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於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去世,翌年,哀公於孔子舊宅立廟守塋,是為孔子立廟之始,亦為山東曲阜闕里孔廟的由來。由於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對於維護文化和統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孔廟被歷代帝王所器重。漢高祖劉邦親臨曲阜孔廟以太牢祭孔,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北魏孝文帝下詔令全國各縣學祭祀孔子並成為後世的國家禮制,祭孔大典延續了兩千餘年直到民國,沉寂半個世紀後於1986年恢復。
曲阜孔廟大成殿,屬於明清建築,和故宮很像
清代時中國各地建有2000多座孔子廟,目前保存較完整的孔廟僅60餘座。孔廟的主要建築物包括大成殿、崇聖祠、東西廡、明倫堂、欞星門、泮池等。封建科舉制度下,孔廟與學宮相結合,是仕途的起點。《連平州志》第四卷交待完連平學宮(孔廟)里奉祀的先賢先儒,接著講祭禮、祭品、學租和庠序,連平本地的學宮和祭器已無跡可尋,不過全國的文廟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本文配圖多取自孔子老家山東曲阜的孔廟。歡迎關注照牛排的微信公眾號(iZhaoNiuPai)——
【祭禮】康熙二十年(1681年)頒行學宮祭禮
至聖先師孔子正位:禮神白色帛一,降真炷香一炷,降真香八兩,三足白磁爵三,牛、羊、豕各一,登一,鉶二,簠、簋各二,籩十(白餅、黑餅、形鹽、蒿魚、鹿脯、棗、栗、榛、菱、芡),豆十(脾析、豚胉、鹿醢、兔醢、魚醢、醯醢、韭、菁、筍、芹),酒一樽(照牛排註:孔子的祭品等級可謂頂配,品種最全,而四配十哲及東西兩廡先賢先儒的祭品都是逐級刪減,甚至共用)。
孔子夫婦楷木像,傳為子貢手刻,曾流落浙江衢州,現藏於山東曲阜孔廟
祭孔禮器:登,這個是孔子專享的
四配:每位一案,帛一,降真炷香一炷,降真香四兩,三足白磁爵三,羊、豕各一,鉶二,簠、簋各二,籩、豆各八。
東西旁配位各五位:每位一案,每案降真炷香一炷,降真香四兩,三足白磁爵各一,豕肉一塊,鉶一,簠、簋各一,籩、豆各四。五位共帛一,共磁爵三,豕首一。
祭孔禮器:鉶
東廡四十九位:每二位一案,計二十五案。每案銅爵三,豕肉二塊,簠、簋各一,籩、豆各四。共帛一,降真炷香一炷,降真香八兩,共銅爵三,豕首一。
西廡四十八位:二位一案,設同東廡。
祭孔禮器:清雍正獸面紋銅簠
樂奏六佾,文生三十六人。
樂器:鍾十六口,磬十六面,琴六張,瑟四張,簫笛六枝,排簫二架,塤一個,笙六攢,大鼓一面,搏附鼓二座,柷一座,敔一座,木笏六面,羽籥二十六副,麾旙一首,旌節二首。
每項用樂舞生一名,每人著紅色補服,系綠綢帶,戴銅頂裹金涼帽或暖帽。
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祭孔樂舞,六佾or八佾
迎神樂奏《咸平》之曲,行三跪九叩首禮。
初獻樂奏《寧平》之曲,正官至位前行一跪一叩禮。立獻帛、爵畢,行一跪一叩禮。立讀祝官至安祝文,桌前行一跪三叩禮。將祝文捧立在桌左邊,正官復讀祝位立,樂止。
