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小說不太多,網絡小說更少,但陸陸續續也看了一些,知道在網文江湖當中有一大類,叫做歷史穿越,熱度始終不減。
我的閱讀以非虛構類為主,但網絡小說方興未艾,而且有的確實很不錯,文筆好、故事好,作者還很有幽默感,比如月關從起點離開前的小說,《回到明朝當王爺》、《步步生蓮》、《錦衣夜行》,可能《醉枕江山》、《夜天子》沒有穿越的元素,但主角的價值觀,面對問題的解決思維,跟現代人差不多,也算是一種穿越吧。
還有貓膩的《慶餘年》,雖然文筆中總有淡淡的裝逼味道,但這部小說從結構到情節都不錯。同樣是貓膩的《擇天記》,我看了一個開頭就實在看不下去,不怎麼喜歡。
天使奧斯卡的《篡清》、《宋時歸》都不錯,不過有些同質化,不同的年代,能讀出相同的味道。作者似乎很喜歡梁洛施。
當然還有阿越《新宋》。
另有一本《錦醫衛》,名氣不大,但是可以看作一本古代偵探小說,讀來也是很有意思的。
一本很多年前看過的三國穿越小說,主角是劉備,也很好看,可惜名字忘記了。
之後又過了好幾年不看,前不久,讀了七月新番的《秦吏》,一下子勾起了這些年的回憶。
比起發燒友,我讀歷史穿越小說不很多(女主小說也讀過,本文主要講男主小說),所以,只是談談自己的體會。
吸引人的網絡小說,必須掌握一樣技巧,就是yy,也是我們俗稱的「主角光環」。
主角嘛,就該打怪升級一路開掛,撿寶物收小弟打造後宮,英雄納頭便拜,美女(男)自然也心甘情願投懷送抱。
隨著這個套路,網絡小說們應用最多的,就是「扮豬吃老虎」、「裝×打臉」的橋段,為什麼現在很多小說叫好不叫座?在網上賣的飛起,但入不了文學評論家的法眼。
不是他們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而是確實會看不下去。
在不少網絡小說里,打臉實際上就是比誰的房子大、車子好、武功強、美女多,看多了確實是審美疲勞,而且先抑後揚的筆法基本相同,一張地圖打完了,換個地圖繼續,一位主神的想法,跟一位凡人也差不多。
所以,你對於一個看紅樓看三十多遍,被俄羅斯、法國文學薰陶出來的人來說,確實會看不下去,這有個文學性的問題,也有個知識結構的問題,就像北方人吃饅頭、南方人吃米飯一樣,不對口味。
當然,這些小說有這些小說的價值。
歷史穿越小說,在「扮豬吃老虎」、「裝×打臉」上要含蓄很多,換句有爭議的話,比玄幻、都市類的要高級一些。
比如,剛剛讀完的《秦吏》,對於裝×,經常自我調侃,玩玩梗,便讓人覺得很有意思。
說完裝×,再說說yy(具體意思去百度吧,這裡就不出現漢字了)。
這個元素,通常也是跟網絡小說元素伴隨在一起的。
有些小說為了顯示自己獨特,專門在簡介上說本小說「絕不yy」。
其實我覺得,絕不yy的絕不是一本好小說。
因為小說,本身就是作者架構的一個情感世界,讀者伴隨作者哭與笑、哀與樂,在主角身上,一定會發生一些很特殊的事情,他(她)會是很多人物的集合體。
網絡小說的「yy」,主角會不斷打怪升級,逢凶化吉,遇難成祥,最後名利雙收,這這對於整天壓力山大的小白領來說,讀上幾段,自然是最好的放鬆。
實際上,不是在網絡上連載發表的文學作品,包括純文學雜誌上的小說,每一部小說,都有「yy」的成分,只不過有些是內在的,隱含的。
因為小說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共情」。你讀《活著》,內心充滿了悲傷,讀《生死疲勞》,也會沉入對命運的思索裡面。
沒有人會說劉慈欣的《三體》、《球狀閃電》「yy」,實際上,給你一種神奇的閱讀體驗,吸引你讀下去,讓你思考,就是魅力所在。
《尋秦記》的內核,還是一部武俠小說。
那個時代的武俠小說,被稱為「拳頭加枕頭」,這當然有失偏頗,但對於大部分武俠小說,確實是比較重要的因素。
