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沈醉都不惹的三個戰犯同學:一個軍銜太高,一個性格太犟,一個做事聰明

2023-10-09     半壺老酒半支煙

原標題:杜聿明沈醉都不惹的三個戰犯同學:一個軍銜太高,一個性格太犟,一個做事聰明

1956年,全國各地戰犯管理所的高級戰犯(文官廳級以上,武官少將以上)開始大規模向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集中。

原軍統局總務處少將處長、保密局雲南站站長、蔣軍「雲南遊擊總司令部」中將司令也是從重慶轉送到北京,他一進功德林,「學習小組長」、原軍統局電訊處副處長、「第十五綏靖區」司令部第二處少將處長董益三就給他來了個下馬威——丟還沈醉遞上的香煙,不冷不熱地說了一句:「我們重新交朋友!(本文黑體字,除特別註明外,均出自沈醉回憶錄)

在軍統的時候,董益三能管沈醉叫一聲「叔逸兄」都是高攀,現在以領導口氣說話,並表示過去的「交情」一筆勾銷,沈醉未免有些奇怪:「為什麼老董寧願去拾煙頭而不要我的煙?」

原「陸軍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兼參謀長、第八兵團司令官湯堯冷笑:「人家是學習組長,你送煙給他,不是想拉關係嗎?」

恍然大悟的沈醉才知道功德林不比他在重慶呆過的白公館和松林坡看守所,在那裡都是「老熟人」,而在這裡,他卻是個新「同學(戰犯管理所的戰犯們互稱同學)」,有時候是要放低身段的。

沈醉不愧是軍統局總務處出身,他很快就發現了這裡有四個惹不起,連桂系羅盤將軍張淦(就是電視劇《特赦1959》中蔡守元的歷史原型)也被他們整得沒脾氣。

「四個惹不起」的人名和故事,筆者前一段時間寫過,那是三個軍長和一個司令,摸清底細後,沈醉對他們不太忌憚,還有些輕蔑,尤其是他特赦後沈醉「故地重遊」,那四個「惹不起」還在裡邊呆著呢:「1964年秋天,我和杜聿明、宋希濂三個人應北京戰犯管理所領導的邀請,去那裡向仍在學習改造的同學們,介紹我們去東南和西北幾個省參觀學習的心得體會時,我才弄清楚,原來如此!過去我是這裡的階下囚,這次是這裡的座上客,身份不同,自然可隨便問東問西了。」

杜聿明和宋希濂是1959年第一批特赦,沈醉是1960年第二批特赦,特赦之後都在政協文史專員辦公室當了專員,也算級別不低的領導,那四個「惹不起」在他們面前,可是一點都囂張不起來了。

在沈醉看來,那四個人「頂多是蠻不講理、別人不願或不敢惹他」,還算不上真正的厲害角色,他和杜聿明等人絕不會去招惹的,是另外三位同學,這三位同學,一個太老,一個太犟,還有一個太聰明,那四個「惹不起」跟這三人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

在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最老的那位軍銜也最高,估計絕大多數讀者都知道,他就是1886年出生的王陵基,此人綽號王靈官,是功德林里唯一的「上將」:「他是清末舉人,由清政府送去日本學軍事,讀過日本陸軍小學和士官學校,日語很流利,中文基礎更深,並向皇帝老子磕過頭,自認為見多識廣。杜聿明和這位被俘的唯一上將經常一起干點輕活。杜愛開玩笑,而王則肝火旺盛。」

王陵基逮誰懟誰,誰也不敢跟他較真,生怕一個不小心把他氣壞,這個責任還真負不起。

王陵基這位老牌川軍軍閥的資格相當老,連劉湘也是他在四川武備學堂當教官時的學生。雖然劉湘後來當了王陵基的上級,但對他仍很恭維,總是滿口「王老師」,從不叫他的職務名稱,王陵基看著這些「年輕同學」,總是搖頭嘆息「一代不如一代」,別人也只好笑而不言。

王陵基資格老、年紀大、軍銜高、門生故吏遍天下,所以那四個「惹不起」見了他都繞著走,杜聿明和沈醉,則跟王陵基結成了「忘年交」:杜聿明替王陵基刮鬍子,沈醉替王陵基理髮,三個人相處得很融洽。

與在電視劇《特赦1959》中以原名出現的王陵基不同,劉安國的歷史原型文強則是以倔強著稱,這位身材高大的特殊任務,不去惹別人,別人也不惹他,連杜聿明也主動送煙給他,文強在《口述自傳》中回憶:「有一天,門口的衛兵忽然送給我十包美國的駱駝牌香煙,我覺得奇怪,問:『這個香煙是什麼人送我的?』衛兵說:『就是你那個頭頭。他說就是杜聿明,他就關在你的隔壁。他也知道你就關在他的隔壁。』」

