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禮有七不送,送則人財空」,有哪7不送?送禮也要技巧

2022-04-27     百曉生侃歷史

原標題:老祖宗:「禮有七不送,送則人財空」,有哪7不送?送禮也要技巧

中國有句成語叫「禮尚往來」,大概的意思是禮節上相互往來,適用於人際關係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可避免要與人打交道,其中就有很多我們需要注意的地方。影視劇《青瓷》中有一個讓人印象非常深刻的片段,王志文在劇中扮演張仲平,他的外甥前去一位法官家求人辦事送禮,但最後被人給轟了出來,因為這是違法亂紀的行為,這種禮不能送,對方也不能收。隨後張仲平拿一箱好酒前去拜訪,他說話的藝術讓侯法官也無法拒絕,完全變成朋友之間的交談,最終禮也送去出了,事情也辦成了。

送禮是一門藝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送禮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走親訪友要送禮,求人辦事要送禮,情侶戀愛也要送禮……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送禮並非是一件見不得人的事情,人們相互饋贈禮物,這是人類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往內容。《禮記·曲禮上》說:「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起源於遠古時期的祭祀活動,當時人們會在祭祀活動中把自己最有價值、最能體現對神敬意的物品奉獻出來。

在中國古代的戰爭中,戰敗的一方需要定期向戰勝方送去食物、奴隸等,以表示對被征服者的服從乞求征服者的庇護。

不僅如此,古代還有因為送禮不及時或不周到而引發戰爭的例子,春秋時期楚國沒有按時向周天子送一車茅草,最終引發盟國伐楚戰爭。在數千年的發展中,送禮也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並且也形成一門學問。送禮也是有技巧的,否則可能好心辦壞事,禮沒有送出去,反而還讓事情惡化。老祖宗曾說:「禮有七不送,送則人財空。」

送禮其實也需要技巧,否則真的會弄巧成拙。現代社會交往中送禮越來越被大家重視,下屬給領導送禮,客戶之間送禮,親朋好友走訪送禮等。其實送禮最讓人覺得頭疼的地方,莫過於對方不願意接受或嚴詞拒絕,或婉言推卻,或事後回禮,這都會使送禮者陷入尷尬的境地,最後鬧得「賠了夫人還折兵」。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禮物是不能亂送的,謹記有7種禮物不能送。

一不送鍾,相信這個忌諱大家都有所了解,送鍾與「送終」同音,若送這個禮物,肯定會讓對方懷疑你是詛咒他早點離開人世。二不送梨,同樣是讀音上相同,「梨」與「離」同音,無論何種原因送禮不可送梨,尤其是看望病人,這個是有忌諱的。

三不送魚缸,成功人士都喜歡在公司或家中擺放魚缸,這裡面既包含了人們對養魚的喜愛,也有一定的風水學影響。魚缸在風水學上有著聚財的寓意,若強行送人可能對自己的財運產生影響,魚缸中若有魚更不能送人,這也是風水學上的忌諱。

四不送雨傘,「傘」的諧音為「散」,這是不好的寓意。即便是有人不忌諱這種說法,但在送禮上還是要格外注意。若執意要送給對方雨傘作為禮物,別人可能認為你這是盼著對方妻離子散,家庭破碎。五不送蠟燭,一般而言蠟燭都用在白事方面,這作為禮物是很不吉利的。

六不送枕頭,枕頭是人們的私密物品,它也能代表夫妻之間的關係,如成語「同床共枕」,同時也代表著事情順利「高枕無憂」。將枕頭作為禮物送出去,有失偏頗。七不送錢包,如果與對方不是很好的關係,儘量不要送錢包,錢包是聚集錢財的地方,切不可隨意送人,古代也將錢包「荷包」作為定情信物,所以要格外注意。

與此同時,送禮也需要技巧,內容是一方面,技巧也是一方面。通常送禮有很多種方法,如借花獻佛,這也是上面所講到的《青瓷》中張仲平的送禮技巧;移花接木,通過與自己親近的人來送禮,比較常見的就是夫人直接地解除,歷史上張學良的夫人和郭松齡的夫人之間便是如此。再比如借路搭橋、下不為例、借馬引路等,這些都是送禮的技巧。在送禮前最好了解一下對方的忌諱,比如上海人叫「蘋果」的方言讀音為「病故」,所以不能直接送蘋果。

由於送禮人不了解情況,最終鬧得不歡而散,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對於文化素養比較高的人,送去一幅蹩腳的書畫也是不可取的。送禮也是一門藝術,其中的學問很深,大家可以多了解一點。對此,大家有何看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8cdd6815bef471728896aaf2f1ab6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