所以,《尋秦記》裡面寫武功和女人的情節很多,但探討歷史走向比較少。
當然,裡面歷史人物是很多的,但是作者讓項少龍做的,是巧妙的嵌合到歷史情節裡面,而不是去改變大的歷史走向。
比如,他可以設計製造出日本刀,但是不會改變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歷史。
《回到明朝當王爺》之所以經典,就是有「開創」之功。這個創造,當然不只是讓主角從古代穿越到古代,而是讓主角把現代人的視角和對歷史的觀念帶了過去。
主角開始主動塑造歷史,試著改變歷史的進程。這是《尋秦記》所沒有的。
《尋秦記》還是與新武俠小說一脈相承,只不過,金庸、梁羽生是巧妙地利用歷史情節,黃易是把現代人送過去經歷這些情節。
自從回明開始,歷史穿越小說的主角,主要做了兩件事:一件是各種發明創造,後世的造紙、火藥、玻璃、水泥等等紛紛提前出現,改變主角的財富、地位;另一件是改變歷史的走向,尤其是彌補歷史的缺憾,主角最少也要官居一品,大多數就是要君臨天下的。
從回明下來十來年的光景,金手指基本上都寫遍了,情節實際上就那麼多,又靠什麼吸引讀者呢?
最近幾年不錯的歷史穿越小說,《贅婿》、《唐磚》和《秦吏》。
這幾本小說,比起回明,又有了新的變化,很明顯的是淡化了後宮,主角比較從一而終,這當然跟網絡大環境有關係;
細節更加豐富,加入了很多的考證,多引用歷史研究成果,在這方面,《新宋》應該是比較早的;主角更強大,把控力更強,不僅有現代技術,了解歷史走向,有些小說,還把現代心理學、管理學等理論都用上了。
比起回明等小說,現在的歷史穿越小說,又多了家國理想,以引起讀者更多的共鳴。
這個問題,要追問到人們為什麼這麼重視歷史,尤其中國人對待歷史,近乎信仰。
因為人會問為什麼,會問我從哪裡來。
當他這麼思考的時候,就是在追問歷史。
關於歷史的名言,俯拾皆是。
管子說,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
司馬遷說,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中國人把歷史當作鏡子,鑑往知來。
外國人也如此。
歌德說,撰寫歷史是擺脫過去的一種方式。
當然也有不同意見。
羅素說,歷史還不是一門科學,僅僅靠偽造和刪節才會被弄得像門科學似的。
還有很意味深長的。
歷史是由活著的人和為了活著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雷蒙·阿隆《歷史哲學》
也有深刻的。
歷史的教訓就是人們不會吸取歷史的教訓。
人是被困在時間中的生物,所以,僅僅是穿越本身,就能給人產生美好的體驗,帶來自由的感覺。
然後就是,彌補缺憾。
當你回憶過去,什麼樣的事最讓你後悔?
當然不是你為之驕傲的事。你考了第一名,獲得了校花青睞,不會讓你後悔。
後悔的是你想去做,卻卻沒有做的事。比如,你後悔高二的那個下午沒有向同桌表白,你後悔沒有下決心去練習小提琴,你後悔沒有在景點消失之前去看一看……
對於歷史而言,缺憾太多了。
秦有二世而亡,漢有白登之圍,唐有安史之亂,宋有靖康之恥、崖山之戰……
我們醉心於雄壯的歷史功績,卻又為歷史的缺憾扼腕嘆息……
如果歷史換一種走向,會是什麼樣子?
猛將兄和美女姐
第三,與名人共處。
歷史上有名將兄,有美人姐,每個時代都有牛人。
跟牛人作一路,或者作對,都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這就是歷史的魅力。
只要我們還在時空中前行,心中就有一個地位留給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