正官、各官、樂舞生俱跪讀祝,官讀祝畢,至正位奠帛,桌前盛帛盒內跪安,行三叩禮,樂舞生起立奏樂,各官行三叩禮立。正官就四配位前各行一跪一叩禮,立獻畢各行一跪一叩禮,分獻官照正官行禮,分獻畢,正官、分獻官復位立。
曲阜孔廟祭孔大典,2019年9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70周年紀念日
亞獻樂奏《安平》之曲,正官、分獻官照初獻禮,獻畢復位。
終獻樂奏《景平》之曲,照亞獻禮,獻畢復位。樂畢,文生執旌節引退於兩旁立。
賜福胙,正官詣受福胙位,跪受胙,飲福酒畢,行三叩禮復位,行三跪九叩禮。
徹饌樂奏《咸平》之曲,送神樂奏《咸平》之曲,行三跪九叩禮,樂畢詣望燎位,焚祝帛,禮畢。
祭孔禮器:簋
祭啟聖王,行三跪九叩禮,儀同前。供品:禮神白色帛一,降真炷香一炷,降真香四兩,白磁爵三,羊、豕各一,鉶二,簠、簋各二,籩、豆各八,酒一樽。
東西配先賢四位。
東西廡先儒四位:每位一案,每案降真炷香一炷,降真香四兩,銅爵三,豕肉一塊,簠、簋各一,籩、豆各四。二案共禮神白色帛一,豕首一。
雍正二年(1724年)頒行祭品,奉㫖用大牢自秋祭始
先師(孔子)正位陳設:禮神制帛一(白色),白磁爵三,牛一,羊一,豕一,登一,鉶二,簠二,簋二,籩十,豆十,酒樽一。
曲阜孔廟大成殿內的孔子像,清雍正黃地彩繪纏枝牡丹紋銅胎畫琺琅五供
四配位陳設:每位禮神制帛一(白色),白磁爵三,羊一,豕一,鉶一,簠二,簋二,籩八,豆八,酒樽一。
十哲陳設——東五位(五案),又朱子一位一案:禮神制帛一(白色),白磁爵各一,豕一,鉶各一,簠各一,簋各一,籩各四,豆各四,豕首一。
西五位(五案,與東五位陳設同)。
祭孔禮器:籩
東廡陳設:禮神制帛一(白色),銅爵各一,豕三,每案簠一,簋一,籩四,豆四。
西廡陳設(與東廡同)。
崇聖祠正位陳設(五案):每位禮神制帛一(白色),白磁樽三,羊一,豕一,鉶一,簠二,簋二,籩八,豆八,酒鐏一。
祭孔禮器:清乾隆銅豆
配位陳設(每位一案):禮神制帛二(白色),豕首一,每位銅爵三,簠一,簋一,籩四,豆四,豕肉一。
東西兩廡陳設:禮神制帛二,每位銅爵三,簠一,簋一,籩四,豆四,豕肉一。
名宦、鄉賢二祠同時分祭,儀同兩廡。照牛排(www.ZhaoNiuPai.com)。
祭孔禮器:爵
【學租】(附載)
學前左側店地七間,右側店地三間(俱收租歸儒學)。
學內一切曠地俱屬儒學。
忠信圖三角等處田種。
浰頭土名,田種。
【庠序】(前志以學宮列建置內,因附籍事復分庠序一門,今合之附學宮後)
牟志曰,國家自辟雍以至郡邑皆有庠序,所以興賢育才、維持世教,關係匪淺鮮也。州庠肇始,諸弟子員或分割或新進,彬彬若而人徙此,鴻飛鵬舉扶搖而上九萬里,拭目俟之,吾願諸弟子為賢士不為凡民也。
和平縣分撥廩生陳易簡等十名,河源縣分撥廩生黃可遇等五名,長寧縣分撥廩生賴上升等一十九名,翁源縣分撥廩生謝挺等一十三名。
益以兩案新進吳進、葉自育、吳子昌等共一百餘名,不及東粵一下縣。尚賴督學道廣開薪槱,溢格滋培庶於創始,黌宮大有造雲。
唐代吳道子《先師孔子行教像》,清代石刻,現存於曲阜孔廟。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刪述六經,垂憲萬世
