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曹操一起將呂伯奢滅門的人是誰?有人說是陳宮,有人說是劉備。
查閱史料可知,陳宮並沒有跟曹操一起作案,也沒有因此而離開曹操:曹操屠滅呂家是中平六年(189年),陳宮在初平二年(191年)曹操任東郡太守時出仕,興平元年(194年),曹操領兵征伐陶謙,留守東郡的陳宮才跟呂布搭上關係發動叛亂,幸虧荀彧和夏侯惇臨危不亂,才沒讓曹操無家可歸。
跟曹操一起去呂伯奢家休息的肯定不是陳宮,但卻有可能是劉備。據建安七子之首王粲所著《漢末英雄記》記載,劉備和曹操在洛陽就認識並一起離開:「靈帝末年,備嘗在京師,後與曹公俱還沛國,募召合眾。會靈帝崩,天下大亂,備亦起軍從討董卓。」
熟悉三國歷史的讀者諸君自然知道王粲是何許人也,也知道他寫的《漢末英雄記》比陳壽的《三國志》還靠譜:荊州劉琮投降曹操,就是王粲做的說服工作,王粲比曹操劉備年紀小,但也算同齡人,而陳壽卻差了一代人——諸葛亮薨逝那年,陳壽才一歲。
《三國志·卷三十二·先主傳》記載,劉備在漢靈帝時期就已經當上縣尉、縣令了,大將軍何進募兵他也趕上了,所以從時間推算,劉備帶著關羽張飛到洛陽公幹的時候遇到曹操並產生交集,完全是有可能的。
王粲勸說劉琮投降後很受曹操賞識,擔任了丞相掾、軍謀祭酒(這原本是郭嘉的官職),劉備跟曹操的交情,應該是曹操告訴他的。
且不管曹操受人呂伯奢全家的時候,呂伯奢有沒有在家、劉備關羽張飛在不在旁邊、有沒有動手,陳壽都是不敢寫進《三國志》的,王沈與荀顗、阮籍一同撰寫的《魏書》和郭頒的《魏晉世語》、孫盛的《異同雜記》,雖然記載了曹操殺呂伯奢一家,但卻三本書三個樣。
《魏書》記載曹操當時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看來呂伯奢家裡的人不少,曹操的隨從護衛騎兵都擋不住,曹操還得親自出手擊殺幾個。但曹操擊殺的是呂伯奢的兒子還是呂家的幫手,《魏書》中沒有寫清楚。
按照《魏晉世語》的說法,被殺的人裡面,並沒有呂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前面兩本書都沒有寫曹操說過那句千古「名言」,那句話記載於東晉中期史學家、名士、官員孫盛的《異同雜記》之中——大家都知道,先有三國後有西晉東晉,孫盛是曹魏曹魏齊王曹芳時期的驃騎將軍孫資的玄孫,而曹芳又是曹彰之孫、曹操曾孫,這年代可差得太遠了。
孫盛描寫曹操作案,就像他也在身邊一樣:「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是曹操劍下有倖存者看到了曹操的表情,還是從騎或劉備關羽張飛閒聊的時候告訴了別人,這已經無從考證,尊劉貶曹的《三國演義》直接把那句話升華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不管曹操那句話是對誰說的,陳宮肯定沒聽見,劉備後來跟曹操關係那麼好,也好得令人詫異:曹操已經成了漢室江山的大管家或隱形主人,卻跟劉備「出則同輿,坐則同席」,儼然一對發小兄弟,要說他們在十八路聯軍討董卓的時候才認識,估計很多人都不會相信。
沒有史料明確記載劉備關羽張飛參與了那場呂家滅門案,《三國演義》的描述雖然尊劉貶曹,但是我們細看之下,卻會發現曹操的多疑並不是沒有道理:呂伯奢一家的舉止,特別是呂伯奢本人的行動,確實有些怪異,不要說曹操,就是讀者諸君處在那個環境下,也不能不有所防範。
首先一點,是呂伯奢已經看到了懸賞捉拿曹操的布告:「奢曰:『我聞朝廷遍行文書,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陳留去了。汝如何得至此?』說罷,即起身入內。良久乃出,謂陳宮曰:「老夫家無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來相待。」言訖,匆匆上驢而去。」
曹操到呂伯奢家的時候,天已經黑了,古代可不像現在,夜市一直開到天亮,那時候去別的村莊買酒,這本身就不太正常,他進到內宅良久方出,這已經是很令人生疑了。
呂伯奢並不是小戶人家的家主,他能跟太尉曹嵩結拜為兄弟,說明他的身份地位都不低。即使是平民百姓,出去買酒買菜這種小事,也不會勞動家主大駕:不管他的兒子是五個還是幾個,都應該是父親陪伴貴客,跑腿採購這種力氣活,都應該由兒子或家僕去做。
呂伯奢行色匆匆而去,別說是以多疑著稱的曹操,就是陳宮和劉備(小說中曹操的伴當是陳宮而不是劉備),也不能不起疑心:「二人潛步入草堂後,但聞人語曰:『縛而殺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獲。』遂與宮拔劍直入,不問男女,皆殺之,一連殺死八口。搜至廚下,卻見縛一豬欲殺。」
曹操也糊塗了:豬已經綁好了,那麼呂家人說綁好了再殺的,肯定就不是豬,可是他卻認為自己是「誤殺」,愧悔之下趕緊出門逃跑。
其實曹操有沒有殺呂伯奢,打開呂伯奢之墓就知道了——該墓就在中牟縣城北大孟鎮大呂村,有住在附近的可以去打聽一下,看看故老相傳中,有沒有曹操殺人的故事。
曹操在呂伯奢家殺了八個人,這在史料和小說中都是有記載和描述的,洗不白,也無須洗,參與者是劉備還是陳宮,也並不重要:如果真是換做史料中的劉備,估計也不會客氣。
劉備和曹操在史料中的武功都很高,也都經歷過生死磨難,所以對別人的生死,看得不會那麼重要,在關鍵時刻為了自保而殺人甚至以人為食,劉備也不是沒做過,王粲在《漢末英雄記》中記載了:「(被呂布打敗後)備軍在廣陵,飢餓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
有的史料說曹操是自衛反擊,有的史料說曹操可能是誤殺,小說直接說曹操是錯上加錯,而且說話很是卑劣,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估計就是把曹操從格虎大戟旁扶起來,也說不清楚。
如果僅以《三國演義》為依據,我們也能發現曹操作案前後,呂伯奢的舉動確有三點可疑:其一,為何入內良久不出?其二,大戶人家,何須到別村沽酒?其三,即使沽酒,又何須家主親往?
有這三點可疑,驚弓之鳥曹操做出過激反應,雖然不對,但卻也情有可原。筆者認為曹操濫殺無辜確實有罪,但又覺得這裡面還有一些事情很微妙,所以最後只能請教讀者諸君:在您看來,曹操殺呂伯奢全家死誤殺還是自衛?如果是劉備或孫權遇到這種情況,又會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