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審核前瞻 || 海融食品:主營產品含人類健康第一大殺手,美國早禁止生產

2020-08-31     價值線傳媒

原標題:IPO審核前瞻 || 海融食品:主營產品含人類健康第一大殺手,美國早禁止生產

來源 | 價值線綜合

編輯 | 文刀

上周(8月24日~30日),A股共審核擬IPO公司21家,其中科創板6家、創業板6家、主板7家、中小板2家。從審核結果來看,除漢弘集團「闖關」科創板暫緩表決外,其餘20家均順利過會,過會率95.24%。

值得一提的是,8月27日,有9家擬IPO企業同日首發上會均獲通過。當日過會的重慶銀行,一舉成為年內第二家A股IPO過會的銀行,同時也是重慶第二家A+H上市銀行。

本周(8月31日~9月6日),A股又將有21家擬IPO企業上會,價值線研究院發現其中4家企業既有許多看點、也有諸多問題:

1、海融食品:主營產品含人類健康第一大殺手,美國早已禁止生產,或存重大政策風險;監事會主席兼任總經理辦公室主任!如何履行監督職責?

2、健之佳:掩耳盜鈴!刪除第三大股東配偶系前副廳級官員,隻字不提原股東曾起訴公司或董秘;遭央視「315」曝光,被食藥監點名。

3、浩歐博:研髮帶頭人IPO前夕離場;疑似與金域醫學利益輸送。

4、吉大正元:上市前臨陣換,董事長新官上任法庭見;4家子公司3家虧。

本周6家主板、中小板擬IPO企業將上會

本周7家創業板擬IPO企業將上會

本周8家科創板擬IPO企業將上會

海融食品

主營產品含人類健康第一大殺手

美國早已禁止生產

或存重大政策風險

註冊地:上海市

主承銷商:東方證券承銷保薦

擬上市地:創業板

主營業務:

上海海融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融食品)自成立以來一直以植脂奶油、巧克力、果醬等烘焙食品原料的研發、生 產、銷售為主營業務,其中,植脂奶油系列產品為公司的主要產品。

募資投向:

數據來源:招股書

財務數據:

數據來源:招股書

關注點一:主營產品含人類健康第一大殺手,美國早已禁止生產,或存重大政策風險

據《企觀資本》報道:受益於烘焙行業在國內的興起,國內市場對植脂奶油的需求也水漲船高。但相比於動物奶油,植脂奶油可能含對人體健康有害的人工反式脂肪酸,目前已開發國家的奶油消費市場以動物奶油為主,美國政府已經禁止生產含有人工反式脂肪酸。預計中國政府在不久也會出台類似的監管規定,屆時海融食品的主營業務很可能遭受重大的打擊,然而招股書並未披露這一重大政策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海融食品第二次遞交招股書,其首次闖關在2018年被終止審查,但沒有披露被終止審查的具體原因。

海融食品的主營業務收入以植脂奶油為主。一般來說,植脂奶油的製作原料中含有食用氫化油,氫化油也被叫做「植物奶油」「植物黃油」,目前在麵包、奶酪、人造奶油、蛋糕和餅乾等食品焙烤領域廣泛使用。從海融食品的採購合同可以看出,其生產的植脂奶油中大量使用氫化油。

植脂奶油中的氫化油對人體健康有什麼危害呢?人造奶油製備工藝中的氫化過程使一部分油酸發生異構化,從而形成人工反式脂肪酸,而部分氫化油是人工反式脂肪酸的主要來源。

據《雷聲財訊》報道: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癌症雖然兇險但並不是人類的第一大殺手,心血管疾病才是排名第一的致命疾病。目前,全球每年大約有1,700多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占全部死亡人數的近三分之一。由國家衛健委指導,中國醫師協會等單位編寫的《中國心血管疾病防治現狀藍皮書》指出,1990-2016年,我國心血管病死亡人數從250多萬人上升到近400萬人。除此之外,每年更有700多萬人因心血管疾病癱瘓在床。更可怕的是,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而造成這一切的一個重要的致病因素就是——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的主要危害如下:

1、促進動脈硬化。反式脂肪酸像飽和脂肪酸一樣,能提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一種有害的膽固醇)。它比飽和脂肪酸更有害,能降低高密度膽固醇(一種有益膽固醇)。

2、增加血液黏稠度和凝聚力,容易導致血栓形成。另外反式脂肪酸能影響胎兒、嬰幼兒生長發育,對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也能產生不良影響。

3、引發冠心病。反式脂肪酸能使有效防止心臟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膽固醇的含量下降。

