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獎圈地自嗨,金馬獎自己作死。
本以為具有統戰價值的金雞獎能夠挺起華語三金最後的脊樑,從2019年開始就讓所有人報著巨大的期待,沒想到終究是我們錯付了。
這一屆有太多的意難平,有太多的分豬肉。
雖然能看的出來部分專業、學術,可把金雞獎提上來五年了,還是老樣子。
每次聲勢浩大,頒的眼花繚亂,結果成了端水,難免叫人失望,並沒有做到真正的「六親不認,只認作品。」
最佳故事片——《封神第一部》
金雞獎的最佳故事片就是最佳影片,也是大多數影展的重頭戲,應該結合影片多方面考量,而不是片面認為。
與《封神第一部》一同入圍的其他五部影片中《流浪地球2》《無名》就有資格獲得此獎,不論從哪一方面看都行。
《無名》其實沒有那麼爛,技法方面絕對在水準之上,程耳的攝影、構圖、美術、視聽語言等都達到了好片的標準。
儘管打亂時間線的多線性敘事有些不到位,敘述性詭計運用的不夠嫻熟,但肯定不是一部爛片,只是爭議聲淹沒了對於電影本身的討論。
《流浪地球2》對於中國電影工業化的促進肉眼可見。
吳京在第一部上映前說要為中國科幻種下7000顆種子,如今已經開花,按照目前的趨勢發展下去,不久的將來,必將碩果纍纍。
即使吳京這條故事線看起來過於臃腫,應該刪減,但劉德華這條線是完整且好看的,總不能因為前作得了,續集就不給了吧。
可《封神》呢?故事被改的趨於西方化。
沒有《流浪地球2》這樣帶著中國價值觀走出去,助力本土科幻崛起的能力,也沒有《無名》中嫻熟的技法。
有的只是不完善的特效,合格的故事,如果說因為郭帆是野路子,不是學院派,但程耳與烏爾善都畢業北電,同屬學院派,為何不多考慮考慮?
評委會特別獎——《流浪地球2》
評委會特別獎是金雞獎的非常設獎項,以往的得獎者都是清一色的主旋律。
上三屆的獲獎者是《我和我的祖國/家鄉、父輩》,往前幾屆不乏一些質量很差的片子。
在地位上並不像歐洲三大的評審團大獎,僅次於最高獎項,反而更像一個指定的安慰獎或參與獎。
若是往好處想,這算是上邊對球2是主旋律的一種認可,拉它進入自己的圈子。
但端水端的如此不合理,僅給了一個不咸不淡的最佳錄音獎,實在是難以服眾,金雞獎真是權威沒做到,民意也丟了,乾脆愛咋咋地的擺爛,我們圈子自己玩。
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回西藏》
《回西藏》只在影展上放映過,沒有多少人看過。
根據劇情簡介來看,主要講的是藏漢兩個民族之間的情誼,在引申義上大於其他影片,至於質量如何,還得等影片正式上映。
不過,私以為《宇宙探索編輯部》拿到這個獎也實至名歸。
硬科幻有《流浪地球》系列,軟科幻有它,雙管齊下,但想終歸是想,改變不了現實,難道也是因為《宇宙探索編輯部》是郭帆的作品?
最佳美術獎——《萬里歸途》李淼
最佳編劇獎——《宇宙探索編輯部》孔大山、孫一通
這兩個獎給這兩部電影沒有什麼大問題,只是覺得金雞獎應該與時俱進一點,把一些獎項拆分會顯得更專業、更公平。
如最佳編劇可以分為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改編劇本,畢竟劇本對一部電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把改編和原創混為一談,是對作品的不尊重。
最佳美術也太籠統了,應該細分一下。
如最佳視覺效果(視覺效果設計師),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化妝師、髮型師),最佳服裝設計(服裝設計師),最佳藝術指導(藝術指導和布景師)。
雖然像視效獎因為國內影片數量跟不上,可能連提名都湊不夠,但可以暫時不設這個獎,先分其他獎,之後在慢慢改進,也不失為一種辦法。
最佳美術給了《萬里歸途》,肯定的是它的布景,但在其他方面差點意思。
若將此將拆分了,最佳藝術指導給《萬里歸途》,其他獎給《封神》《無名》《流浪地球2》。
這樣不但沒有分豬肉之嫌,還更能服眾,增加了金雞獎的專業性,因為這些影片在某些技術方面確實很突出。
最佳導演——程耳
與其他提名者相比,《封神》厲害在烏爾善的統籌能力,對電影的掌控差點意思。
《中國桌球》是公式電影,沒什麼特別之處,《回西藏》沒看過,不好評價,《永安鎮故事集》作為元電影,解構和重塑做的一般。
綜合下來,也就烏爾善和程耳可以競爭一下最佳導演的殊榮,鑒於金雞獎的傳統,給了《封神》最佳影片,那麼最佳導演就該給程耳了。
最佳男主角——梁朝偉
雖然影帝給楊皓宇,對於一個演員的意義很大,但讓梁朝偉的獎也說得過去。
梁朝偉剛剛拿到威尼斯終身成就獎,又是華語電影首位三金影帝,既可以抬咖金雞獎,又能夠提升金雞獎逐漸失去的統戰價值,何樂而不為。
至於有些人說《無名》不如梁朝偉的其他片子,這完全是引戰了,看演技主要看的是演員,又不是電影質量,不然黃某生又怎麼會被譽為爛片影帝。
最佳女主角——何賽飛
跟《回西藏》相同,《追月》也是沒幾個人看過的電影。
不過,依照電影內容看,《追月》幾乎是何賽飛的自傳,本身她就是一位極其優秀的演員,再演自己的故事,不會失水準。
只是為惠英紅的三金影后可惜,也許是因為梁朝偉得了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不能又是港台演員的緣故了吧,下一屆,紅姐封后吧。
最佳男配角——李雪健
第33屆金雞獎曾公布了新的評選標準,參加單項獎表演類的,所飾演角色的台詞必須由演員親自配音。
換句話說,想要評獎就得用原聲,所以李雪健是《封神》入圍,而不是《流浪地球2》提名,就可以理解了。
但某些群體別把老藝術家當槍使。
最佳男配是李雪健老師得到的第二個金雞獎盃,第一個是憑藉《焦裕祿》。
從他的兩次獲獎感言來看,不負老藝術家之名,有些人以李老師為武器去中傷其他演員,簡直是不要face的行為。
「我覺得只要還能演,有人用我,我還會賣命」,「苦和累都讓一個好人焦裕祿受了,名和利都讓一個傻小子李雪健得了。」
最佳女配角——黃米依
黃米依是個演技不錯的年輕演員,只是為葉童遺憾。
她在《我愛你!》中的表演甚至蓋過了梁家輝、倪大紅和惠英紅,沒得獎,真的是意難平,但作為鼓勵年輕演員,黃米依獲獎也可以。
總的來說,金雞獎距離接班金馬獎、金像獎還差得很遠。
在百花獎已經爛了,華表獎政府性很強之後,金雞獎成了獨苗,卻有負金雞報曉、金雞獨立之志,墜了青雲,沒有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