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1我才知道,原來恆星也會打嗝

2021-01-04   國家地理中文網

原標題:到2021我才知道,原來恆星也會打嗝

圖為衰老恆星噴發出的塵埃,科學家在隕石中發現的古老顆粒可能就來源於此。

供圖:NASA, W. SPARKS (STSCI)、R. SAHAI (JPL)

在剛剛過去的2020,

大量新聞事件「霸占」頭版頭條,

當話題被爆炸性新聞所占據時,

一系列重要科學發現卻遭人忽視。

別急,我們來幫你回顧一下,

2020不可錯過的10項重大科學發現。

撰文:MAYA WEI-HAAS

地球上發現的最古老物質

圖為電子顯微鏡圖像,展示了這項研究中發現的一個顆粒。這種顆粒最大的直徑約為8微米。

供圖:HECK ET AL. PNAS 2020

在太陽誕生的數十億年前,曾有一顆垂死的恆星將大量塵埃拋入太空,默奇森隕石就是其中之一,與那顆垂死恆星的少量星塵結合。1969年9月,此隕石 照亮澳大利亞上空,降落於地球。 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人們將其確認為地球上發現的最古老物質——誕生於46億年到大約70億年之前。

第一個暴龍胚胎化石

插圖:JULIUS CSOTONYI

科學家們發現了 暴龍胚胎的遺骸。對這些化石進行分析後,他們發現暴龍誕生之初的體型非常小,長度只有其成年同類的十分之一, 與吉娃娃大小相當

火星嗡嗡作響

圖為一位藝術家構想的洞察號著陸器在火星上工作的場景。

插圖:NASA/JPL-CALTECH

2018年11月,名為「洞察號」的機器人抵達火星,對火星進行探測與記錄。其中一個稀奇古怪的發現是:火星會發出一種平穩而持續的嗡嗡聲。有許多解釋正圍繞著 嗡嗡聲的來源或許是著陸器下方的地質構造放大了某種特定的音調?又或者是著陸器本身產生了這種噪音?

參宿四為何神秘變暗

圖為數字巡天計劃II(SDSS-II)拍攝的合成的彩色圖像,展示的是參宿四——天空中最亮的恆星之一。

圖像合成:ESO/DIGITIZED SKY SURVEY 2. ACKNOWLEDGMENT: DAVIDE DE MARTIN

參宿四常年是天空中最亮的恆星之一,但2019年12月,這顆恆星卻突然神秘變暗。今年8月,NASA宣布了一個解釋:這顆恆星打了個「嗝」——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測顯示,參宿四可能噴射了一股超熱的等離子體,並在快速向外移動的過程中逐漸冷卻。 這一過程中,一團星塵形成,並阻擋了參宿四的光線。

一頭甲龍最後一餐的驚人細節

一項新研究對一頭結節龍的胃內容物進行了分析,發現大約1.1億年前,在如今的加拿大阿爾伯塔省西北部,這頭恐龍曾經在一片燃燒過的土地上進食蕨類植物。

圖源:JULIUS CSOTONYI

2011年,在阿爾伯塔省的一個油砂礦里,一位設備操作員意外發現了一具保存完好的1.1億年前的甲龍化石。今年的一項分析顯示,其攝入的最後一餐也保存在腸胃之中,在死前的幾個小時,它可能在進食一種蕨類植物。雖然只是一頓飯,但這讓我們得以 一窺1億多年前一頭恐龍生命的最後幾個小時

史上第二大規模伊波拉疫情終於結束

Kakule正被帶到附近的一個醫療中心,但當醫療團隊鼓勵她們前往治療中心時,她逃走了。

攝影:NICHOLE SOBECKI

6月25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 史上第二大規模伊波拉疫情結束,此次疫情 感染超過3480人導致近2300人死亡,被稱為 基伍伊波拉疫情當地的動盪局勢導致遏制伊波拉變得尤為困難。然而,在世界衛生組織的領導下, 醫護人員為任何潛在患者都接種了疫苗。目前這一行動為30多萬人接種了疫苗。

發現最古老的直立人頭骨

考古學者首次在南非發現早期直立人的頭骨碎片

供圖:HERRIES ET AL.,SCIENCE 368:47 (2020).

考古學者從約翰內斯堡的岩石中提取出了一些頭骨碎片,這是迄今為止在南非發現的第一個直立人的頭骨更重要的是,這個頭骨可以追溯到大約200萬年以前,是目前發現的人類祖先最早遺骸。這一發現將有助於研究人員繼續破解人類的家譜,弄清我們的遠古親戚誕生於何時何地

第一個恐龍DNA線索

圖為藝術家創作的斯氏亞冠龍的築巢地點,在插圖的中心位置,一隻死去的斯氏亞冠龍的後腦勺沒入淺水中。右側是一頭傷心的成年恐龍。

繪圖:MICHAEL ROTHMAN

在《侏羅紀公園》中,分離恐龍的DNA就像提取琥珀里遠古蚊子吸食的血液一樣簡單。雖然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我們很難把這篇科幻小說變成現實,但研究團隊已在恐龍DNA的研究上 取得了巨大進步在分析7000多萬年前的化石時,研究人員確定了恐龍細胞的輪廓,疑似染色體的形態,以及幾個疑似的細胞核(內含DNA的結構)

墨西哥洞穴的驚人發現

科學家們就奇基韋特洞穴的地層構成交換了意見,為從沉積物中提取的動植物DNA遺蹟做準備。

攝影:DEVLIN GANDY

在奇基韋特洞穴中的石器表明,人類可能在3萬年前就到達了美洲。有些學者認為人類首次進入美洲的時間,大約在13500年前,當時冰原消退,連通亞洲的移民路線得以開闢。不過,最近的證據表明,人類到達美洲的時間提前了數千年,人們很可能在冰川開始融化之前就已到達美洲

研究人員穿著防護裝備在Chiquihuite洞穴中探索,防止其尋找動植物基因特徵的挖掘區域受到污染。

攝影:DEVLIN GANDY

比帝國大廈還高的珊瑚礁

新發現的珊瑚礁高達近500米,是迄今為止大堡礁北部地區發現的八個孤立礁之一。

供圖:SCHMIDT OCEAN INSTITUTE

在繪製大堡礁的海底地圖時,科學家團隊無意發現了一座「珊瑚高塔」。這座珊瑚礁高達500米,是 海龜和鯊魚等生物的棲息地。它也 被稱為孤立礁,是該地區已知的8座珊瑚礁之一雖然關於它的更多細節還有待探索,但分類學者已經在此地發現了幾個新的魚類物種。

購買2021國家地理中文日曆

再「見」月球

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

就點一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