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老兵回憶七十四軍血戰上高:王耀武精明狠辣,李天霞余程萬張靈甫各有高招

2023-11-25     半壺老酒半支煙

原標題:抗戰老兵回憶七十四軍血戰上高:王耀武精明狠辣,李天霞余程萬張靈甫各有高招

在電視劇《特赦1959》中,王耀武的形象,是一個精明的憨憨:他看起來體格健壯相貌憨厚,實際卻是心細如髮精明通透,我方從最高到基層領導,都說王耀武是個聰明人。

王耀武確實很精明,也很憨厚。說他精明,是因為蔣軍那套請客送禮的招數他全會,說他憨厚,是因為既不吃空餉,也不喝兵血,他請客送禮的錢,都是做買賣賺來的。

王耀武最大的願望,就是抗戰勝利後解甲歸田,開著兩台美製拖拉機返回山東老家,白天開荒種地,晚上就著煎餅大蔥喝燒酒,老婆孩子熱炕頭。

看起來十分憨厚的王耀武,在抗戰期間可是一個既精明又狠辣的悍將,在上高戰役中,他的精明狠辣展現得淋漓盡致,他手下的三個師長(李天霞、余程萬、張靈甫),也表現出了不同的戰鬥風格。

王耀武在黃埔三期沒畢業就參加了第二次東征討伐陳炯明,打完仗又回去複課畢業,跟一期的胡宗南、杜聿明、鄭洞國、陳明仁、宋希濂、李默庵、李仙洲、賀衷黃維、范漢傑等人相比,他的資歷算是淺的,但在所有黃埔生中,能像王耀武那樣既當「中執委」、省主席,又當「綏靖區」司令官的還真不多。

王耀武晉升速度如此之快,並不是因為他能送禮會送禮,而是他打仗很厲害,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所長王英光和政委賀春年說的那番話也完全符合史實:「是一個狡猾的人,是個有意思的傢伙,陳(毅)老總也說過,他是蔣軍裡面幾個少有的明白人。在黃埔三期的畢業生中,他的考試成績第一,晉升的速度也是第一。」

王耀武是店鋪小夥計出身,家裡並沒有多少錢,又不肯貪污,做生意賺來的錢也都上送下分,沒留下多少,而他之所以晉升速度第一,並得到李天霞、張靈甫等一批悍將的敬重,還是因為他在打仗方面很有一套,李天霞張靈甫不服都不行。在著名的上高會戰中,七十四軍軍長王耀武指揮該軍五十一師師長李天霞、五十七師師長余程萬、五十八師副師長張靈甫(師長廖齡奇不在,張代理師長),與數萬日軍血戰二十餘天,白刃格鬥七次,擊斃日酋數十,擊斃日寇數千,七十四軍被授予「飛虎旗」,並獲得「抗日鐵軍」稱號。

在上高會戰中,王耀武不但指揮精明,作風也十分狠辣,五十七師師長余程萬打電話向他請求援兵的時候,已經無援兵可派的王耀武只給了一句話:「必須固守上高,失了陣地,提頭來見!」

王耀武給余程萬下死命令之前,老蔣和第十九集團軍司令羅卓英已經下過兩次同樣命令了,蔣給羅卓英的電報只有十二個字:「上高失守,師長以上,提頭來見。」

接到電報的羅卓英召集麾下高級將領,在司令部高聲吶喊:「我意已決,在上高與敵決一死戰,誰若反對,提頭來見。」

三個「提頭來見」就像三把火,點燃了七十四軍的熊熊戰意。

1941年3月14日到4月9日的上高縣城和周邊戰場,就是一座血肉磨坊,當年在上高縣政府任職的地下黨員王道平在戰後寫了一篇《長留浩氣滿乾坤》,真實地記錄了王耀武在上高會長中的表現:「軍長一直守在指揮所里,桌上擺著幾架電話機,還有作戰軍事地圖。由於戰鬥緊張,電話特別多,無法安靜休息,使得這位軍長整個下頜紅腫,聲音嘶啞,他的食指和中指,因為時時標示地圖而磨破了皮,血跡殷殷。」

王耀武在上高戰役中的表現堪稱「精算師」,他磨破手指頭,為部將指明了戰鬥怎樣打才能把損失降到最低。於是友軍通過望遠鏡觀察到:王耀武的指揮部外,七十四軍的戰壕挖好了又炸平,炸平了又重挖,整個山頭幾乎被炸彈碎片翻了過來。在血肉與泥土互相攪拌、互相滲透的土地上,滿臉都是煙塵和鮮血的士兵們正在搶挖戰壕。

五十七師炮兵尹同道回憶:「飛機投擲的炸彈就在身邊爆炸,剛開始還能聽到爆炸聲,後來就聽不到了,耳朵已經沒有了聽覺,眼睛緊緊地盯著山下的日本兵,不停地填裝炮彈,不停地發射。飛機炸彈爆炸的氣浪將我掀翻了,我顧不得查看身上有沒有傷,爬起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拉著大炮趕快換個地方。日軍的攻擊被打退後,我坐在地上再也起不來了,全身軟得像稀泥。看到旁邊有人的嘴巴在動,但就是聽不見,過了很久很久,才能聽到對面人的說話聲,像蒼蠅叫一樣。」

王耀武精於布局,他告訴五十七師師長余程萬:上高城正面的攻防極為狹窄,雙方都不能在這個面上投放更多的軍隊,你有四個團,可以只派一個團與日軍交鋒,其餘的三個團在後休息。過一段時間,再更換正面交鋒的這個團,四個團輪番固守,這樣,你的手上就有了體力充沛的兵力,把鬼子消耗得差不多了,你再看準時機反攻!

