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軍、田惠敏:加快完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改革

2019-07-23     中國發展50人智庫

《與改革同行》系列29(2019年7月15日—7月21日)

引 言

2019年7月16日,國家發改委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加快完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改革方案》。這是我國第一個專門涉及市場主體退出問題的國家級文件,是中央在經濟工作重大戰略部署的一部分,對於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本周,《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健康中國行動組織實施和考核方案》《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三個有關「健康中國」的文件發布,健康中國行動正式啟動。

一、重要文件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主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對於加強領導幹部管理監督,促進領導幹部履職盡責、擔當作為,確保黨中央令行禁止具有重要意義。(2019年7月15日)

《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健康中國行動組織實施和考核方案》《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三個有關「健康中國」的文件發布。(2019年7月15日)

專欄:健康中國行動正式啟動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衛生健康事業取得新的顯著成績,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大幅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發展及生態環境、生活行為方式變化,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負擔。

要想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個人的健康素養必不可少。當前,我國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雖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但調查顯示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總體仍比較低,關於預防疾病、早期發現、緊急救援、及時就醫、合理用藥、應急避險等維護健康的知識技能比較缺乏,吸煙、過量飲酒、缺乏鍛鍊、不合理膳食的不健康生活行為方式比較普遍。

2019年7月15日,《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健康中國行動組織實施和考核方案》《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三個有關「健康中國」的文件發布。上述文件圍繞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兩大核心,提出將開展15項重大專項健康行動,促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努力使群眾不生病、少生病。

這是國家層面指導未來十餘年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的一個重要文件,標誌著健康中國建設邁出關鍵步伐,取得重要進展。其中,國務院公布的《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是這次三個文件的核心,它明確指出了這次行動的指導思想和主要原則以及主要內容,還有包括組織實施的要求。

《意見》提出目標:到2022年,健康促進政策體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養水平穩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廣,重大慢性病發病率上升趨勢得到遏制,重點傳染病、嚴重精神障礙、地方病、職業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殘和死亡風險逐步降低,重點人群健康狀況顯著改善。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養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響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明顯降低,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得到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標水平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健康公平基本實現。

《意見》明確了三方面共15個專項行動。一是從健康知識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煙、心理健康等方面綜合施策,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二是關注婦幼、中小學生、勞動者、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維護全生命周期健康;三是針對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四類慢性病以及傳染病、地方病,加強重大疾病防控。通過政府、社會、家庭、個人的共同努力,努力使群眾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質量。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2019年7月16日)

國家發改委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加快完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改革方案》。(2019年7月16日)

中國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發布《關於商業銀行發行優先股補充一級資本的指導意見(修訂)》,進一步優化中國商業銀行優先股發行相關制度,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提供有利政策環境。(2019年7月19日)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完善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二級市場的指導意見》。(2019年7月19日)

二、重大事件

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支持平台經濟健康發展的措施,壯大優結構促升級增就業的新動能;部署進一步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切實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2019年7月17日)

全國戶籍制度改革推進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深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提升市民化質量,確保完成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目標。(2019年7月18日)

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會指出,司法責任制改革後,司法權運行方式發生重大變化,建立權責一致的司法權運行新機製成為改革落地見效的關鍵。(2019年7月19日)

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宣布11條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政策措施。(2019年7月20日)

最高法將健全初任法官常態化選任機制,探索建立跨地域遴選機制、及時遴選和員額遞補機制,促進人才流動,防止員額空置。(2019年7月21日)

三、精彩觀點

《經濟日報》刊發國家發改委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昌林和北京科學技術研究院北科智庫專家任曉剛《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任務》的文章。文章提出,從長遠看,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必須有強大的科技支撐。要切實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著力提高技術有效供給能力。要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完善產學研協同機制,健全技術轉移機制。要推進教育現代化,深化考試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學改革,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優化學校和專業布局,按照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要求調整教育體系和課程設置,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2019年7月16日)

《中國城鄉金融報》刊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陳道富《「深耕細種」服務中小企業》的文章。文章提出,中央強調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要求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體系,積極開發個性化、差異化、定製化金融產品,增加中小金融機構數量和業務比重,改進小微企業和「三農」金融服務。我國需要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緩解和改進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文章提出中小企業融資難並不完全是資金問題,中小企業融資的關鍵是發現和提升其內在價值,並提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的三個觀察。(2019年7月17日)

