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
無意間,看到網上這麼一句發人深省的話:以前的親戚都是親人,現在有的親戚說難聽點兒,就是有點兒血緣關係的路人!還有人說:親戚也就是我們父母那輩的親,我們這一代已經慢慢淡了,等到了下一代肯定都成了陌生人。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親情從第二代就開始變得冷淡了,這種現象比農村俗語所說的「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見了」還要令人痛心。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用黑格爾的話說「存在即合理」,事物的產生總有其內在的原因。
那麼,為何現在的親戚之前不親了呢?主要有以下這3個原因,很現實,也很扎心。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1、親戚之間的利益瓜葛少了;
早在2000多年前,史學家司馬遷就看透了人性,並在《史記》中道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即: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維護,靠的主要是利益羈絆。這個道理放在現在,依然適用,因為人性是亘古不變的!
自古至今,社會上都存在著兩套秩序:一個是儒家思想所倡導的「仁義禮智信」等高大上的道德旗幟,一個則是決定社會發展進步、牽動各方關係的利益暗流。但是,人們往往喜歡用道德仁義來偽裝,實則是為了替自己謀求最大的私利。
這便是一個心智成熟的人應該儘早知道的「利益分析法」,正如現代人所總結:「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對錯,只有利與弊」。
用這套方法論來分析親情也是可以的:充滿溫度、血濃於水的親情只是人們自己貼上的標籤,實則是每個人的心裡都有小揪揪;甚至在利益糾紛面前,某些人會放棄親情而選擇維護自己的利益。這便是赤裸裸的人性,也是我們應該儘早知道的人情冷暖。
舉個例子,戰國時期的縱橫家、鬼谷子的高徒蘇秦,早年混得很落魄,衣衫襤褸地回到家中。父母兄長、嫂子妻子見他混得不行,都譏笑他,看不起他。於是蘇秦發憤圖強,頭懸樑錐刺股,終於揣摩出合縱連橫之術。再去遊說各方諸侯,成果斐然,還當上了六國合縱聯盟「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一時間風光無限。蘇秦抽時間衣錦還鄉,帶著豪華的車隊,他的父母兄長、嫂子、妻子都跪在地上,不敢抬起頭來看蘇秦。
蘇秦問嫂子:「為什麼以前態度傲慢而今天如此恭敬呢?」嫂子回答說:「因為小叔子你現在地位高,錢又多啊!」蘇秦仰天長嘆道:「同樣是我這個人,富貴了親戚就敬畏我,貧賤時都輕視我,其他一般人更不用說了。」
由此可見,人類的很多行為和動機,往往是由利益驅動的,而不完全是由先天的血緣關係決定的。不管社會如何發展,人性都是亘古不變的,歷史總在不斷重演,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利益是把人們牢牢拴在一起的橋樑。因為沒有利益,是親不是親;因為有利可圖,非親卻是親。很多職場人士感嘆:感覺朋友和同事之間的情誼,甚至比血親更好更親近。為什麼?因為朋友同事之間,經常會為了某個事物而聯繫,產生了利益瓜葛,所以更加親近。
現在人們大都為了利益而交往,親戚之間如果產生不了利益,人們便會去其他地方尋求更大利益,自然導致親戚冷淡了。以前的時候,大家都窮,經常互幫互助,雖然很苦,但能感覺親情的溫暖;現在社會,親戚們都在為了賺錢各奔東西,利益瓜葛少了,自然感情也淡了。
2、親戚之間的來往變少了;
雖然親戚之間少了利益瓜葛,但是血緣關係還在,老感情還在,應該有交流和來往啊!現實情況依然很打臉,正如一位網友所說:「人來人往,為利而往。沒有利,誰也不會與你交往,親戚之間也是一樣。」
親戚長時間不來往,一年到頭沒有一個電話,只是逢年過節聚一聚,自然感情越來越淡。俗話說:「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這便是現在很多親戚逐漸冷淡的一種最常見形式。
現在人們的親戚本來就少,再加上工作又在各地,平時聯繫少了,親情淡了。感情淡了,無話可說,交流就更是越來越少,最後加劇了親情的名存實亡。
其實,親戚之間的來往變少了,還有很無奈的現實原因。
有人說「現在每個家庭的壓力都這麼大,每天都在拚命掙錢養家餬口,那還有時間走親戚」;
有人說「大家都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感覺時間不夠用了」;
還有人說「基本不出門或者在外地打工少回來,自然互相之間來往少了」;
更有人說「我感覺現在的壓力大,所有的人都在為錢奔波,沒有時間維繫親情」。
總而言之,人們的生活壓力加大,逼著大家為了養家餬口而奔波,少有精力去聯絡親情,日子久了,來往少了,感情也淡了。這種原因和利益瓜葛沒有直接關係,只是人們為了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種被動選擇罷了,很無奈,很扎心!
