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重啟2020年嗎?
開局太差。
2020年開年的1月,
這個世界打破了141年以來的最熱記錄。
而在2月,
近幾十年來經歷了顯著變暖,
不斷出現新高溫記錄的南極洲
溫度首次超過了20℃!
然而,更令人感到可怕的是,
隨著大氣中碳含量不斷飆升,
地球氣候持續變暖,
任何新的記錄可能都不會持續太久。
南極下一次高溫新紀錄,
或許會來得更快。
南極半島今年夏天出現了異常天氣現象,導致氣溫不斷升高。上圖是喬治王島。
攝影:ALESSANDRO DAHAN,GETTY IMAGES
南極大陸的極端高溫天氣
是由一系列氣象因素共同導致的。
最近南極熱浪的根源
可以追溯到數公里以北的地方。
在南極洲,很難分辨陸地的起點和(冰凍的)水的起點。
攝影:TAMA, GETTY
二月初,
一股高壓脊在南美洲南端上空移動,
使這片地區處於溫暖天氣的包圍之下。
這種情況一個夏季會發生好幾次,
通常南極半島不會受其影響,
因為在南半球西風帶的強風保護下,
暖空氣無法入侵。
南極洲剖面圖。
不過,近幾個月來,
南極附近的西風帶一直處於減弱狀態,
是「南極濤動」循環模式的一部分。
這使暖空氣以一種「異常」方式向南擴散。
南極洲東部。
攝影:MARIA STENZEL, NATIONAL GEOGRAPHIC STOCK
緊接著,2月初,
南極半島北端周圍的海洋溫度
比平時高出約3攝氏度。
(這種海洋變暖可能是春季發生的罕見的
上層大氣變暖事件持續影響的結果,
後者在持續期間也將西風帶向北推移。)
南極洲羅斯海。
攝影:John B. Weller
海洋和大氣中的所有這些熱量
為南極大陸破紀錄的熱浪創造了條件。
之後,在2月第一周的周末,
怪異的南極半島地形又推波助瀾。
2014年,在南極洲西部的埃爾斯沃思山脈附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冰下坑洞。
攝影:ROBERT BOESCH, CORBIS
南極半島的西部是南極半島山脈,
曾經可能與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相連。
而氣流在南極半島越過山脈後便開始下沉
在下坡加速過程中不斷加壓和升溫,
並產生所謂的「焚風」。
這些熱風會導致氣溫短暫上升30℃。」
「焚風」導致南極的拉森C冰架在冬天融化。
這些焚風事件並非史無前例。
當然,當附近的大氣或海洋溫度升高時,
就會更容易打破紀錄。
南極洲的拉森冰川正在迅速融化。
攝影:JIM ROSS, NASA
儘管自20世紀中期以來,
整個南極洲的溫度只是略微上升。
但20世紀50年代至21世紀初,
埃斯佩朗薩基地和其他長期研究站的氣溫
上升了1.7-2.8攝氏度,
遠超全球平均升溫速度。
2018年10月,一個平台狀冰山漂浮在拉森C冰架附近的海冰上。冰山的尖角和平坦的表面表明它可能是從冰架上崩解下來的。
攝影:NASA ICE
隨著人類向大氣中排放越來越多的碳,
科學家預計不久南極半島將再次升溫。
這對南極的冰來說將會是壞消息。
西南極洲海灣的冰川正岌岌可危,
它們將重繪地球的海岸線。
2011年的羅斯海。
攝影:PAUL NICKLEN,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當西南極洲的冰原
被溫暖的海水從下方侵襲時,
南極半島的溫暖空氣
則從上方破壞冰的穩定性,
導致融水聚集成湖、冰架裂開。
陸地上的冰川也會開始鬆動,
更快地進入海洋,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
2012年10月16日,思韋茨冰川出現裂縫。
攝影:JAMES YUNGEL, NASA
從1992年到2017年,
南極半島的冰損失率幾乎增加了4倍多,
從每年70億噸增加到330億噸。
派恩島是南極洲最脆弱的地方。
2012年以來這裡的冰川
每年脫落580億噸冰。
南極洲的派恩島冰川。
攝影:MICHAEL MARTIN
在過去一個世紀裡,
派恩島曾發生過八次冰山崩塌,
分別在2001年、2007年、2011年、2013年
2015年、2017年、2018年、2019年。
崩塌事件之間的時間間隔似乎在變短,
這意味著冰川處於不穩定狀態。
2019年9月14日,哥白尼哨兵2號衛星拍下的畫面:派恩島冰川出現兩道裂縫。
攝影:EUROPEAN SPACE AGENCY
像派恩島這樣的注出冰川
阻擋著陸地冰層的流動,
隨著派恩島的冰架被削弱,
這種阻礙作用也會降低,
從而導致冰從陸地流出的速度加快。
企鵝們聚集在南極洲東部的冰層邊緣。
攝影:John B. Weller Antarctic Ocean Alliance
企鵝最先受到了南極洲「瓦解」的影響。
今年一月份的一項科學調查中,
有上萬隻企鵝從南極北部的象島消失了。
象島(Elephant Island)西海岸,幾隻帽帶企鵝正要返回它們在斯汀克角(Stinker Point)的棲息地。這種企鵝下巴上有一道標誌性的黑色條紋,因而得名帽帶企鵝。
攝影:NOAH STRYCKER
研究人員發現了這與氣候變化的聯繫。
2016年的一項研究發現,
過去40年在南極的一些海域,
磷蝦的數量減少了80%,
這可能是海水溫度升高的結果。
磷蝦以生長在南極南喬治亞島海冰下的浮游植物為食。
攝影:PAUL NICKLEN, NATIONAL GEOGRAPHIC
磷蝦是南極食物網的基礎:
帽帶企鵝以蝦為食,小魚也以蝦為食
而小魚也會成為企鵝的盤中餐。
因為磷蝦的減少,阿德利企鵝數量也正在減少。
BILL CURTSINGER,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而地球另一端的北極,
正在經歷甲烷大爆發。
東西伯利亞海的海面上,冰和甲烷氣泡。
攝影:IGOR SEMILETOV, UNIVERSITY OF ALASKA FAIRBANKS
永久凍土帶正在快速融化,
釋放出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
而甲烷的溫室效應
起碼是二氧化碳的25倍。
2016年,西伯利亞苔原地區出現了地面晃動,那種場景「像果凍一樣」。
NASA所展示的北極苔原地區的湖泊,
正冒著「甲烷氣泡」。
研究人員對正在冒泡的北極湖泊進行測量,
發現目前有更多的甲烷從北極「漏出」。
生態學家凱蒂 · 沃爾特 · 安東尼(右)點燃了一個被冰錐放出來的巨大甲烷氣泡。
攝影:MARK THIESSEN
北極迅速變暖
意味著海冰每年消失的時間越來越長。
這意味著更多的北極熊將被困在陸地上,
不能追捕海豹、海象這些獵物,
它們可能會慢慢餓死。
從1979年到2008年,挪威邊境的巴倫支海上的大片浮冰縮減了近30%。
攝影:Ralph Lee Hopkins,《國家地理》
更多的海象沒有海上浮冰可以休息,
只好一起擠到海岸上去。
2014年9月23日,一千多隻海象聚集在阿拉斯加西北海岸。
攝影:COREY ACCARDO, NOAA
有些海象想方設法在群外找活動空間,
所以它們爬上了80米高的懸崖,
但離開海水的海象根本看不清前方的路。
人類的錯誤,正在由動物買單。
南北極冰凍陸地上的熱浪,
為這個地球的未來敲響了警鐘: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