4、容易發胖。反式脂肪酸不易被人體消化,容易在腹部積累,導致肥胖。

反式脂肪酸的上述四大危害是造成人類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在已開發國家,人造奶油的消費量出現急劇下滑,美國為例,2000年以後人造奶油消費量出現急劇下滑,從每人年均消費近5磅的水平下降到近2磅,而奶油消費量卻在穩定增長。

因此,要保持身體健康,遠離人類健康的第一大殺手就必須遠離反式脂肪酸,攝入的越少越好。然而,由於反式脂肪酸在許多加工食品中被廣泛地應用,簡直是防不勝防,普通人根本沒有能力進行甄別和防範。因此,從生產源頭上進行控制才是唯一的途徑。

然而,含人工反式脂肪酸的奶油製品油在我國仍有廣泛消費。近十年,受益於烘焙行業在國內的興起,市場對奶油的需求越來越大。從消費者健康的角度,動物奶油要比植物奶油更健康,因為動物奶油不含任人工反式脂肪酸,但從商家的角度,使用植物奶油更佳,因為植物奶油保質期長、易塑性、甜度高和價格低。

長期來看,廣大國內消費者會逐漸認識到大量食用反式脂肪酸會嚴重損害人體健康。屆時,政府定會制定嚴厲的政策法規來限制或禁止氫化油的使用。事實上,目前世界各國已經紛紛限制氫化油的使用,例如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在2015年規定,2018以後,美國的食品中不得含有人工反式脂肪酸。因此,將來若中國政府採取類似FDA的監管政策,海融食品的植脂奶油將會面臨極大的衝擊,可以說,政策風險就是懸在海融食品頭上的「達利摩斯之劍」。而海融食品並未在招股書里提及這一政策風險,這說明海融食品在風險事項披露方面做得不夠完善。

關注點二:監事會主席兼任總經理辦公室主任!如何履行監督職責?

據《公司觀察》報道:招股書顯示,海融科技的股權結構高度集中,公司實際控制人黃海曉和黃海瑚兩人合計持有公司 96%的股權,處於絕對控股地位。A股上市公司中,曾出現很多股權集中的實控人濫用權力,損害其他股東尤其是中小股東權益的案例。而防止實控人濫用絕對控股權的重要方式是:建立現代公司治理結構,完善內控制度。

而海融科技目前的公司治理結構卻存在一定瑕疵,體現在公司監事會主席於秀紅兼任公司實控人、總經理黃海瑚的「辦公室主任」。

按照現代公司治理結構的要求,監事會是由全體監事組成的、對公司業務活動及會計事務等進行監督的機構,是股份公司法定的必備監督機關,是在股東大會領導下,與董事會並列設置,對董事會和總經理行政管理系統行使監督的內部組織。

我國現行《公司法》第51條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兼任監事。第53條規定,監事會、不設監事會的公司的監事行使下列職權:

1、檢查公司財務;

2、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的行為進行監督,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公司章程或者股東會決議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提出罷免的建議;

3、當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行為損害公司的利益時,要求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予以糾正;

4、提議召開臨時股東會會議,在董事會不履行本法規定的召集和主持股東會會議職責時召集和主持股東會會議;

5、向股東會會議提出提案;

6、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的規定,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提起訴訟;

7、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職權。

也就是說,監事會是與董事會並列的機構,獨立於總經理行政系統,可以同時對董事、高管進行監督,甚至可以要求董事、高管糾正錯誤行為。

但是,海融科技的監事會主席於秀紅卻兼任總經理辦公室主任,屬於總經理下屬,而總經理又是公司實控人、董事黃海瑚。試問,如果出現董事、高管層侵害公司利益、損害中小股東權益的情形,監事會主席該如何履行監督職責?

廣東奔犇律師事務所主任劉國華律師認為,根據《公司法》第53條的規定,監事會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的行為進行監督,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公司章程或者股東會決議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提出罷免的建議;監事會主席兼任總經理辦公室主任會有矛盾之處。

江蘇振澤律師事務所張雲認為,監事會的主要職責之一就是:監督檢查公司董事會和經理等管理人員執行職務時是否存在違反法律、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行為,要求公司董事和經理糾正其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為。因此,按照規定公司的董事長、副董事長、董事、總經理、經理不得兼任監事會成員。雖然法律沒有規定總經理辦公室主任不能夠兼任監事會主席,但是對於監督總經理履職來說,這樣的崗位設置肯定是存在缺陷的,無法很好的履行監事監督的職責。