注釋:降真香【其香似蘇枋木,燒之煙直上,能入藥。亦名雞骨香、紫藤香。降真香是古代帝王貴族、文人及道家最喜歡用的一種香,平民百姓大多是用不起降真香的。《本草綱目·木部·降真香》云:「拌和諸香,燒煙直上,感引鶴降。醮星辰,燒此香為第一,度功力極驗。降真之名以此。」傳說能降神,也就是引來仙鶴飛舞盤桓,是能夠溝通天界、延請神靈降臨醮壇的靈香】,豕【shǐ,豬】,登【祭孔禮器,又稱「鐙」,形如今之高足盤。是古代盛放熟食的器具,也指祭祀盛肉食的禮器。《爾雅·釋器》:「瓦豆謂之登」】,鉶【xíng,古代盛羹的小鼎,兩耳三足】,簠【fǔ,古代祭祀時盛稻粱的器具】,簋【guǐ,古代盛食物器具,圓口,雙耳】,籩【biān,古代祭祀和宴會時盛果品等的竹器】,形鹽【特製成虎形的鹽】,樽【zūn,古同「樽」「樽」,古代的酒杯】。
佾【yì,古代樂舞的行列,六佾是指六行六列共36人,是周制諸侯的等級】,塤【xūn,古代用陶土燒制的一種吹奏樂器,圓形或橢圓形,有六孔。亦稱「陶塤」】,鼓【同「鼓」】,柷【zhù,古代打擊樂器,像方匣子,用木頭做成,奏樂開始時敲打】,敔【yǔ,古代打擊樂器,奏樂將終時,擊之使演奏停止】,笏【hù,古代大臣上朝拿著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製成】,籥【yuè,同「龠」,古代樂器,形狀像】,旙【fān,同「幡」,用竹竿等挑起來直著掛的長條形旗子】,旌節【古代使者所持的節,以為憑信,後藉以泛指信符】。
《咸平》之曲【清順治十三年,第一次頒定國學釋奠樂章,作為釋奠孔子之用,採用全新樂章詩詞,樂章名將明朝所用樂章中的「和」字改為「平」。新訂六樂章為迎神用「咸平」、初獻用「寧平」、亞獻用「安平」、終獻用「景平」、徹饌用、送神用「咸平」,仍沿明制采「六章六奏」方式,舞用六佾、三獻均用文德之舞】,胙【zuò,古代祭祀時供的肉。】,望燎【望祭與燎祭,按大祭禮制規定,每次大祭要焚燒紙一萬張、金銀箔一萬錠。燒祭時主家人要站在月台西南角的「望燎位」上觀看,以盡孝道。這種儀式叫「望燎」,是祭祀最後一道程序】。
啟聖王【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公元前622—公元前549年),子姓,孔氏,名紇,字叔梁,宋國栗邑(今河南商丘夏邑縣)人,是周代諸侯國宋國君主的後代,為逃避宋國戰亂,流亡到魯國昌平陬邑(今山東曲阜)。他人品出眾,博學多才,能文善武,曾官陬邑大夫,年近七十生孔子】。
大牢【「牢」是關牲畜的欄圈,古時人們把祭祀時用的牲畜叫做「牢」。祭祀時並用牛、羊、豖三牲的叫做「大牢」,也稱「太牢」。太牢用於隆重的祭祀,按古禮規定,一般只有天子、諸侯才能用大牢,孔子用的也是大牢】,庠序【xiáng xù,西周時指地方辦的鄉學,舊時用來泛指學校或教育事業】,俟【sì,等待】,薪槱【xīn yǒu,亦作「薪楢」,比喻賢良的人才或選拔賢良的人材。《詩·大雅·棫樸》:「芃芃棫樸,薪之槱之。」毛傳:「槱,積也。山木茂盛,萬民得而薪之;賢人眾多,國家得用蕃興」】,黌【hóng,古代稱學校】。
占地327畝的山東曲阜孔廟建築群
參考資料:新華字典,百度百科;
《連平州志》,牟應受、韓師愈、盧廷俊、何深、顏希聖,明清;
曲阜孔廟-攜程旅行 | 馬蜂窩;
祭孔禮器名目繁多 中國孔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