不了媽媽的理想孩子,媽媽給到他的只有焦慮和負能量,學會跟孩子相處,學會跟自己相處,這才是現代父母更應該思考和需要做的事情,在一切都講究快的環境下,不如放慢腳步,讓平靜從新回到臉上,試試看,你真的會影響孩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YkB63ABiuFnsJQVkR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