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種人,半年不發朋友圈,其實都值得我們尊敬

2019-11-15   琢磨君

文章作者:琢磨君

大家有沒有發現:越來越多的成年人開始消失在朋友圈。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越來越多的人覺得自己的渺小和不重要,因為根本沒人關心自己的朋友圈寫的是什麼;越來越多的成年人在積極做人生的減法,剔除那些不必要的社交。

以前,大家都喜歡在朋友圈曬吃喝玩樂,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但現在,「逃離朋友圈」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很多人都是超過半年沒有發朋友圈了,而且他們主要分為以下三類人,但這三種人其實都值得我們尊敬。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1、太忙了;

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很多年輕人為了自己的夢想而打拚,從早上起床趕公交、擠地鐵,到中午抓緊午休幾分鐘,再到晚上抽時間健身、學習,時間都是安排得滿滿的。越來越多的有志青年,更加注重內求發展,而逐漸做社交減法,主動放棄「無用社交」。

當你弱的時候,身邊壞人最多。人脈和機遇不是你求來的,而是等你永遠足夠實力後,不請自來的。打鐵還需自身硬,越來越多的的年輕人清醒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們與其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花在自我進步上面,也少有去參加那些無用的飯局,甚至忙得忘記看朋友圈和發朋友圈。

年輕人,忙一點好!如果你長時間處於拼搏奮進狀態,從早忙到晚,必然是沒有時間玩手機和發朋友圈的。朋友A幾乎一年才發一條朋友圈,但是我很理解他,因為他經常晚上加班編程,非常辛苦。還記得他曾經發過這麼一條朋友圈:「忙完這陣子,要好好放鬆身心!」所以說,那些半年不發朋友圈的人,往往是因為工作生活都太忙了,也非常值得我們尊敬。

2、感覺沒有必要;

當我們年少無知的時候,「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當我們經歷多了,心智成熟後,「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就是我們的心態發生了微妙變化,繼而言行舉止也變化了。

以前,我們總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以為身邊所有人(父母、親戚、朋友)都是圍繞自己轉;漸漸長大後,才發現,我們只是自己世界的中心。在別人的世界裡,我們終將只是配角,我們只有在自己的世界裡才是真正的主角!

現實就是這樣:即使有人給你點贊評論,但沒有人真正在意你,沒人在意你今天穿的什麼衣服,也沒人在意你究竟過得好與不好。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世界裡忙活著,根本無暇顧及你的喜怒哀樂。

魯迅先生說:「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

正是因為如此,越來越多的人們感覺到發朋友圈沒有意思,發表意見、曬照片、表達情緒,這些都是寂寞空虛冷的無病呻吟!成年人,冷暖自知,自我進步,過好自己的小日子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說,那些半年不發朋友圈的人,大部分是感覺沒有必要,因此選擇靜默狀態,也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3、自我保護;

大家有沒有發現: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將朋友圈設置為「三天可見」。但是在以前,很多人都是主動讓他人看到自己的所有動態,還對突如其來的點贊和評論欣喜若狂。後來,我們看到網上越來越多提醒保護個人隱私的新聞,以及我們的好友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陌生人。於是,我們開始提高警惕,將朋友圈設置為三天,或者指定某些人看到朋友圈,甚至就乾脆不發朋友圈了。

曾經聽一個節目嘉賓說:我從來不和某人說話,只要看看他的每天朋友圈動態,就可以大概分析清楚他的喜好、人品等等,甚至可以找到他的具體位置,因為我知道他經常去那些地方。

這番話讓人細思極恐!你在朋友圈發布的瑣事信息,經過「大數據」分析,就相當於在大眾面前「裸奔」,毫無安全和隱私可言。

少發朋友圈,實則是對自己和家人的一種保護。特別是有些父母喜歡曬娃子照片,有些自戀的美女喜歡曬生活照片,她們殊不知,這些行為都是不安全的,會讓壞人有機可乘。所以說,那些半年不發朋友圈的人,往往是出於自我保護,比較聰明而理性,也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任正非曾經接受採訪時說:「以前社會,人們很注重個人隱私保護,但現在年輕人把自己隱私拿到網上去曬,非常不理解,也很不安全!」

與人交往的最好態度是什麼?就是做好自己,親疏隨緣!在中年人的世界裡,我們不要高估和任何人的關係,也不要低估人性的規則,這就是人際交往的真相。

半年不發朋友圈的人,其實就是屬於心智成熟的聰明人,他們主要分為三類人——太忙了、感覺沒有必要、自我保護。大家不妨自我對照一下,看看你是屬於哪一種。朋友們,您是多久發一次朋友圈呢?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點贊、評論、轉發。

文中圖片來自於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