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總結的治療失眠的幾個好方子

2019-12-13     悅讀中醫

小 編 導 讀

中醫把失眠稱之為不寐,如《難經》云:「臥而不寐」。不寐一症,古人已經研究得很透徹了,當代很多名老中醫的經驗方都是從古方化裁而來的,所以讀經典是學中醫的不二法門。下面小編就給大家推薦9個治療不寐的方子——



心火熾盛——硃砂安神丸

硃砂安神丸有五味藥,硃砂、黃連、甘草、生地黃、當歸。作湯劑硃砂當研末沖服,一般不超過1克。很多大夫不敢用硃砂,我外公認為珍珠的安神作用與硃砂最像,既可安神、又能解毒,可作代替之用。然珍珠亦多入丸散,可以用珍珠母代替。

肝鬱化火——加味逍遙散合開心散

加味逍遙散大家都很熟悉。開心散出自《備急千金要方》,有石菖蒲、遠志、人參、茯苓四味藥。逍遙散中原有茯苓,因此再加半份的石菖蒲、遠志、人參即可。人參微溫,或可不用,或可用西洋參代替。

胃氣失和——保和丸合半夏秫米湯

半夏秫米湯有化痰和胃之效,保和丸中原有半夏,因此再加一味秫米即可,半夏與秫米的比例我一般定為2:3。

陰虛火旺——黃連阿膠湯

黃連阿膠湯在《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藥》中又稱小朱鳥湯,雞子黃是君藥,必不可少。《傷寒論》303條:「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內阿膠盡,小冷,內雞子黃,攪令相得。」烊化阿膠後,待煎液的溫度降下來,倒入雞子黃,攪拌均勻。若虛陽上越,頭面烘熱、足冷,舌尖紅,可加肉桂引火歸元,肉桂配黃連是交泰丸。


心膽氣虛——安神定志丸

安神定志丸有茯苓、茯神、人參、遠志、石菖蒲、龍齒五味藥,原文是:「茯苓、茯神、人參、遠志各一兩,石菖蒲、龍齒各五錢,煉蜜為丸如桐子大,辰砂為衣,每服二錢開水下。」

血虛失養——酸棗仁湯

酸棗仁湯是我外公的常用方,他常說用酸棗仁湯不效者,一為辨證不准、二為用量不對。酸棗仁湯出自《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篇,原文是:「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我外公的常用量是酸棗仁60克、甘草4克、知母8克、茯苓8克、川芎8克,其中酸棗仁按原文先煎,睡前一小時服。

心脾兩虛——歸脾湯加丹參

我用歸脾湯常加丹參,丹參養血安神,常用量為白朮10克、茯神10克、黃芪10克、龍眼肉10克、酸棗仁10克、丹參10克、人參5克、木香6克、甘草3克、大棗1枚。

痰熱內擾——溫膽湯加減

溫膽湯出自《備急千金要方》,有半夏、竹茹、枳實、橘皮、甘草、生薑六味藥,《六因條辨》在此基礎上去掉生薑,加入茯苓、大棗、黃連,並稱之為黃連溫膽湯。我外公借鑑黃連溫膽湯的組方思路,常用半夏10克、竹茹10克、枳實10克、橘皮15克、甘草5克、黃連5克、石菖蒲10克。

瘀血內阻——通竅活血湯

我用通竅活血湯一般是赤芍3克、川芎3克、桃仁9克、紅花9克、蔥白3克、生薑9克、大棗7枚、麝香0.15克、黃酒250克,其中麝香沖服。

此外,我外公治頑固性失眠愛用孔聖枕中丹,即龜板、龍骨、遠志、石菖蒲,尤是龜板一味,他根據烏龜的生活習性取類比象,認為是潛陽之要藥。

至於生物鐘紊亂所致的失眠,《侶仙堂類辨》載:「我常種百合,見其朝開暮合,又種紫蘇,見其葉朝仰而暮垂,取其意而用之,不意其得效之速也。」當代名老中醫王琦治療不寐的驗方中就有這組對藥,方為半夏10克、夏枯草20克、百合30克、紫蘇葉10克、酸棗仁30克、甘松10克、柴胡12克、白芍15克。

至於多夢,我外公常用《聖濟總錄》中的白薇湯:白薇10克、細辛3克、龍齒20克、杏仁10克。

治療不寐尚有許多外治之法,如用百合沐浴,相當於《金匱要略》中的百合洗方。針刺的效果也很明顯,我習慣取百會、四神聰、神庭、神門、三陰交等穴。實證甚者可於大椎放血,虛證甚者可加刺後背膀胱經第一側線上的穴位。此外,我發現針刺天柱也有很好的安神作用。

無論年齡大小,無論性別男女,有一樣東西人人皆有,

不因強勢而占有,不因錢多可購買,不因年長享優勢,不因性別存差異,

——那就是睡眠,睡眠的好與壞公平又公正地屬於你自己。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一本睡眠醫學的好書——

《黑夜的魔力:臨床醫生揭秘離奇的睡眠故事》

睡眠醫學是一個新興的學科,隨著它的發展,逐漸揭示出許多疾患的深層次病因。從表面看來,人們的生活、工作多是在白天進行,與黑夜中發生的睡眠似乎無關。其實不然,在白天,人們的各種奇怪行為、生理病理的種種變化,甚至一些家庭問題和社會問題的發生,都會在人類的意識深處埋下相應的「種子」,從而在黑夜的睡眠中以各種方式體現出來。把握這些規律,幫助人們認識疾病,改善睡眠質量,從而維護人類的健康,正是睡眠醫學的精髓所在。(購書詳情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中醫書友會」微信公眾號,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YKg_24BMH2_cNUgjb8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