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儼少 《杜甫詩意冊》之《一丘藏曲折 緩步有躋攀》43.5×27.5cm 上海市嘉定陸儼少藝術院藏
周惠斌
「自來唐詩以李杜為極則,李豪放而杜沉鬱,各擅勝場。我稟性近杜,又八年抗戰,流寓四川,與杜公九載巴蜀,天涯羈旅,憂國懷鄉,出處相類,心情無二。故所創作,題材取杜為多。此杜甫詩意百開之所由作也……」著名山水畫家陸儼少在《〈杜甫詩意冊〉回憶錄》中,以沉雄鬱勃的筆觸,抒寫了自己對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的敬仰、對杜詩的熱愛,記述了長期創作杜甫詩意山水畫的由來。
陸儼少(1909—1993)是海上畫派的重要代表,與北方的李可染齊名。1927年考入無錫美專,同年隨王同愈習詩書,次年從馮超然學國畫,並結識著名書畫家吳湖帆。新中國成立後,擔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1979年被聘為浙江美術學院山水畫教授、浙江畫院院長,著有《山水畫芻議》和多部書畫集。陸儼少擅長山水畫,兼作人物、花鳥,筆下山水雲蒸霧靄,浩淼激盪,線條流動,層次豐富,給人清新雋永、古拙奇峭、氣韻生動、意境卓絕之感,散發出濃郁的文人氣息,尤其是勾雲、勾水、留白、墨塊等獨特技法,別開生面,自成一格。
陸儼少自幼崇拜杜甫,嗜讀杜詩。抗戰時期,他避難巴蜀,「獨攜杜詩以自隨」,流寓西南,對杜甫的認識愈益透徹而一往情深:「入蜀前行李中只帶一本《錢注杜詩》,閒時吟詠,眺望巴山蜀水,眼前景物,一經杜公點出,更覺親切。城春國破,避地懷鄉,劍外之好音不至,而東歸無日,心抱煩憂,和當年杜公旅蜀情懷無二,因之對於杜詩,耽習尤至。入蜀以後,獨吟無侶,每有所作,亦與杜詩為近。」(《陸儼少自敘·十九》,上海書畫出版社,1986年)8年間,他以杜甫詠蜀詩作畫,累積寫生稿數以百計。
1962年,是杜甫誕辰1250周年。為了表達對詩人的愛戴和敬意,陸儼少打算在1959年創作的25開《少陵詩意圖》基礎上,再作15開,合成40開《杜甫詩意冊》,以此向杜甫致敬。這一想法,得到了吳湖帆的高度激賞。吳湖帆又建議陸儼少將冊頁增加至百開,因為古今畫史上,山水冊頁從來沒有出現過百開的,即便唐寅、新羅山人曾作百開巨冊,但皆是由人物、山水、花鳥、走獸合併而成,一冊之中全是山水,又融合各家各派筆意,面目獨具,沒有雷同,非大手筆不能勝任,因此竭力鼓動陸儼少大膽嘗試。於是,陸儼少花了兩個月時間,新創作了75開(隸書題款),加上1959年所作「少陵詩意圖」25開(楷書題款),合成史無前例的百開《杜甫詩意冊》。
百開《杜甫詩意冊》完成後,先後在上海中國畫院、浙江美術學院、蘇州等地展出,好評如潮。「文革」期間,因中國山水畫屬於「四舊」之列,該冊頁繳存上海中國畫院,由於當時資料室未曾對作品進行登記,也沒有相關的借閱手續,以致1985年歸還給陸儼少時,散失了三分之一,僅剩下65開。1989年,經榮寶齋王大山提議,80歲高齡的陸儼少在北京郊區重新補作,了卻了心中的缺失之憾。1991年,《陸儼少杜甫詩意冊特集》由香港翰墨軒《名家翰墨》首次出版,並配發了陸儼少的《學畫微言》《後序》,以及沙孟海、宋文治、包立民等書畫家、評論家的回憶和評論。
但是,陸儼少對於補作的35開《杜甫詩意冊》並不十分滿意,認為「情懷殊惡,由筆紙俱不佳,苦不愜意,未能代表此時期水平」,因此在1991年,對其中29開又進行了重新創作,這批新作,後來捐贈給了故鄉上海嘉定擬建中的陸儼少藝術院。此後,陸儼少又在深圳晚晴軒重畫了31開(行草書題款),連同此前的69開,結集為《杜甫詩意畫一百開》,1992年由東方出版社出版。最終補全的百開《杜甫詩意冊》,完整體現了陸儼少中年、晚年山水畫的特徵,無論早期畫風的清雅,還是晚年筆墨的隨心所欲、出神入化,皆為一時佳構和典範之作,可以窺見畫家中年工緻縝密的風格,晚年簡約渾厚的氣象,顯現出陸儼少中晚年時期畫技畫風的嬗變和日臻成熟。
百開《杜甫詩意冊》是陸儼少畢生精神集聚的代表作,堪稱中國畫史空前未有的鴻篇巨製,畫面層巒疊翠,技法豐富完備,工筆、寫意、水墨、淺絳、青綠兼具,筆墨雄奇,線條多變,高潔雋永,超凡脫俗。趙朴初賦詩讚曰:「下筆險夷紛萬態,陸翁畫妙世間無。」吳湖帆也稱頌不已:因為冊頁必須幅幅變異,筆墨章法風格設色應不一樣,才不致令覽者意倦,而有逐幅新鮮引人入勝之妙。一部冊頁完全是山水,作者必須掌握多種筆墨,具備各種技法,展示面目,層出不窮,而後可以勝任,這是不容易的(《陸儼少自敘·三十七》)。對作品的內在價值給予了至高評價。
北京翰海2004年春季拍賣會上,百開《杜甫詩意冊》受到買家熱烈追捧,最後被藏家楊休以6930萬元收入囊中,創下了陸儼少作品的新高,更刷新了當時中國古今字畫拍賣的最高價。藏家後來還特意創建長風堂博物館,精心保藏該冊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03bdee51c646c1fb533b6b761c86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