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或許殘忍,不過,我還是覺得,這部電影應該大火

2019-08-07     影視地平線

找不出任何一個詞語來形容這部電影,也許,我可以把這部電影歸類到偽紀錄片的行列,因為,整體內容上的那種撲面而來的真實感,總是若隱若現的提醒著觀眾,這是真實發生過事情,雖然,電影本身是有藝術加工的成分,可是,絕大部分的內容,卻是無限貼近殘酷現實的。

對於《可可西里》這部電影,我更願意把它看作是,陸川導演目前為止拍過的最好的電影,沒有之一,作為這部電影的編劇和導演,陸川充分的將才華展露了出來,電影故事中融入了真實的內容,卻沒有放進任何旁觀者的態度,當把盜獵者與巡山隊,全部放置在荒無人煙的可可西里時,人類最為原始的本性,徹底給展示了出來。

故事發生時間是在1996年,而電影上映時間是在2004年,中間隔著8年的時間,可是,當鏡頭對準那個荒涼的可可西里時,風沙走石,仿佛一切只是發生在昨天,這就是《可可西里》這部電影最大的成功,無論時間過去多久,那些故事中的人物,永遠都會以鮮活的形象出現

初看《可可西里》這部電影,會被全片充斥著的絕望氛圍壓制的有些窒息,再次回看,卻又會從這絕望中,慢慢感知出生命的張力以及最為隱秘的人性

當初,我是在青海上學時看的這部電影,那時候,我已經在青海待了一年,所以,會與《可可西里》這部電影,有種莫名的親近,無論是自然還是人文,都能夠體會出其中傳達出的,人與人,自然與人之間的微妙聯繫。

1

理想主義者到底存不存在?

看這部電影之前,或許會有這種疑惑,可是,當看完這部電影之後,你就會發現,原來,堅定的理想主義者,的確是存在的,只是,我們在現實的洪水中沉溺太久,所以,會把固執的理想主義堅守者看做是矯情的代表。

《可可西里》這部電影,從一開始,就在展示著近乎絕望的殘酷,當一名巡山員被盜獵者一槍爆頭後,乾淨利落的鏡頭下,是一種無比寫實的畫面,沒有過多的鋪墊,直接便是善與惡的交鋒,當然,這種善惡並沒有帶著批判,因為,在這個接近原始的地方,人終究是野獸。

電影從一場天葬說起,滿天飛翔的禿鷲等待著被分割的屍體,這種在當下已經差不多快消失的喪葬方式,用最直白的鏡頭表現出來,在這裡可以看出,陸川在這部影片中,並沒有美化或者掩蓋什麼,粗狂原始的素材,最能給人心靈上的衝擊。

整部電影的故事相對簡單,追捕盜獵者的過程,用進山後時間線的推進來進行著敘述,導演在電影中,故意弱化了戲劇衝突,而且,在劇情發展上面,更加偏向於用未知作為引導,像是探秘一樣,讓觀眾跟著巡山隊員,一起走進了生與死並存的可可西里。

頗具現實主義的風格中,利用一種近乎是紀錄片的拍攝手法,簡單粗暴的展示著發生的故事,但就是因為其濃濃的寫實手法,卻蘊含著一種一直被壓抑著的情緒。

作為隊長的日泰,話不多,卻是撐起整部電影的核心人物,雖然,利用尕玉作為串聯,將日泰和巡山隊員們的活動軌跡給清晰的展示出來,但是,日泰身上所表現出的某種堅定的信仰,卻是貫穿整部電影最為重要的主題。

臨時拼湊的巡山隊員,面臨著一年沒有發工資的窘境,為了湊錢買裝備,只能忍痛賣點皮子,進山後,大多數隊員就成了單身漢,因為人員短缺,一個據點一個人就能整整堅守三年之久……

電影並不是故意凸出這種困境,而只是忠實的反應這些情況,畢竟,個體的偉大,來源於困境中對於心中原則的堅守,這個原則可能無法用語言表述,但是,卻能夠通過行動體現出來,於是,我們看到了沒日沒夜的追蹤盜獵者,面對被屠殺藏羚羊後的悲痛表情,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可可西里,即使死了,估計也不會有人發現,於是,人不僅僅與人斗,更重要的還是要與自然斗。

整部電影,人物之間的對話很少,而且,大多數採用的是大遠景,遠景,大全景和全景這樣的鏡頭,我想,導演這樣做,是為了保持一種旁觀者的姿態,儘量不去破壞故事的走向,同時,也在隱喻著,人在自然面前,終究是渺小的,可是,即使是這份微不足道的渺小,卻因為始終堅守的信仰,而顯得高貴無比。

沒有為英雄唱讚歌,也沒有給暴徒扭曲化,當兩波人帶著不同的目的,進入了可可西里時,我想,這片本不該被人類打擾的地方,自此展開了建立在人性之上的生死追逐,而生命的所有張力,都在這裡被體現的淋漓盡致。

2

《可可西里》從一場天葬開始,又從另一場天葬結束,首尾呼應,給整部電影籠上了死亡的氣息,可是,死亡不是這部電影唯一的主題,能夠從死亡中看出精神的高貴,才是最為重要的。

電影中曾提到過可可西里名字的意思,它寓意著美麗的少女,其實,這本身就是一個帶著誘惑的名字,它讓人類最為原始的獸性,在進入這片聖潔之地時,都統統的發泄了出來,少女象徵著美好,可是,有時候卻也能勾起罪惡的慾望,所以,這個帶有雙重含義的名字,也就為故事的發生作了很好的鋪墊。

我並不想草率的把這部電影歸為西部片的行列,因為,西部片總是會與開荒拓土或是個人英雄扯上關係,而且,大多數西部片所表達的主旨,無法就是正邪的對立與你死我活的爭鬥,但是,《可可西里》並沒有將好人和壞人區分的那麼明顯,如果仔細去看就會發現,其實,這只是一個關於理想與生存的故事

剝皮老人說,他放羊活不下去,於是來可可西里剝皮,一張皮子五塊錢的酬勞,算是優厚的,還有,我原以為,盜獵者的形象,基本上是西裝革履或是皮襖皮鞋,可是,最後出現的卻是操著一口不標準普通話的乾瘦漢子,一切道德的崩塌都來源於生存以及慾望

而巡山隊員則是夾在生存與理想中間,一邊掙扎一邊抗爭,因為,這是他們的家,他們沒有多麼崇高的鬥爭精神,而全部的出發點,都來源於對於自然的崇拜以及對於家園的保護,這可以看作是一種精神的支撐。

所以,與其說是人與人的鬥爭,倒不如說是生存與理想的碰撞,畢竟,在這個荒原上,沒有英雄,只有一群普通人。

《可可西里》這部電影,我們和尕玉一樣,都是旁觀者,都無法真正揣測出巡山隊員內心所表述的東西,只能一邊看,一邊醒悟,然後在這種醒悟中,不斷體會出新的思考。

「在這裡,你留下的每個腳印都有可能是人類留下的第一個腳印」巡山隊員看著星空這樣說道,但是,我覺得,還是不要留下人類的腳印最好,畢竟,人性總會被慾望牽制,最終,自然就成為了犧牲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bbnumwBJleJMoPMP3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