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夜校成為終身學習「補給站」

2023-11-23     竹鶯說事

原標題:讓夜校成為終身學習「補給站」

孔德淇

從非遺技藝到傳統手藝,從運動健康到生活美學,有的課程甚至「60秒內全部搶光」……近段時間,年輕人「下班上夜校」的夜生活方式在社交媒體中頻繁「出圈」。

年輕人之所以熱衷上夜校,原因不盡相同。有人看中價格親民、物有所值;有人則是為了培養興趣愛好,填補兒時遺憾;還有人希望通過多樣化的課程提升專業技能,為自己的職業發展充電。這些熱情和需求,彰顯了年輕人拓寬視野、豐富生活的渴望,也體現了終身學習和自我提升的需求。

過去,教育往往被視為一段有限的學習經歷,隨著畢業而告一段落。如今,教育已經演變為終身課題,是每個人不斷成長的內在需求。從這一角度來看,夜校在許多城市再次興起,不僅僅是提供了一個學習場所,更成為終身學習的「資源中心」,為年輕人提供了觸手可及的學習資源,極大降低了他們獲取知識和技能的門檻,成為年輕人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得力助手。

事實上,不同於專業技術技能培訓,夜校所提供的大多數課程不能直接應用於功利目的,更多地被視為一種「無用之用」。這種現象背後,是人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逐漸意識到,學習並不僅僅是為了獲得一份工作或是實現經濟上的成功,而是深度探索精神生活,不斷拓展眼界、豐富思維,追求知識、追尋智慧,並與志同道合的人分享交流。這種對終身學習理念的認同,體現了當代年輕人對個人成長的追求。

日趨升溫的「夜校熱」,也面臨著「供不應求」痛點,呼喚著社會各界給予足夠的支持。無論是制定政策、搭建舞台,還是優化環境、升級服務,都該為這些尋求「無用之用」的年輕人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讓豐富的教育資源為更多人享用。政府要整合既有資源,增加有效供給,引進各類主體成為課程的供應商和服務商,同時也要嚴把審核關,杜絕資質低劣、服務失范的市場主體「扎堆」而上,破壞來之不易的「夜校生態」,保證教學質量。

我們欣喜于越來越多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被點燃,但也要注意,有一些群體將夜校當作廉價的「興趣試錯班」,「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上幾節課後就喪失興趣、半途而棄,實則造成了有限資源的浪費。這也表明,想辦好這項民生大事、實事,需要各方同向發力、用心維護。相關方面應該倡導社會公眾將學習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和常態,充分了解人們的學習需求,豐富教育資源,創造更優質的學習條件。同時也要讓年輕人意識到只有長期堅持,才能在夜校的學習中放鬆身心、陶冶情趣,覓得良師益友。

夜校的火熱「出圈」是學習型社會建設成果的一個縮影,從更廣闊的意義上講,整個社會都應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姿態,為增加知識的供給、拓寬文明的維度、提升社會的溫度協力同行。期待夜校在未來迸發更多可能,滿足人們的學習需求,推動整個社會向著更加文明進步的方向邁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0abc6bcf741440214d5755682ac0b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