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的今天,甘寧大地失聲痛哭

2020-12-16   國家地理中文網

原標題:一百年前的今天,甘寧大地失聲痛哭

黃河紫紅山斷裂帶

100年前的今天,

世界最大地震之一曾降臨中國,

甘肅和寧夏的大地曾被撕裂——

12·16海原靖遠大地震。

本文作者花兩年時間,

走訪倖存者後代,

廣泛閱讀科研文獻,

諮詢地震地質專家,

循學者們的研究足跡,

20多次深入斷裂帶沿線,

用無人機記錄那次巨大天災留下的大地傷疤,

以示對那次大地震遇難亡靈的紀念。

甘肅靖遠賀家山北麓一個1公里長的山溝里三四層窯洞坍塌遺蹟,1920年大地震中窯內居民全部遇難。

撰文:任繼榮

攝影:王生暉

1920年12月16日晚上8點多,甘寧大地發生巨震,持續十幾分鐘,極震區面積兩萬多平方公里,斷裂帶從寧夏固原硝口村到甘肅景泰喜泉鎮綿延237公里,釋放的總能量為2.2億噸TNT當量。

據多種地震目錄和文獻記載,震中位於現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寶積鎮紅山到寧夏自治區中衛市海原縣西安州,一個長60多公里的狹長地帶上。(※其中包括,中國地震台網根據1983年顧功敘目錄給出的寶積鎮紅山儀器震中;謝毓壽1986年確定的碑南泉虎狼洞溝震中;劉百篪和周俊喜根據多處山脊和沖溝最大14米水平錯位確定的黃家屲(wā)高灣子宏觀震中和始破裂點;郭增建根據南湖底抬高四五米確定的甘鹽池震中,鄧起東根據十點二米水平錯位確定的石卡關溝震中等)

據統計,這場大地震中死亡27萬多人,當時靖遠縣和海原縣死亡人口達六成,中國鹽政實錄記載「甘鹽池鹽民死十之六」,而處於這個地帶中間位置的平川區打拉池周邊「死十之八九」。

《國家地理》1922年5月刊,刊登海原地震圖片及報告。

遲至1921年4月,北洋政府才派翁文灝、謝家榮等勘察災情。1922年5月,美國人阿普頓·克洛斯(Upton Close)和艾西·麥克密克(Elsie McCormick)以「在山走動的地方——最近摧毀了10萬條生命的中國甘肅地震報告」(「Where The Mountains Walked——An account of the recent earthquake in Kansu Province,China, which destroyed 100,000 lives」)為題在《國家地理》第一次向全世界報道了這次大地震。(實際傷亡數字不止10萬)

《國家地理》1922年5月刊,刊登地震報告,圖為震後倖存者。

1922年8月,第十三屆國際地質大會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翁文灝代表中國地質界在會上宣讀了論文《中國某些地質構造對地震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多批次派學者對1920年甘肅大地震進行了深入考察,取得了中國地震學研究的多項第一。

哈思山搖路

哈思山 「搖路」。1920年大地震,哈思山南麓多處山脊和沖溝水平錯斷7米以上,窩子灘西最大錯位達11米,垂直錯斷最大2.5米。「搖路」由此得名。

(請橫屏觀看下圖)

紅山峽黃河平行的哈思山搖路、紫紅山斷裂和化子溝褶皺

(請橫屏觀看下圖)

柳溝-尾泉

「柳溝-尾泉」斷裂帶上的空心樓地震石

「柳溝-尾泉」斷裂帶空心樓大地震遺蹟

(請橫屏觀看下圖)

「柳溝-尾泉」斷裂帶鳥瞰圖

(請橫屏觀看下圖)

「柳溝-尾泉」斷裂帶上的世外桃源野麻村

(請橫屏觀看下圖)

賀家山北麓

賀家山北麓一個1公里長的山溝里三四層窯洞坍塌遺蹟。1920年大地震中窯內居民全部遇難

賀家山北麓的砂泉子古村落遺址

(請橫屏觀看下圖)

李家壩

鳥瞰李家壩大地震震落的山體巨石。

黃河紫紅山斷裂帶

黃河紫紅山斷裂帶

老龍灣拉分盆地和紫紅山斷裂

(請橫屏觀看下圖)

甲盔山

大地震中,甲盔山下卞家台砂岩大拉牌一半岩體塌陷

(請橫屏觀看下圖)

甲盔山南麓山體水系位移圖

(請橫屏觀看下圖)

大浪山-小黃灣

「大浪山-小黃灣」地質褶皺

(請橫屏觀看下圖)

西華山

西華山北麓哨馬飲「震柳遺址」。高大的西華山地下水系滋養了低洼處的震柳

西華山北麓石卡關溝10.2米水系錯位和西邊的鹽湖

(請橫屏觀看下圖)

紅山峽

‍ 大地震中「 哈思山-碑南泉-北嶂山-黃家屲」斷裂帶「死十之八九」,據倖存者口述:由於當時人大多住土窯,大地震又發生在晚上8點,很多家戶全家遇難。沒有人力埋葬遇難者遺體,倖存者自發用大馬車(木輪外裹鐵皮的馬拉車)裝上一車一車的遺體,從紅山峽的各溝溝岔岔倒入黃河進行水葬。搬運遇難者遺體體用了好幾個月時間。

黃河紅山峽入口大、小黃灣村

(請橫屏觀看下圖)

化子溝褶皺

化子溝褶皺

(請橫屏觀看下圖)

白楊林大地震斷裂帶

黃河白楊林大地震斷裂帶上的地質巨變圖

(請橫屏觀看下圖)

米家山斷裂帶

大地震斷裂帶沿哈思山南麓和米家山北麓橫穿黃河石門峽口

(請橫屏觀看下圖)

米家山大地震斷裂帶

(請橫屏觀看下圖)

南華山北麓

南華山北麓菜園破裂遺址

(請橫屏觀看下圖)

平川區

平川區磁窯古鎮南山屲山脊錯斷鳥瞰圖。1920年12月25日,磁窯附近發生了此次大地震的7級最強餘震

(請橫屏觀看下圖)

平川區寶積鎮紅山里長達兩公里的三道平行破裂。中國地震台網依據1983年顧功敘的《中國地震目錄》,把紅山定為1920年8.5級大地震儀器震中。

(請橫屏觀看下圖)

黃家屲(wā)南麓

黃家屲南麓高灣子山樑錯斷。該山樑西側有多處山脊和沖溝發生14米水平錯斷,有的甚至達到17米,是有史以來人類觀測到的地球內陸最大同震錯位之一

(請橫屏觀看下圖)

甘鹽池地震湖

甘鹽池地震湖。1920年大地震中甘鹽池南湖底抬高了4米左右,湖水北遷1公里

(請橫屏觀看下圖)

陳兒山

陳兒山、照壁山到尖山的地質運動褶皺。

(請橫屏觀看下圖)

遺蹟

唐家坡十幾條田埂錯位遺蹟

(請橫屏觀看下圖)

靖遠縣李家溝戲窯遺址。1920年12月16日晚,李家溝楊姓窯主為慶祝家嗣五世同堂,邀請鄉間鄰里和親朋好友30多人在大窯里看秦腔皮影戲,觀眾中除一魏姓人士攜孫子出窯洞回家休息,這時,地震發生,窯里其餘30多人全部遇難

(請橫屏觀看下圖)

甘寧大地,

100年前的今天,

這裡的山「走」了;

100年後的今天,

我們俯瞰地震留下的大地傷疤,

遙祭百年,

願大地永遠平靜,永無天災。

購買2021國家地理中文日曆

再「見」月球

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

就點一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