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關係不好,孩子也很難幸福,明白這點就可以解決很多家庭問題

2019-10-29     花姐姐家庭教育

文|花姐姐

親密關係可以「將我們的快樂加倍,將我們的痛苦減半」。

——弗朗西斯·培根

1.

莉莉今年12歲,注意力渙散,經常咬手指,學習成績不好,媽媽非常焦慮,問我應該怎麼辦?

在藉助專業的測評和聊天后,我發現,莉莉注意渙散,咬手指等行為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是與媽媽焦慮有非常大的關係的,媽媽年齡不大,剛過40歲,但是,已是滿頭白髮。

我問她原因,她痛哭流涕的說,這些年過得非常辛苦,小時候,因為家裡非常窮,而父母特別希望有個男孩,她是家裡的第三個女孩,在她5歲的時候,弟弟出生了,家裡實在負擔不起,就把她交到小姨家寄養,小姨家只有一個哥哥,小姨特別希望有個女兒,所以,特別歡迎她,但是,哥哥卻非常的霸道,經常欺負她,這讓她痛苦不堪。

於是,她就暗暗在心理告訴自己,以後一定要努力,讓家裡人知道女孩也比男孩厲害,這讓她變得非常強勢,從而都只會靠自己,不願意靠別人。

後來,長大後,考上了一所非常有名的大學,並且還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並且在這裡相識了現在的老公。

剛開始的時候,兩人在一起感情特別好,因為彼此獨立,但是,後來,有了孩子之後,家裡的經濟負擔加重,老公壓力變大,經常把外面的委屈帶到家裡來發泄給家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兩人經常發生爭吵,雖然每次都是莉莉媽媽勝利,但是,老公越來越沒有上進心,最後,乾脆就在家不願意出去,也不照顧孩子。

於是,莉莉媽媽一個人又主外,又主內,特別辛苦,脾氣自然不好,於是,就把這些脾氣全部發泄到了女兒身上,女兒成了她情緒的垃圾桶。

她知道這樣做不對,但是,又控制不住自己,非常的苦惱。

我說,你要想讓女兒注意力集中,變得有活力,戒掉吃手指的習慣,首先,得你解決你還有你和老公的親密關係的問題,否則,女兒的問題是沒有辦法解決,甚至會影響到女兒以後的婚姻關係。

她也表示認同。

2.

那如何解決呢?

這就需要我們先了解我們屬於哪種愛的風格?

科學家發現,人類有三種愛的風格,分別是:

安全型;

迴避型 ;

焦慮型。

那怎麼來分辨我們是哪一種愛的風格呢?

可以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1.你是否很容易與人親近?

2.在依賴他人或是他人依賴我時我是否感到舒服?

3.是還是擔心被別人拋棄?

4.是否擔心別人跟我太親密?

一般來說,安全型的人很容易跟別人親近,並且別人依賴他或是他依賴別人都會讓他覺得很舒服;並且他也不擔心被人拋棄或是說與別人太親密。

但是對於迴避型的人來說,他會覺得跟別人在一起會覺得不舒服,不自在,而且很難相信或是依賴他人,一旦跟別人很親密的時候,就會緊張。

而對焦慮型的人來說,同樣也是,他會發現,別人不太願意跟他親密,還常常擔心愛人不夠愛他,不想跟他在一起,為了跟別人在一起,常常會過於照顧別人,從而把別人嚇跑。

那這種愛的風格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科學家發現,愛的風格與童年時期和父母相處的經驗有很大的關係。

3.

第二次世界大戰剛開始的時候,有很多嬰幼兒不幸變成的孤兒,所以這些孩子被國家進行收養。而那時,人們對嬰幼兒愛的形成不太了解,以為只要給孩子吃和喝,孩子就可以健康長大。

在這樣的一個理念下,不僅孤兒被送進的福利院,還有那些貧窮或是沒有爸爸的孩子也被送進了福利院。

心理學家鮑爾比記錄了這一過程,並且仔細觀察了孩子與父母分離的過程,他發現孩子和父母的分離大概有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抗議,可以持續幾個小時或一天;

第二個階段:絕望(補動的躺著,一動不動);

第三個階段:分離(與父母保持距離,但是可以與其它大人或孩子進行互動,接受新的照顧者),即使媽媽回來了,孩子也沒有見到媽媽的喜悅。

最後,不幸的是,這些孩子長大後沒有感情,無法愛別人,只能維持表面的人際關係,並且特別容易憤怒和反社會,事實的確也是如此,這些從福利院長大的孩子大多變得了小偷,危害社會安全。

由此可見,這些孩子走進婚姻也是無法很好的處理親密關係的。

4.