四、最新進展

據國家統計局,經初步核算,2019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4509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3%。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4%,二季度增長6.2%。(2019年7月15日)

根據國新辦公布數據顯示,2019年1—6月,中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4.5萬億元,同比增長5.9%;累計實現凈利潤7037.7億元,同比增長8.6%。6月份,中央企業實現凈利潤1584.9億元,實現利潤總額2117.8億元,當月凈利潤創歷史新高。(2019年7月16日)

據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2019年上半年,我國企業職工養老、失業、工傷三項保險實際減費達到1288億元。原來預計全年共減輕社保繳費3100億元左右。(2019年7月19日)

農業農村部就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形勢舉行發布會,2019年夏糧產量2835億斤,較上年增加58.6億斤,增長2.1%。(2019年7月20日)

五、熱點述評

【加快完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改革】市場主體的退出在市場經濟體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市場經濟本身的重要環節和必然要求,也是市場經濟基本規律的集中體現。通過退出市場,使陷入困境的市場主體釋放被自身占據的生產資源和要素,在價格規律的引導下,重新完成生產資源和要素的優化配置。自2015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市場主體的退出問題就成為了中國經濟改革中的一個焦點、難點和痛點問題。

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暢通市場主體退出渠道,降低市場主體退出成本,激發市場主體競爭活力,完善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2019年7月16日,國家發改委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加快完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改革方案》。《改革方案》明確要研究個人破產制度,重點解決企業破產產生的自然人連帶責任擔保債務問題;明確自然人因擔保等原因而承擔與生產經營活動相關的負債可依法合理免責,逐步推進建立自然人符合條件的消費負債可依法合理免責,最終建立全面的個人破產制度。根據《改革方案》,我國將以堅持市場化改革、堅持法治化方向、堅持約束與激勵並舉、堅持保護各方合理權益為原則,逐步建立起覆蓋各類市場主體的便利、高效、有序的退出制度,市場主體退出渠道進一步暢通,市場主體退出成本明顯下降,無效低效市場主體加快退出,為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提供有力支撐。

加快完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改革,有利於實現市場要素的有效配置和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是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的重要舉措;有利於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推進優化存量、防範化解產能過剩、加快殭屍企業出清等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有利於優化營商環境,使我國破產制度更加適應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有利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化退出方式、完善退出程序、提高退出效率。本次發布的《改革方案》,可以說是我國第一個專門涉及市場主體退出問題的國家級文件,是中央在經濟工作重大戰略部署的一部分,對於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人民日報圖文資料庫[EB/OL],2019-07-05/2019-07-21.

[2]經濟參考報圖文資料庫[EB/OL],2019-07-05/2019-07-21.

[3]中國證券報圖文資料庫[EB/OL],2019-07-05/2019-07-21.

[4]新華每日電訊圖文資料庫[EB/OL],2019-07-05/2019-07-21.

[5]王昌林,任曉剛.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任務[J].經濟日報,2019-07-16.

[6]陳道富.「深耕細種」服務中小企業[N].中國城鄉金融報,2019-07-17.

[7]金振婭. 解讀健康中國行動: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N].2019-07-20.

[8]李曙光.專家談市場主體退出改革突破:擬構建自然人破產制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網[EB/OL].http://www.ndrc.gov.cn/govszyw/201907/t20190718_941767.html.

[9]賈壯.儘快補上自然人破產制度短板[N].證券時報,2019-07-19.

[10]我國加快完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改革,新華網[EB/OL]. http://www.xinhuanet.com/2019-07/16/c_1124761319.htm.

[11]熊麗.市場主體退出制度加快完善[N].經濟日報,2019-07-17.

[12]安蓓.我國加快完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改革,新華網[EB/OL]. http://www.xinhuanet.com/2019-07/16/c_1124761319.htm.

作者簡介

李佐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經濟學博士,研究員,博導,先後師從張培剛教授、吳敬璉教授

田惠敏: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研究員,經濟學博士,先後師從張培剛教授、厲以寧教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PPDHWwBmyVoG_1ZlAS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