3、親戚之間容易嫌貧愛富;
作家周國平先生在《論嫉妒》一文中說道:「我們極容易嫉妒近在眼前的人,但不會嫉妒古人或遙遠的陌生人。」
親戚關係就是這樣,你窮他們看不起你,你富有他們眼紅你。正如老祖宗總結說:「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也如一位網友說道:「以前的親人都是希望對方過得好,現在的親人都希望對方不要過得比自己好。」
說白了,這些行為都是因為嫉妒心、攀比心在作怪,非常最容易傷害原本脆弱的親情。有人總結自己為什麼不喜歡和親戚來往,說道:境界不高眼界挺高,來往不多管得挺多,能力不大口氣挺大,根本不熟裝得挺熟。這背後的深層次原因,依然還是嫌貧愛富、攀比心過重。
比如說,一年到頭好不容易見一面,親戚們馬上問你買房沒,買車沒,工資多少,少有人關心你的生活過得好不好。如果你說混得不行,他們就打擊挖苦你;如果你混好了,就說你真有本事,有機會帶親戚一把。
「你看誰家在省城買房了,多麼有出息!」、「你看誰家買好車了,真是令人羨慕!」這些話經常出自於我們最熟的親戚之口,不僅不會激勵幫助到我們,還容易讓人產生逆反與逃避親戚的情緒。
朋友A說:今年清明節回老家祭祖,在外打工的親戚們都回來了。對有錢人來,這是攀比大會,對窮親戚來說,這是受苦大會。有錢的親戚挖苦沒錢的,沒錢的親戚挖苦諷刺最沒錢的,最沒錢的親戚(一個族叔)只能躲在家幾天不出來,一直生悶氣,甚至搞得心臟病都發了。
朋友B說:現在親戚之間的攀比心太重,你回家過年,大家都問你找到女朋友沒有,工資多少。你以為他們是關心你嗎?錯了,其實他們是想了解你混的好不好。我回家過年從不去親戚家玩,過年一起打牌只談錢不談感情,更不用說其他的了!
親戚之間,有人混得好,有人混得差,如果嫌貧愛富、攀比心過重,就會大大傷害親情。而那些被傷害的人,則會慢慢遠離虛偽的親戚,努力使得自己變得強大;即便是後來強大了,也不會再回頭聯繫那些傷害過自己的親戚。就這樣,嫌貧愛富使得親情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淡。
結語:
以上便是親戚之間感情冷淡的3個主要原因——利益瓜葛少了、來往變少了、容易嫌貧愛富,個個都很扎心,都很現實。
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哪天陷入困境,跌入低谷,最先想到求助的人就是親戚。等你生病住院了,來看望你的人,大多是親戚;等你老了,走不動了,關心你,能坐下來陪你聊天,回憶過往的人,也是親戚;最後送你一程的人,更只會是你的親戚。
所以說,請大家珍惜親戚,珍惜親情,且行且珍惜!親戚之間,經常走動,常電話聯繫,這樣才能永葆親情的溫度。要不然親情逐漸變冷淡了,就真成了最熟悉的陌路人,那也太可悲了!朋友們,您覺得呢?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點贊、評論、轉發。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