科學研究發現,婚姻是否幸福與一個人是否會愛以及被愛的能力相關,具體來說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照顧別人、性和處理問題。

前面講到,安全型的人比較會照顧他的另一半,他們不但關係親密,而且也比較知道對方的需求,在性方面,安全型的人會避免一夜情,他們認為沒有感情的性沒有意義;

而對焦慮型的人來說,他們總是強迫的想要照顧對方,不管對方要不要都一直想讓對方覺得被照顧,這會讓別一增常常有一種透不過氣來感覺,在性方面他們可能會捲入偷窺,暴露等醜聞中。

而對迴避型的人來說,他們則是一種想要跟對方保持距離,並且不知道什麼時候對方需要照顧。在性方面他們則比較隨意。

在仔細跟莉莉媽媽交流後,我發現莉莉媽媽其實是一個迴避型愛的風格,因為小時候遭到父母的遺棄,加在小姨家過得並不快樂,這讓她感受不到愛,於是,自然也就沒有愛與被愛的能力。

而莉莉的爸爸,則是焦慮型的愛的風格,雖然是家裡唯一的男孩,眾星捧月,但是,因為經濟條件不太好,父母經常吵架,媽媽非常焦慮,經常說好的事情,一會就變掛了,這讓莉莉爸爸經常活在害怕媽媽不愛他的陰影之下,從而形成焦慮型愛的風格。

5.

那怎麼解決呢?

首先,學會欣賞對方;

一般來說,關係和諧的夫妻都是非常會欣賞對方的;

例如,莉莉媽媽從小因為缺愛,所以顯得有些固執,那做為莉莉的爸爸可以這樣去看待這個問題,我尊重莉莉媽媽的信仰,這使我們的關係有信心,同時也表明她會一心一意的對我好。

而莉莉爸爸可能從小被父母寵,脾氣比較大,那莉莉媽媽可以這樣跟爸爸說:「我剛開始受不了,但是如果他不發脾氣,我反而覺得他是不是有什麼事情瞞著我。」

無限的擴大對方的特點,將其看成是優點。

事實上,任何品質都有其實優點也有缺點,就看我們怎麼看這個問題。

例如,有的女孩可能特別喜歡暖男,可能覺得他特別會照顧人,但是結婚後,發現這個人可能是「中央空調」,對誰都暖。

還有,有的人覺得找一個比較老實的人比較好,這樣比較放心,可是結婚後,發現這個人比較木訥。

所以,我們要多看到品質的好的方面,這樣才有建立良好親密關係的基礎。

2.學會經營親密關係;

很多人結婚後,覺得這人是我的了,就不再花時間經營夫妻關係上了。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泰勒·本-沙哈爾則認為:

一個美滿的婚姻的第一要素以及最有挑戰性的事,並不是找到那個所謂的「合適的人」,而是一段你用心經營的親密關係。

我是非常認可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試想一下,如果你找到了一個夢寐以求的工作,你就可以不工作了嗎?相反,你要更努力的工作,才能配得上這份工作,對不對?

婚姻同樣也是。

那如何經營親密關係呢?

美國著名婚戀專家戈爾曼博士的研究或許給到我們一些方法,他發現婚姻持我的夫妻每周會多花5小時在維護他們的婚姻上:

具體的時間如下:

1.在出門的時候,他們會找出一件那天兩個人都會去做的事,這個時間是每天2分鐘每周5天,這樣下來一周是10分鐘;

2.回家之後,他們會有一些很輕鬆的談話,每次20分鐘,每周5天,這樣下來一周是1小時40分鐘;

3.親密接觸,幸福的夫妻會每天擁抱愛人,每天5分鐘,每周7天這樣下來一周是35分鐘;

4.每周約會一次,很多人都覺得老夫老妻了,有必要約會嗎,其實這個非常需要的,兩個人一定要有一個單獨相處的機會,每周2個小時其實就足夠了;

5.稱讚和欣賞:夸愛人,這點必需要做,研究發現,那些關係和諧的夫妻都是整天夸對方的,因為誇能讓自己和對方多看到自己性格好的方面,這樣更有利於關係的融洽,其實時間也不必太多,例如,每天5分鐘,每周7天,這樣算下來是35分鐘。

很早之前,我是不會誇我家娃兒爸的,但是,最近一年來,我會誇他,而他也慢慢能感受到我的誇獎,我們的關係比戀愛那會更融洽。

把這5步做下來,算下來一周大概就是5個小時,其實時間並不多,如果因為出差等原因沒有辦法在一起,其實是可以通過電話完成的。

所以,夫妻關係經營不需要耗費多長時間多大精力,養成習慣,就能讓愛把關係聯繫起來,這就是幸福的秘密。

那對莉莉的媽媽同樣也是,表面上看是女兒的問題,但是,如果夫妻關係不解決,讓孩子生活在一個經常打鬧的環境里,孩子怎麼健康成長呢,對不對?

所以,我常說,夫妻關係好,孩子才會好。

在一個家庭里夫妻關係永遠是第一位的。


龍芳:家庭教育指導師,自媒體【花姐姐家庭教育】創始人,兩孩媽,從中國到美國,從美國到中國,親歷中西教育的不同,從全職媽媽到職場媽媽,分享家庭教育以及女性成長的故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h1_GW4BMH2_cNUg2k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