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最強的三股勢力:魯智深與少華山和元老派聯手,也打不過盼招安的兩股?

2023-10-29     半壺老酒半支煙

原標題:梁山最強的三股勢力:魯智深與少華山和元老派聯手,也打不過盼招安的兩股?

說梁山軍是烏合之眾,這並不是貶低:那所謂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百單八將的成分實在是太複雜了,又貪官污吏,有變節軍官,有山賊水匪,有土豪劣紳,有逍遙浪子,有江湖遊俠,真正的農民只有九尾龜陶宗旺一人,最後卻當了梁山建築隊,「掌管專一築梁山泊一應城垣」。

烏合之眾原本是一盤散沙,其中不共戴天的仇敵,也有叔侄、師徒、主僕、夫妻,這些人上梁山的原因不同,最終目標也不一樣,被宋江以「替天行道」的旗號匯聚到一起,要是不招安的話,第二次火併是遲早要發生的。

如果梁山發生第二次火併,起因肯定是招安之爭,在第二次火併中,以魯智深為首的招安派,還真未必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梁山最強的三股勢力,有兩股企盼招安,魯智深與少華山和元老派聯手,也打不過其中任何一股。

作為梁山最強的三股勢力之一,魯智深的二龍山有三天罡(魯智深、楊志、武松)四地煞(施恩、曹正、張青、孫二娘)七位頭領,血盟盟友少華山有一天罡(史進)三地煞(朱武、陳達、楊春),元老派的豹子頭林沖欠著魯智深救命之恩,阮氏三雄也跟魯智深志同道合。

這樣盤點下來,魯智深為首的堅定反招安派,至少有八天罡、七地煞共十五位頭領,這還是我們忽略了可能騎牆的赤發鬼劉唐和摸著天杜遷、雲里金剛宋萬、白日鼠白勝,如果把可能反招安的好漢都算上,魯智深這一股勢力,至少有二十位頭領和上萬嘍囉。

魯智深麾下可謂兵強馬壯,他本人有豐富的國戰經驗,神機軍師朱武的排兵布陣水平還在智多星吳用之上,魯智深、楊志的武功,也不在任何一位馬軍虎將之下,林沖原本就是五虎將之一。

雖然跟魯智深同氣連枝的好漢為數不少,但是跟另外兩股勢力相比,好像還弱了三分,無論是從人數還是單兵作戰能力,宋江的嫡系都不可小覷。

我們從頭往後盤點,就會發現很多壞好漢,都之奔著宋江來的:清風山三盜(錦毛虎燕順、矮腳虎王英、白花蛇陽春)、小李廣花榮、石將軍石勇、小溫侯呂方、賽仁貴郭盛、揭陽鎮三霸(六人)、神行太保戴宗、黑旋風李逵、黃門山四寨主(摩雲金翅歐鵬、神運算元蔣敬、鐵笛仙馬麟、九尾龜陶宗旺),這些人在宋江坐上梁山第二把交椅時,就是只認宋江不認晁蓋。

宋江架空晁蓋,他的小弟戴宗李逵又替他拉來了錦豹子楊林、金錢豹子湯隆、沒面目焦挺、鐵面孔目裴宣、火眼狻猊鄧飛、玉幡竿孟康,病關索楊雄、拚命三郎石秀,要不是宋江戴宗說情,也早被晁蓋下令推出去斬首了。

除了上述二十八人,後來的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橫、枯樹山的喪門神鮑旭、白虎山孔明孔亮(是宋江的徒弟),這樣雜七雜八加起來,宋江一派至少有四五十人,即使在一百單八將中沒過半數,也遠遠超過了三分之一。

宋江以忠義為旗號,掌握著梁山好漢生殺升黜大權,絕大多數惡人好漢,原本就是想跟著宋江混個好前程——想做官,殺人放火受招安!

魯智深武松反招安,就是要斷這些人的念想和前程,你斷人家出路,人家就會斷你生路,忠義堂二次火併,站在宋江身後的,肯定比站在魯智深身後的人多,就連跟太尉高俅有仇的豹子頭林沖和青面獸楊志會不會倒戈,也是一件很難說的事情。

宋江嫡系或粉絲部隊,數量遠超魯智深的反招安聯盟,但是宋江的「惡人幫」,在梁山也只能算「第二勢力」,有一個團伙,從數量和質量兩方面看,都遠超宋江幫與魯智深派,我們可以稱其為「降將團」。

讀者諸君可能注意到了,前面咱們盤點「宋江幫」人馬的時候,並沒有算上霹靂火秦明和鎮三山黃信。之所以不算這二位,是因為他們也是不折不扣的官軍降將,而且秦明可能還是上梁山前軍銜最高者之一,跟雙鞭呼延灼好像差點也不多,黃信則跟雙槍將董平平級。

