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氣淺薄的人,常有這2個特徵,你身上若有一個,也要注意了

2019-12-03   琢磨君

文章作者:琢磨君

《易經》有言:「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意思就是說:福報都是由小的善事積累起來的,災禍也是因為你平時不注意的壞習慣造成的。

《太上感應篇》中也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句話也正好應了佛家所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同理,你獲得好的福氣也是自我招致的,你走霉運也是有原因的、自找的。正如國學大師曾仕強先生所說:「誰也幫不了你,誰也害不了你,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比如說,一個人的福氣越來越淺薄,往往和這兩種行為有關,值得警惕。福氣淺薄的人,常有這2個特徵,你身上若有一個,也要注意了。

1、濫交朋友;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慎重交友,因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容易受環境影響,接近好人成好人,接近壞人成壞人。正如《顏氏家訓》中所說:「和好人在一起,好像進入種滿香草的屋子,時間長了自己就會變得芳香起來;和壞人在一起,就像進入出售鹹魚的店鋪,時間長了自己也會發出腥臭。」

「成也蕭何敗蕭何」,你多交積極、正能量、優秀的朋友,事業順利,家庭幸福;你交的朋友都是狐朋狗友、酒肉朋友,則早晚受其牽連,一步步墮落,甚至還會因他們而遭殃。正如曾國藩所說:「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慎重交友,是從長遠考慮,也是聰明的人做法。但是目光短淺的人,喜歡利益之交,又盲目相信人脈的力量;他們熱衷於社交,喜歡在廣交朋友上面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為他們堅信「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出路」等老一套的說法。

在經過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後,這些人才會真正明白:社交場上的主宰從來不說友誼,而是利益,而是你價值。真正的人脈不是求來的,而是你有價值後附帶的。所以說,一個人越是喜歡濫交朋友,把時間花在四處濫交朋友上,越會耗光自身福氣,甚至是吃大虧、上大當、倒大霉。

朋友A平時交朋友時不加選擇,堪稱來者不拒,自然朋友眾多;但就是因為他的這個濫交朋友的習慣,給自己帶來了滅頂之災。去年春天,他的一個「好朋友」找他在網上投資某個項目,信誓旦旦說一定賺錢,朋友A就信了。剛開始的時候,的確賺錢了,但2個月後就出問題了,A被他朋友騙了幾十萬,自己也虧了幾十萬,一共前後虧了100多萬。

朋友A早知道他的那個朋友人品很差,但想著是利益之交,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沒想到最終使得自己走上了不歸路,虧光了全部家當。從此之後,朋友A深刻吸取教訓,交友寧缺毋濫,開始遠離垃圾朋友,遠離垃圾社交。所以說,濫交朋友,會使人福氣越來越淺薄,我們一定要警惕了。

2、貪圖小便宜;

一個人喜歡占小便宜,必然格局不會大,也難成大事,甚至是連成小事都很難。試想一下:他把身邊人的利益都占盡了,也算是得罪眾人,失道寡助,自然做事處處受限,人生路上充滿荊棘。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魚見餌不見鉤,人見利不見害。做人貪婪,往往沒有好下場;貪圖小便宜,也必然因小失大。一個人喜歡貪小便宜,就像魚兒喜歡吃誘餌一樣,容易上他人的鉤,上當受騙,折損自身福氣。

隔壁鄰居張大媽特別喜歡小便宜,買菜的時候喜歡掰最新鮮的菜,去外面吃飯也要順走酒店一大包紙巾等等。在她自己看來,這叫會過日子,勤儉持家。後來,張大媽找了一家包子鋪打工,每個月2000元,她還總愛偷偷拿幾個牛肉包子回家,自認為很精明,幸虧沒有被老闆發現。

通過一段時間的相處,老闆也發現張大媽喜歡占便宜的毛病,於是許諾高利息找張大媽借了8萬元,還寫了借條。張大媽想著老闆應該不差錢,何況利息也高,於是爽快借錢出去了。沒想到,剛借錢出去三個月,老闆既不給利息,也關了包子鋪,玩起了消失。

張大媽這個時間才幡然醒悟,大呼上當受騙了,於是找他老闆要錢,但是老闆死活不接電話。被逼無奈,張大媽只好打起了官司,而等待他的卻是漫長的要錢過程,而且勞心勞力。張大媽向我訴苦說:「真是貪小便宜,要壞大事!只管自己貪別人利息,辛辛苦苦積累的8萬元,成為別人的嫁衣」。張大媽的經歷也正是應了當下很流行的一句話——「你貪別人的高利息,別人圖你的本金」。

貪是人的本性,佛家將它視為毒害身心的「三不善根」之一,因為它很容易折損人的福氣。所以說,一個人的福氣越來越淺薄,往往和貪圖小便宜的行為有關,要引起警惕了。

結語:《省心錄》雲「寡言擇交,可以無悔吝,可以免憂辱」,意思就是說:做到少說話,交友有選擇,就可以沒有悔恨,也可以避免憂愁和屈辱。林則徐說「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一個人只有做到不貪小便宜,才能意志力剛強,少吃虧上當。

福氣淺薄的人,常有這2個特徵——濫交朋友、貪圖小便宜,而這兩種行為都會慢慢耗盡一個人的福氣。所以說,你身上若有一個特徵,也要注意了。朋友們,您覺得呢?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點贊、評論、轉發。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