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格里拉到德欽縣,途經白馬雪山,途中既有盤山公路,還要穿過原始森林,總長度164公里。
去年8月,為了能讓遊客在十一假期擁有更好的自駕出行體驗,作為百度地圖的實景地圖採集員,祝自臣從成都前往雲南,耗時兩個月,完成了對雲南熱門旅遊城市道路的實景地圖採集工作。
而這一次的工作與往常不太一樣,央視CCTV-9紀錄頻道的一檔新節目《Hi 新職業》也一路跟隨祝自臣,用鏡頭記錄下了地圖採集員這份新職業的真實故事。
地圖數據採集不再是「慢功夫」
在央視的鏡頭下,祝自臣一個人出發,一輛採集車、一個採集背包,完成了這次數據採集任務。
這與以往的地圖數據採集大不相同。
很長一段時間裡,地圖數據採集都是一個苦力活,從發現路標、路牌到記錄重要坐標,所有工作都由人力完成。
這樣的採集方法耗時耗力,挑戰頗多:一是成本高,二是周期長,三是採集環境要求高。像北京市這樣一個城市,一般幾年才會完整重新測繪一輪。顯然,這跟不上我國各地道路快速的發展變化。
所以對於地圖數據採集,一是人力成本必須降低,二是數據處理必須高效。
人力成本即外業採集,也就是祝自臣的主要工作。在《Hi新職業》節目中,祝自臣自己就可以進行採集+數據處理工作,與傳統需要2人協作的模式相比,既節省了人力又提升了效率。
釋放人力也就意味著,數據採集要交給設備和技術。祝自臣的採集車,是百度地圖2016年就配備的專業地圖數據採集車輛。這些採集車,配備全景相機、GNSS定位系統+IMU慣導,部分配備雷射雷達系統,可用於基礎數據、POI數據、路牌、交通燈等道路數據的信息採集。
據了解,所有採集車均可完成SD MAP(標準地圖)和ADAS(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地圖數據採集,部分配備雷射雷達的採集車能夠滿足高精度地圖(HD MAP)的繪製需求。
自2013年搭建自采隊伍以來,百度地圖已組建起中國規模領先、AI技術頂尖的地圖數據製作團隊。團隊擁有300輛專業採集車,與室內圖採集背包、全景採集背包、全景採集無人機等專業設備,以適應不同場景的採集需求。
在數據層面,也就是內業處理上,百度地圖也很早就開始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將採集車採集到的街景信息、POI、車道線和路牌等道路數據,利用「影像深度學習技術、全景圖像自動識別以及多源數據自動差分」三大技術,實現這些全景圖像的自動化POI提取、電子眼識別和高精地圖數據處理等應用,具備高效率、高時效的特點。
百度官方給出的數據稱,其在交通標誌、車道線、信號燈等上百種目標的識別準確率,已經超過90%。
整體來看,百度地圖的數據採集模式已經從「區域性定時性的計劃採集模式」轉變為了「動態的AI智能更新」。
AI化地圖數據生產包括信息獲取、數據採集、數據生產、動態修正四大環節。
在這四大環節中,百度地圖首先要基於每天數億條軌跡數據、遙感數據和網際網路數據第一時間感知現實中的道路變化;
其次,要實時調度採集車輛前往現場採集,並通過端雲協同回傳數據;
接著,生產環節依據圖像識別等技術做視覺語義化分析;
最後再進行動態修正,通過軌跡大數據挖掘實現了分鐘級修復,快速更新道路資料庫。
實時精準的數據如何創造競爭力?
無論是外業採集,還是內業處理,百度地圖最終希望達成的目的都是實時精準的地圖數據,那麼問題來了,實時精準的地圖數據究竟有多大的價值?
這個問題需要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去解讀。
橫向上,數據採集AI化,解放的不止是地圖數據採集員,它實現的是傳統手工作業的數字化和標準化,提升效率只是最明顯的一個好處,還有諸如後期維護、拓展以及數據分析等等。
根據官方數據,在新一代數據生產模式下,百度地圖90%的數據生產環節都實現了AI化,道路里程覆蓋超1000萬公里。
縱向上,數據更新頻率和智能化採集,對普通用戶而言,意味著所使用的導航服務,信息更加準確、更新及時,導航體驗明顯提升。
對企業用戶而言,價值就更大了。
例如POI數據的更新,POI能夠反映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活力等。POI的分布也可以反映區域的競爭業態,以及利用POI和人的活動模式可以刻畫空間承載能力等等。
再比如將實時更新的地圖數據運用到城市規劃中。
城市規劃周期一般在5到10年左右,規劃之前,往往需要了解現狀、規劃後的效果、如何跟蹤等問題,傳統手段時間較長,效率不高。基於百度地圖POI、人口以及人的活動數據進行城市用地功能的識別,可以在短時間內識別全國各個城市的用地功能。
舉個簡單的例子,實景地圖可以利用AI技術——Segnet/Unet全卷積神經網絡,將圖片分割成路面、天空、樹木、建築等十餘個類別,再通過地理模型和機器學習算法挖掘街景的特徵及其空間分布規律。
如此可將道路分為交通主導型、建築密集型、景觀空曠型、要素均衡型、綠化優良型、綠樹成蔭型等不同類別,進而針對不同類別進行對應調整和優化。
再比如,外賣、物流等行業,對地圖的依賴度很高,也就需要實時精準的地圖數據。
總結
截止到2019年底,我國公路總里程已達501.25萬公里,全國自駕出遊人次高達38.4億人次,占國內出遊人次比重的64%。
對應的,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汽車銷量達2531.1萬輛,而預計今年,汽車銷量有望超過2600萬輛。
公路里程在增加,汽車銷量在增加,這意味著用戶對優質地圖產品的需求也不斷提升。
百度地圖經過16年的潛心「修煉」,全景照片已突破13億張,覆蓋了95%以上城市的主幹路網,實現50萬商家入駐。基於豐富的全景數據,百度地圖在公交路線規劃終點、步行導航終點、POI找點、周邊探索等場景中都提供了獨家全景服務,讓用戶所看即所得,出行更便利。
我們每一次順利的駕車出行、在景區里的每一次徒步,背後都有地圖數據採集員與AI技術的貢獻。他們不僅記錄了祖國道路日新月異的變化,也是用戶日常出行必不可少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