梁山主要戰鬥力,還是得看戰敗被俘投降的那幫軟骨頭軍官,馬軍五虎將、八驃騎、十六小彪將,中的大刀關勝、霹靂火秦明、雙鞭呼延灼、雙槍將董平、金槍手徐寧、急先鋒索超、沒羽箭張清、鎮三山黃信、丑郡馬宣贊、井木犴郝思文、百勝將韓滔、天目將彭玘、聖水將單廷圭、神火將魏定國等十四人都是降將,如果再加上官軍出身的病尉遲孫立、小尉遲孫新、花項虎龔旺、中箭虎丁得孫,這二十人,絕大多數都有比李逵更高的武功。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二十多個降將,被俘前都是一方統令,建牙開府起居八座,抖不盡的威風,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到了四面環水的梁山之上,生活枯燥,衣食粗劣,生活水平斷崖式下跌,要是不想回歸過去錦衣玉食的生活,那就是身體和心理都有問題了。

宋朝允許將軍們動用部隊做生意(韓世忠和張俊做買賣都有一套),也不禁止他們出入風花雪月之地偎紅倚翠,但是上了梁山之後,只能打家劫舍過活,業餘生活幾乎沒有,這份孤寂,真不是一般人能忍受得了的——就是筆者和讀者諸君,上了梁山之後,每天只有大碗酒大塊肉,時間長了也會膩歪,跟一幫廝殺漢打混,也確實沒什麼樂趣,就更談不上豐富多彩了。

官軍降將都是貪生怕死才落草為寇的,要是跟他們談什麼理想和道義,那無異於對牛彈琴,金元寶和烏紗帽擺在面前的時候,他們才不會去考慮哪些高尚哪些齷齪,這一點他們並不比《潛伏》中的謝若林境界高。

擺在梁山好漢面前有兩條路:一條是跟著宋江受招安或綁了宋江去投誠,然後洗白身份封官加祿,繼續享受趙佶和蔡京高俅賜予的高官厚祿錦衣玉食;另一條是跟官軍死戰到底,每天都要面對源源不斷的征剿大軍,打贏了能多吃一點酒肉,打輸了就身首異處。

梁山好漢大多數都很懦弱或狂暴,但是缺心眼兒的卻沒幾個,權衡利弊之後,魯智深身後還有多少人,可就是一個令人悲哀的問題了:林沖、楊志、朱武等人,是真心實意反招安嗎?

我們細看水滸原著就會發現,高俅被擒後,林沖和楊志只會像阿Q一樣「怒目而視」,然後就挨班去給高俅敬酒了,宋江、吳用乃至公孫勝,都沒有顯出半點骨氣:「大小頭領,都來與高太尉相見。各施禮畢,宋江持盞擎杯,吳用、公孫勝執瓶捧案,盧俊義等侍立相待。當日筵會,甚是整齊,大小頭領,輪番把盞,殷勤相勸。次日又排筵會,與高太尉壓驚,高俅遂要辭回,與宋江等作別……宋江等眾苦留。當日再排大宴,序舊論新,筵席直至更深方散。」

高俅損兵折將戰敗被俘,不但好吃好喝好招待,臨走還發了一筆小財:「第三日,高太尉定要下山,宋江等相留不住,再設筵宴送行,抬出金銀彩緞之類,約數千金,專送太尉,為折席之禮。」

林沖喊打喊殺,並追到金沙灘氣得吐血,那只是電視劇的演繹,水滸原著中林沖從未說過一句反招安的話,魯智深武松跟宋江激烈辯論的時候,他根本就沒出聲。如果招安之爭計劃成二次火拚,林沖支持誰,還真不好說。

其實魯智深武松領著一幫兄弟反招安,也不是不為大家前途著想,他跟宋江吵架的時候說得很清楚:「只今滿朝文武,俱是姦邪,蒙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受朝廷招安當然不濟事,魯智深也不是沒地方「尋趁」——他要是帶著二十位頭領、一萬嘍囉加入種家軍,高俅童貫還真說不出啥來。

宋江是剜到筐里就是菜,只要能招安,給誰磕頭都行,而魯智深武松則是看到了大家入朝沒前途,只能另闢蹊徑,這就是魯智深武松比宋江更高明的地方,讀者諸君對此肯定也有明斷:如果魯智深振臂一呼,要帶好兄弟去延安府投奔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有多少人會群起響應?如果「宋江幫」、「降將團」出手阻止,魯智深能否帶著大家衝出梁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ceff8be575fbc6c46d37620dcf9e2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