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熟人關係,越是不能說這兩種秘密,容易禍從口出

2019-11-20   琢磨君

文章作者:琢磨君

人都有嫉妒之心的,而且,越是熟人之間,越容易互相嫉妒。嫉妒與崇拜往往只是距離的問題:近的會嫉妒,遠的會崇拜;夠得著的會嫉妒,夠不著的會崇拜;有利益衝突的會嫉妒,沒利益衝突的會崇拜。

正如周國平先生在《論嫉妒》一文中所說:「彼此越了解,這種嫉妒心將越強。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不能原諒一個身邊人的上升。」所以說,我們越是熟人關係,越要懂得隱藏一些秘密,免得招人嫉妒,惹禍上身。

大家有沒有發現:在你背後捅刀子的人往往都是熟人,因為他們知道你的秘密最多,知道刀子往哪裡插,對你傷害最大。因此,國學大師南懷瑾告誡人們:「一個人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比如說,越是熟人關係,越是不能說這兩種秘密,容易禍從口出,折損自身福氣。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1、個人的隱私;

老祖宗告誡我們「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所以我們要「防人之心不可無」。

有些人當面與你和善,但背後陰險;有些人面上和你親近,但是內心壓根沒有把你當朋友。天下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此刻你們的關係良好,但不能代表下一刻也是如此,人心會變,人性也是如此。

交淺言深,掏心挖肺與人交談,無意中把自己的個人隱私訴泄露給他人,是非常膚淺和愚蠢的表現。或許,你真心實意待人,但是對方卻戴著面具與你相處;你說出去的隱私越多,讓人抓住的把柄也越多,也更加被動。

或許,你告訴了最好的朋友,讓他替你保守秘密,但是他也禁不住時間和人性的考驗,會在有意或者無意中,將你的秘密泄露了出去。不要怪朋友,而是要多反思自己,因為生活的主動權永遠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我們若懂得保守秘密,誰也不能把你怎麼樣。正如國學大師曾仕強先生所說:「這個世界上沒有誰能害你,也沒有誰能救你,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守住個人隱私,守住安全感,這也是我們的最後一道心理防線。自己吃過的苦、受過的罪,扛過去了,熬過去了,就會使我們強筋壯骨,內心越來越強大。當我們有了某種訴說的慾望,先把嘴巴閉起來,它的刺激就會上升到腦海里去,就會轉來轉去,這就叫做謀定而後動,更能增長智慧。事後,我們肯定會慶幸自己幸好沒有說出去秘密。

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你經歷的,他人永遠也不能完全領悟;即便是領悟了,也不可能和你一樣痛苦。你將自己的隱私訴說給他人,想博取同情和理解,都是行不通的。更何況,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你告訴一個人隱私秘密,過不了多久,就會一傳十十傳百,讓許多人都知道了。這就是讓自己難堪,給自己招禍。

所以說,即使與身邊人的關係再熟,也儘量不要談論關於個人隱私的秘密,因為說了就容易折損自身福氣,甚至是禍從口出。

2、個人的經濟情況;

我們經常在網上看見有人曬工資條,動不動就月入上萬,甚至是幾萬。這令許多人心裡直痒痒,又嫉妒又羨慕,但是羨慕成分居多,因為對陌生人會產生崇拜。

但是,如果是身邊人的工資很高,而我們的工資不理想呢?那就會是嫉妒大於羨慕。而且,這種嫉妒會向全身蔓延,我們會想方設法去接近這個人,問他到底怎麼賺錢的,能不能帶一下自己等等。

網上有這麼一個段子:千萬不要輕易告訴他人自己到底賺了多少錢,即便是關係再熟。因為絕大多數的人就是看不慣你過得好,只要你過得比他們好,他們就會受不了。你又不是要騙人上船,為什麼總向被人吹噓?你又不是韭菜,為什麼總問別人賺了多少錢?

世上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每個人的成就背後都隱藏著無數艱辛與汗水、挫折與打擊。他人或許只能看到你現在的好,卻不能懂得你吃過的苦。所以,你沒有必要炫耀自己良好的經濟情況,無緣無故拉仇恨,還招致他人嫉妒。不論自己過得好壞,夾著尾巴做人,謙虛低調,悶聲發大財,關起門來吃肉。這才是一個心智成熟的人該有的做法!

錢是一個敏感的話題,談錢就會傷感情:如果你混得好,工資收入高,他人就會眼紅,妒忌你,總想從你這裡借錢;如果你混得不好,收入低,他人又會嫌棄你,感覺和你交往是浪費時間。所以說,關於個人的經濟情況,請不要隨便外漏,越是讓他人摸不著頭腦,看不清虛實,對你越有利。

結語:有些秘密,一輩子都不能向他人訴說!正如南懷瑾大師所說:「每個人都有一份自己的孤獨,無法與人訴說,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舌為利害本,口是禍福門!守住了秘密,也就是守住了福氣。因此,越是熟人關係,越是不能說這兩種秘密——個人隱私、經濟情況,因為說了就容易禍從口出,折損自身福氣!朋友們,您會告訴他人自己的秘密嗎?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評論您的觀點!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