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走吧!去大同

2020-05-03   龍山大先生


大同古城

歷史上大同地處塞外,介於內外長城之間,「東連上谷,南達並恆,西界黃河,北控沙漠,居邊隅之要害,為京師之藩屏」(《讀史方紀要》)。由於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因而也成為中原漢族和北方少數民族交替控制區。所以北方的烏桓、匈奴、鮮卑等少數民族對大同早期的開發和建設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大同也留下了他們不少的文化遺蹟,諸如雲岡石窟、華嚴寺等等。要想了解北方,要想了解北方少數民族特有的文化,大同當為必看之地。


雲岡石窟

大同曾作為北魏首都,有過近百年的光輝歷史,成為當時北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更為可貴的是鮮卑族為我們留下了享譽世界的雲岡石窟,雲岡石窟開鑿於大同西十六公里的武州山,東西長約1公里,現存45個主要洞窟,1100多個小,5.1萬餘尊造像,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和文化藝術價值。

當人們置身於石佛之下,了解北魏的歷史,再認識游牧民族的文化特徵,最後欣賞石窟的造像意義。諸如佛教的傳入、鮮卑拓跋部的信佛和滅佛以及雲岡石窟前後期開鑿的不同風格,會讓你發思古之幽情,讓你在特定文化模式里活動,這樣旅行才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大同地區

一代京都的建設是具有相當規模的。公元398年,拓跋珪「詔有司正封畿,制郊甸」(《魏書太祖紀》),劃定了京畿和郊甸的範圍。京畿範圍「東至代郡(今河北蔚縣),西及善無(今山西右玉縣),南極陰館(今山西朔縣),北盡參合(今內蒙古涼城)」(《魏書·食貨志》)。

郊甸範圍「東至上谷軍都關(今居庸關),西至河(今黃河),南至中山溢門塞(雁北關南),北至五原(今內蒙古五原縣),地方千里」(《元和郡縣圖志·河東道》)。再加上範圍之內皇家園林的建設,亭台軒榭的點綴,商業鬧區的繁榮、手工作坊的興起,寺觀建設方興未艾,水利設施益農美化,這是一個何等輝煌的都城。這樣一個曾經是北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難道你不願意親自視閱嗎?


大同長城

原雁北七縣劃歸大同後,為大同旅遊業的發展又注入了新的活力。北嶽恆山、懸空寺、覺山寺、凈土寺等一些古建築,都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大同土林、湯頭溫泉、昊天寺、龍山風景區,神溪濕地、大同火山、那一個不是名震塞外呢。

大同地處內外長城之間,「東起平遠頭,西至殺虎口,北有得勝堡,南環西廣武的內外長城,把大同抱在懷中」,你可以感受昔日戍邊士卒的甘苦。「長城內外,衛堡屯因地而設,烽火台星羅棋布」,如此多的烽火台,你可以隨意登臨,想像烽火頓起千里之遙,頃刻而至的那種壯觀場面,這又是多麼賞心悅目之事啊!


大同火山

歷史上統治大同的北方少數民族多為游牧民族,以鮮卑族為例,在其開鑿的雲岡石窟中,「曇曜五窟」鑿作穹窿頂,平面為馬蹄形,正是把鮮卑人曾經居住過的洞穴、氈房引入到石窟文化中的寫實」,你也可以更好地感受游牧民族的生活,重溫昔日塞外之情,感受游牧民族的生活情趣和北方的特有風情,進而了解昔日大同、昔日北方。


懸空寺

盤坐北魏鹿苑的蒙古包,品嘗奶油茶,聽曲馬頭琴,多麼悠閒自得。手持打獵槍,飛身上馬,馳騁大草原,多麼威武雄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塞外風光,可盡在眼前。你又何樂而不為呢?

異地性、業餘性、享受性是旅遊的基本特徵。俗文化的成分應大於雅文化,看看賽馬,穿穿胡服,演演地方戲,嘗嘗當地飯這些都是作為客人你的需求,大同古城可以讓你「就範」。仿古建築的精妙,室內室外古色古香,一派北方少數民族裝飾,住上一宿可圓思古之夢。你若盤桓數日,儼然古人也。


大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