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造車又有了新消息。
據路透社消息,兩位知情人士透露,百度計劃組建一家生產智能電動汽車(EV)的公司,由汽車製造商吉利(Geely)旗下的工廠進行生產。百度將持有新公司的多數股權和絕對投票權。
消息人士向路透社透露,該合資企業將對吉利現有的一些汽車製造設施進行改造。百度將提供車內軟體,吉利將提供工程技術。
受此消息提振,百度股價微漲2%,吉利汽車漲幅擴大至10%。
與此前傳出的不確定消息不同,這一次與百度合作造車的車企從四家(吉利、一汽、廣汽、威馬)縮減到一家(吉利)。
也是機率最大的一家。
百度與吉利的合作在2019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已有苗頭。
而從此前百度與吉利的緊密互動來看,該消息的可信度無疑更高。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親臨現場,與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共同宣布,吉利汽車將與百度就智能網聯、智能駕駛、智能家居、電子商務等AI技術在汽車、出行領域應用展開全面戰略合作。
之後,從吉利博越PRO開始,吉利汽車就已全面搭載融合小度車載交互系統的GKUI19系統。
去年10月,作為吉利控股集團戰略投資,且獨立運營的汽車智能化科技公司,億咖通科技宣布獲百度領投的13億元A輪融資,該公司聚焦汽車晶片、智能座艙、智能駕駛、高精度地圖、大數據及車聯網雲平台等核心技術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5月,百度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成為該公司的董事。
這一次圍繞百度造車,還有一個消息是兩家正就使用吉利的電動汽車平台「可持續體驗架構」(SEA)進行未來產品開發進行談判。
而SEA正是吉利在新能源市場最新也是最大的籌碼。
吉利新能源押注SEA
吉利去年9月正式發布的SEA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Sustainable Experience Architecture),原本對外公布的計劃是超過16款新車型,而這次與百度的合作預計就是其中一款。
浩瀚架構是吉利歷時4年研發、投入180億元打造的第一個專門為了生產純電動汽車而打造的平台。
作為憋了多年的「大招」,浩瀚架構的確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全球帶寬最大的純電架構,扭矩長度從1800mm到3300mm,可以實現從A級車到E級車的全尺寸覆蓋。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當時還宣稱可以將浩瀚架構的軟體開發時間縮短50%以上,並且能夠在2023年之前實現開放道路上的高度自動駕駛。考慮到億咖通科技中與百度的合作,軟體部分的升級必然有百度的全程參與。
要知道大眾即便耗資70億美元打造了專屬研發新能源車MEB平台,但在2025年之前對其獨立軟體部門Car Software的投入仍將超過70億歐元。
同時,大眾CEO赫伯特·迪斯還不得不對外承認:「大眾集團想追上特斯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追趕的難點不在於電動化,而在於以自動駕駛為代表的軟體領域。」
根據官方信息,浩瀚架構電池可以做到20萬公里無衰減,200萬公里長壽命,同時,100kWh無模組集成電池包的NEDC續航里程超過700公里,在充電效率上可以實現充電5分鐘,續航120公里。
根據吉利的計劃,基於浩瀚架構,目前已經有7個品牌,總計超過16款新車型啟動了研發,布局不同的細分市場。
而浩瀚架構誕生的背景卻是吉利新能源的下坡之路。
2020年前11個月,中國賣了110.9萬輛新能源汽車,比亞迪、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是市場前三。其中,國產Model 3、漢EV、五菱宏光MINIEV、歐拉系列更是月銷破萬,反觀吉利,至今沒有一款車能夠擠進暢銷榜的前十名。
在向新能源轉型的過程中,吉利可謂是起了個大早。
早在2015年,它就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藍色行動」,目標是到2020年,新能源銷量占比能夠達到整體的90%,其中混動占比65%,純電占比35%,但是眼看五年之約已到,吉利新能源車的占比只有6%左右,和既定目標相差甚遠。
吉利新能源到底差在哪了?