且值得關注的是,海融科技這位監事會主席兼任的不僅是「總經理」的「辦公室主任」,還是「實控人」的「辦公室主任」,畢竟,公司總經理黃海瑚還是公司董事、實際控制人。

關注點三:關聯企業信息披露出現遺漏

據《壹財信》報道:梳理招股書發現,黃海曉和黃海瑚兄弟二人及家族成員控制、參股以及曾控制的近三年內已註銷的公司、分公司和子公司等有35家。

招股書中披露,實控人之一黃海曉控制的企業包括上海欣融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及3家子公司、上海欣融食品原料有限公司(下稱:欣融食品)及7家子公司、境外企業12家、黃海曉配偶控制的企業1家、黃海曉參股的企業1家,一共有26家企業;另黃海曉、黃海瑚曾控制的近三年內已註銷的企業有9家。

欣融食品及其7家子公司系香港上市公司Shineroad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的控股公司,都是由黃海曉通過上市公司控制企業,而巧合的是黃海曉的女兒名為黃欣融,以欣融為公司商號顯然有這一層的關係。

但黃海曉控制的欣融食品還有一家在報告期內成立的分公司未披露。

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海欣融食品原料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成立於2017年12月6日,黃海曉擔任企業負責人,經營狀態為存續,經營範圍為食品添加劑、食品(糧食除外)的批發、進出口等。

(截圖來自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為何在招股書中沒有全面披露,我們不得而知,但招股書中倒是披露了海融食品的分公司信息。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之日,海融食品擁有一家分公司:上海海融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分公司成立時間為2014年12月5日,負責人為季德南。

而根據對創業板IPO招股書信息披露的要求,發行人應採用方框圖或其他有效形式,全面披露持有5%以上股份的主要股東、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所控制的其他企業等,海融食品的招股書或存在信息披露遺漏。

健之佳

掩耳盜鈴!

刪除第三大股東配偶系前副廳級官員

隻字不提原股東曾起訴公司或董秘

註冊地:雲南省昆明市

主承銷商:紅塔證券

擬上市地:上交所主板

主營業務:

雲南健之佳健康連鎖店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健之佳)是雲南的一家以藥品銷售為主業的連鎖企業。

募資投向:

數據來源:招股書

財務數據:

數據來源:招股書

關注點一:掩耳盜鈴!刪除第三大股東配偶系前副廳級官員信息

據《洞察IPO》報道:此次招股書已是健之佳的第4版了。

2017年5月,健之佳第一次向證監會提交首次公開募股申請,計劃登陸上交所,募集資金不超過5.09億元。同年10月更新了招股書。但公司在2018年1月卻突然申請終止審查。對於其主動終止申請的原因並沒有詳細披露。

不過有分析認為,這或與該公司第三大股東配偶系前副廳級官員有關。

據第一版招股書信息顯示,健之佳第三大股東王雁萍曾與其妯娌李瑩在2008年至2013年間有股權代持的關係。

對此,在2017年的《反饋意見》中,證監會要求健之佳進一步說明和補充披露「李瑩代持原因、王雁萍是否存在不適合做發行人股東的情形」。

在當年10月更新的招股書中,健之佳稱王雁萍是雲南省前副廳級官員強衛東的配偶,並表示公司經營活動未在強衛東任職行政地區或職權管轄範圍內。

強衛東2011年8月-2017年4月行政級別為副廳級,擔任雲南省政府重點建設項目稽查特派員,之後退休。此前的2003年11月至2011年12月,先後擔任雲南省玉溪市市長助理、雲南省發改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處處長。

雖然健之佳稱公司經營活動未在第三大股東配偶的任職行政地區或職權管轄範圍內,但由於強衛東任職在雲南,健之佳大本營和主要經營區域也在雲南,「瓜田李下」之嫌難以避免,甚至可能產生前副廳級官員配偶入股是否對公司IPO帶了不利影響甚至成為健之佳2018年決定終止審查的原因之一的疑問。

強衛東退休後不久,健之佳2017年5月10日簽署首份上市招股書發起上市計劃,5月15日報送了第一版IPO招股書,開啟了首次IPO。

2019年6月,健之佳再次向證監會遞交招股書,募資金額9.21億元。

然而,健之佳再次收到《反饋意見》,證監會仍要求健之佳補充說明「原股東李瑩等人代持王雁萍股份原因,王雁萍及其配偶、直系親屬是否存在不宜作為發行人股東的情況」。

而此次7月更新的最新版招股書中,王雁萍與強衛東的關係及強衛東過往履歷被刪除。對此類問題也沒有過多解釋。

關注點二:隻字不提原股東曾起訴公司或董秘

2018年1月,健之佳主動申請終止IPO後,健之佳及公司董秘曾遭當時的部分股東起訴。

健之佳首次申請IPO前的2016年12月18日,王雁萍與錦誠璽睿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將所持公司198萬股份以每股25元的價格轉讓給杭州錦誠璽睿投資合夥企業,套現4950萬元,最新招股書稱原因系王雁萍擬將部分股份變現。