日酋大賀茂顯然沒有王耀武的戰場掌控能力強,他命令日軍一擁而上,於是螞蟻一般爬過來的日軍,就完全暴露在了五十七師的火力之下,就像排著隊接受宰殺的羔羊一樣被機槍火力收割。

據炮兵觀察手報告,最多的一天,進攻上高城的日軍在三萬人以上, 余程萬在給何應欽的電報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本師首當其衝與敵主力周旋晝夜,以拉鋸肉搏凡五次,幾瀕於危。」

幾瀕於危的五十七師余程萬守住了陣地,不用提頭去見王耀武,五十八師的張靈甫則採用了不同的戰法。

張靈甫覺得最好的防守是進攻,他沒有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挖戰壕修工事上,而是派出一個營主動迎上去,該營九個排分散行動,這九個排就像章魚的九根觸鬚,一旦有一根觸鬚碰到了日軍,其餘的觸鬚馬上縮回來,與後方的大部隊做好準備,迎擊日軍。

日軍三十四師團二一六聯隊最先碰到了張靈甫的章魚觸鬚,被一路引到瑪瑙山,五十八師一七二團集中了所有的輕重機槍,對著敵群覆蓋式掃射,神槍手(當時好像還沒有狙擊手一說)專瞄帶指揮刀的,聯隊長木下重四郎被打成了篩子,第二大隊長木下少佐也被一槍擊斃。

張靈甫打得很巧,李天霞則是正面硬剛——李天霞跟王耀武黃埔同期,他在抗戰中的表現比張靈甫還出色,上高會戰後的第一號「陸海空軍武功狀」獲得者就是李天霞。

李天霞的五十一師是七十四軍中的王牌,友軍見到李天霞的部隊,也是十分羨慕:「精神飽滿,軍容甚壯,他們使用的武器,步兵是清一色的中正式步槍,每連有捷克造輕機槍九挺,還配有六〇炮、榴彈炮,機槍連配有馬克沁重機槍六挺,每連有戰鬥兵一百五十六名,一個連有九挺輕機槍,六挺重機槍,還有六〇炮和榴彈炮,這樣的裝備實在是夠好。日軍三十四師團師團長大賀茂竟然在這樣的裝備齊整的中國軍隊面前驕傲自滿,不知道是孤陋寡聞,還是自我膨脹。」

很多人都認為中正式不如日軍三八大蓋,但是抗戰老兵卻有不同看法:被漢陽造射中的日軍,很難活命;被三八大蓋射中的中國軍人,傷口包紮一下,過幾天又出現在戰場上。漢陽造在拼刺刀方面不如日軍的三八大蓋,是因為漢陽造完全仿製德國八八式步槍,德國人注重的是技術領先和子彈殺傷力,而不是拼刺刀精神。

清一色中正式步槍的李天霞五十一師在3月24日一戰就擊潰了三十四師團二十旅團,將該旅團(據上高戰役老兵回憶,當時日軍旅團相當於我軍的師,聯隊相當於旅,大隊相當於團,中隊比連大,比營小)打得只剩三千殘兵。

面對三千殘敵,五十七師敢死隊扔掉中正式,一人一把大刀片,一字排開,對著日軍一通狂砍,刀光映著日光,血色染著曙色,日軍就在上高城外丟下了兩千多具屍體狼狽而逃。

據《上高會戰戰鬥詳報》統計,上高一戰,中國軍隊傷亡兩萬零五百三十三人,其中陣亡九千六百八十二人,陣亡上校一名,中校兩名,少校六名,上尉三十二人,中尉和少尉二百一十六人,日軍共傷亡一萬五千八百,其中死亡六千二百五十二,其中包括三十三師團步兵二一四聯隊聯隊長濱田、第二大隊長橫田,三十四師團二一七聯隊第三大隊長田中、二一六聯隊第而大隊長木下、二十旅團一零五大隊長森重。

上高戰役另外兩軍負責誘敵和策應,那一萬多日軍的傷亡,基本都是王耀武七十四軍的戰果。讀者諸君看完上高戰役老兵的回憶,對王耀武、李天霞、余程萬、張靈甫的指揮能力和不同戰術,肯定也會感慨良多:王耀武抗戰有功,這句話說得十分中肯,要沒有王耀武手指頭磨出血的精妙算計,這場勝利,是不是要付出更大的犧牲?要是評選抗戰五名將或十名將,王耀武能否入選?他在抗戰名將中能排第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8342757847ac1fd7598f12b8ec54b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