文強在軍統時期就已正式授銜中將,跟鄭介民、唐縱平級,比戴笠和毛人鳳軍銜還高(戴是正授少將,職務軍銜中將),徐遠舉也算他的後生晚輩——雖然文強之比徐遠舉大七歲,但徐遠舉能從上校晉升少將,也是接了文強「軍統局北方區區長」的班才水漲船高的。

文強的社會關係很複雜,這裡少說為佳,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說的:文強的父親是同盟會老會員和重要資助者,跟程潛和老蔣的關係都不錯,這就是老蔣不在意文強參加過南昌起義而多次召見並重用他的主要原因,文強不想繼續在東北當特務,跟「世叔」程潛說了一句,就調到長沙當了「綏署」中將辦公室主任,程潛還許諾給他一個軍長的位置。

文強要是一直留在程潛身邊,肯定也會參加湖南起義,但是在徐州的杜聿明不信任自己的參謀長舒適存,費了好大力氣,才通過老蔣把文強調來當副參謀長、代參謀長。

杜聿明給文強送煙,估計是覺得自己對不起「念觀兄」——文強字念觀,杜聿明和戴笠都稱文強為「念觀兄」,沈醉似乎還沒那個資格。

文強的特點就是倔強嘴硬不服輸,其實以他在淮海戰場解救並護送出被捕的七位武工隊員之功,他是可以早一些特赦的,杜聿明之所以第一批特赦,也是文強替他作證免去了兩宗罪。

文強在《口述自傳》中回憶,杜聿明曾因為兩條罪而特赦遇阻,一條罪是放毒氣彈,一條罪是殺了七個八路軍武工隊的人。北京去的人審查這件事的時候,文強向他們講清了這件事的原委:「那七個人被我放掉了,一個也沒有死。已經過了十年了,如果這七個人還在,恐怕都升官了。我們沒有毒氣彈,那是南京派空軍來投的,這個罪歸南京,再說那天扔的也不是很毒的東西,只是辣椒水嘛。」

調查的人都知道文強雖然很倔強,但是卻不會說假話,後來審查組還真找到了那七個獲救的武工隊員,杜聿明特赦後專門感謝文強:「你這個副參謀長救了我的命,否則我特赦不了。」

文強1975年特赦後當選政協文史專員辦公室學習組長,而且是全票當選,無論是杜聿明、黃維還是沈醉董益三,都事事聽文強的。

跟倔強的文強相比,王耀武則聰明許多,我們在電視劇《特赦1959》中看到只有王耀武的棉鞋有鞋帶,穿圓口鞋的同學都很羨慕,那也是有歷史依據的:王耀武不但鞋子與其他同學不同,他還有一間單獨的辦公室,沈醉等人總是找機會到王耀武的辦公室去抽煙。

王耀武之所以有此待遇,是因為他的「級別」比各小組長還高:「管理所的領導指定他當了學習委員。每次學習完,各學習小組便向他彙報各組學習的情況,由他匯總向管理所彙報,管理所有什麼事也由他向各小組去傳達。大家對王也很信任,有什麼思想問題不願和小組長講的,便和他去談。」

王耀武從小戰士口中套出轉運方向,那件事也真發生過。但那次不是轉運到報警,而是從三野「解放軍官訓練團」往濟南轉運,他從解放軍理髮員口中得知要往濟南轉運,他馬上做好搬家準備,並把這消息告訴了一些熟人,然後這消息就傳開了:「這一下可把訓練團的領導嚇壞了,因為把這一千多名俘虜軍官長途轉移是一件極其困難的工作,事前是絕對保守秘密不能讓任何人知道的。」

從那次以後,王耀武變得越發謹慎,也從來不發半句牢騷,於是他「越來越得到幹部們的信任和同學們的尊敬」,只有像董益三那樣四個「惹不起」一樣的同學「對他這個委員眼紅而想搞垮他取而代之」。

杜聿明和沈醉跟王耀武關係很好,也沒有取而代之的意思,那些動心思的也都徒勞:「儘管不止一次,也不止一個人去反映,領導上還是信任他,沒有半點撤換他的意思。有個別急於想取而代之的人,竟當面去質問管理所的領導,得到的答覆也很使他們失望。」

誰想取代王耀武,沈醉沒有明說,但是大家也能猜得到,後來他們在文史專員辦公室又成了同事,那一篇也該揭過,咱們也沒必要深究了。

誰想坐王耀武的位子不重要,重要的是杜聿明和沈醉絕不去惹的這三個同學身上,都又值得我們注意的顯著特點,讀者諸君看了這三位的突出特點,可能也有話要說:除了王陵基、文強、王耀武,在功德林戰犯管理所,還有哪些人是徐遠舉、周養浩那樣的特務不敢惹的?您如何評價文強的倔強和王耀武的聰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cf010d6739094931b1a0336f7103a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