「油改電」失速
提出「藍色行動」的2015年,吉利推出了帝豪EV,兩年銷量達到4萬多輛,形勢喜人。隨後吉利又在2018年推出帝豪GSe,2019年銷量一萬多,成績也可圈可點。
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潛在風險是這兩款賣座車型均是「油改電」產品。
所謂「油改電」,就是把發動機、油箱等傳統動力裝置統統拿掉,強行塞進電機電池等零部件,對於汽車公司來說,這麼做一方面可以省掉新平台的巨額研發費用,搶占市場先機,但對消費者來說,這種妥協的產物從誕生之初就存在續航短、充電慢、底盤不穩定,空間小,舒適性差等缺點,只能作為過渡性產品。
帝豪EV基於帝豪燃油版而來,帝豪GSe基於帝豪GS而來。隨著補貼逐漸退坡,以及越來越多基於全新電動平台生產的車型陸續上市,「油改電」產品的性價比優勢不斷被縮小,銷量大有下滑之勢。
於是,2019年年初吉利將新能源業務獨立,推出和吉利、領克並行的「幾何」品牌。
2019年4月,幾何A發布。吉利在新加坡舉辦了盛大的發布會,由吉利CEO安聰慧親自站台,宣稱要將幾何打造成「高端純電動品牌」,當時上市的第一款車幾何A更是被吹成「東半球最好的電動車」,劍指特斯拉。
從外表上看,幾何A的確是一款新車,採用了全新的品牌、LOGO,外形設計前衛、內飾簡約,擁有不俗的智能化和續航水平(410km和500km),但卻依然無法掩飾其「油改電」的內核,從軸距以及長寬等核心指標來看,這款車實際上就是帝豪GL的電動版。
幾何A的基因缺陷決定了它難以走遠。據不完全統計,幾何A在2019年銷量為1.2萬輛,隨後每月銷量徘徊在500輛左右,形勢不容樂觀。
幾何A沒有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出乎意料的是隨後而來的幾何C依舊是一款毫無誠意的「油改電」產品,由帝豪GS改款而來,儘管售價比幾何A便宜了2萬多塊,但是和廣汽Aion S這樣更純粹的電動車而言,顯得誠意不足。2020年8月上市的幾何C,月銷量僅有千餘輛,開局平平。
更尷尬的還在後頭。去年6月17日,工信部公示了第334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其中包括了一款幾何的新車型,無論是外觀還是長寬和軸距等指標,這款車幾乎就是帝豪GL的另一個翻版,說白了,這又是一款「油改電」產品。
吉利缺的不只是SEA
對於老大哥吉利來說,2020年不算好過。
不僅新能源汽車未能達標,整個集團也告別了過去4年的連續瘋長,開始「降速慢跑」。
財報顯示,2019年,吉利凈利潤81.89億元,同比下跌35%。2020年上半年,吉利凈利潤繼續下滑,同比下降43%,達23億元。
與此同時,吉利銷售汽車的毛利率開始降低。財報顯示,吉利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為63.01億元,毛利率約為17.11%,相比2019年同期的17.8%有所下滑。
「2020年成為本集團有史以來最困難的一年」,李書福在財報中寫道。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安聰慧坦言,「進入2020年,在全球經濟動盪加劇,汽車行業進入存量市場及疫情全球蔓延的多重壓力下,全球汽車產業面臨嚴峻的挑戰。」
吉利凈利潤下滑與銷量下滑直接相關。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吉利實現銷量53.04萬輛,同比下滑19%。銷售汽車為吉利帶來337.2億元收入,同比下滑25%。
SEA成為吉利下好勝負手的關鍵砝碼,但吉利缺乏的顯然還不止SEA。
當汽車行業的老大哥們開始認真對待特斯拉以及它所代表的「軟體定義汽車」,無論是造車新勢力還是百度、蘋果這樣的跨界選手,傳統汽車工業的變革前夜就這樣悄無聲息的降臨了。
而吉利在擁有了浩瀚架構之外,與百度這樣的強技術公司合作,的確是短期內迅速補上短板的最優解。據已有消息,即便百度在兩家公司的合作中占有主導地位,但百度為吉利帶去的軟體思維和技術也能使吉利在浩瀚架構的其它車型受益。
尾聲
作為一家本土傳統車企,吉利雖然很早就意識到新能源是大勢所趨,但並沒有將這種意識轉換為領先優勢,無論是帝豪EV、幾何A還是幾何C都是缺乏誠意的油改電之作,壓根撐不起來吉利在電動化時代的野心,也難以吸引消費者。
SEA新平台目前還沒有新產品發布,而外界對吉利與百度的合作期待,其中也有一部分是藉助新平台以及百度的軟體技術能力,吉利能否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至少,吉利需要證明過去幾年沒有被白白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