此外,2017年3月,錦千投資分別與葉向東、陸靖簽訂協議,分別將所持健之佳55.75萬股份、55.75萬股份,以每股25元的價格分別轉讓給兩人。2019年5月9日,陸靖、葉向東與錦誠璽睿簽署協議,兩人將其各自持有的55.75萬健之佳股份,以每股25元轉讓給錦誠璽睿。最新招股書稱轉讓原因為葉向東、陸靖出於簽署文件及投後管理方便,將所直接持有的股份轉讓給錦誠璽睿。

而兩起撤銷起訴的昆明市盤龍區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定書揭示,葉向東、陸靖和錦誠璽睿曾以損害公司利益或因公司決議糾紛,起訴健之佳董秘李恆或公司自身。

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其中,錦城璽睿、葉向東、陸靖與被告健之佳董秘李恆、第三人云南健之佳健康連鎖店股份有限公司損害公司利益責任糾紛一案,昆明市五華區人民法院2018年10月17日立案,原告後於2019年6月17日提出撤訴申請。另外一起原告為錦誠璽睿、被告為健之佳的關於公司決議糾紛案在2019年5月16日提出撤訴。

需要注意的是,最新招股書顯示,2019年6月15日,錦誠璽睿分別與西藏天時、寧夏方舟、項紅、藍抒悅簽訂《股份轉讓協議》,以每股57.86元的價格,分別轉讓134.94萬股、82.96萬股、51.85萬股和39.75萬股股份。在轉讓原因上,健之佳稱錦誠璽睿由於自身經營策略安排,按市場化定價,提前實現投資收益,需要出讓所持有的股份;西藏天時、寧夏方舟、項紅、藍抒悅看好公司前景,因此受讓上述股份,本次轉讓後錦誠璽睿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很巧的是,在錦誠璽睿等起訴公司的時間上,系2018年1月健之佳主動申請終止IPO之後。兩個案件的撤訴時間則正好在錦誠璽睿6月15日轉讓股份之後,健之佳再度啟動IPO、2019年6月21日報送新招股書前夕。

錦誠璽睿、陸靖、葉向東等在健之佳終止IPO後,為何以損害公司利益或因公司決議糾紛,起訴公司董秘或公司?為何又於2019年轉讓全部股份後、健之佳報送最新招股書前撤訴?

這些在健之佳最新招股書中,均找不到答案。最新招股書中對於上述曾經的股東起訴公司或公司董秘隻字未提,也未表示歷次股權轉讓存在過糾紛。

關注點三:遭央視「315」曝光,被食藥監點名

據《投資時報》報道:2019年,中央電視台「315晚會」報道了重慶市健之佳回龍灣點存在執業藥師「掛證」和不憑處方銷售處方藥的情形。對此,健之佳也在本次招股書中對於此事的進展狀況進行。

據招股書顯示,依據重慶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南岸分局的現場檢查筆錄,重慶健之佳回龍灣點存在藥師不在崗銷售處方藥的不規範狀況。目前,公司已檢查並嚴控藥師不在崗銷售處方藥的行為。

被曝光的事件似乎僅為「冰山一角」。

中國網財經記者注意到,健之佳銷售的產品曾被食藥監總局點名。2016年8月份食藥監總局發布消息稱,雲南健之佳重慶藥房有限公司金科小城故事店銷售的標稱廣東億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綠森林牌乳酸鈣顆粒,鈣高出標準被通報不合格。

記者還從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健之佳銷售的商品也常常被消費者提起訴訟。其中一則為天津健之佳所售的男士營養片違規添加硬脂酸鎂,另一則為所售軟膠囊中輔酶Q10食品量超過規定限量。

健之佳旗下公司還曾遭到多起行政處罰。

據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健之佳及旗下子公司收到1萬元以上的行政處罰案例共計6起,罰款及沒收違法所得合計約31萬元。其中,連鎖藥房黃土坡馨悅尚居分店,因在店內發布未經審批藥品廣告和處方類藥品廣告被昆明市五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20萬元。

浩歐博

研髮帶頭人IPO前夕離場

疑似與金域醫學利益輸送

註冊地:江蘇省蘇州市

主承銷商:華泰聯合證券

擬上市地:上交所科創板

主營業務:

江蘇浩歐博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浩歐博)主營業務為專業從事體外診斷試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募資投向:

數據來源:招股書

財務數據:

數據來源:招股書

關注點一:研髮帶頭人IPO前夕離場

據《時代財經》報道: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浩歐博研發費用分別為1968.67萬元、2415.28萬元和2543.89萬元,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3.45%、11.99%和9.82%。報告期內,浩歐博研發費用雖略有增加,但研發費用率(研發費用/營業收入)卻在持續下滑。

2017—2019年,浩歐博同行業上市公司研發費用率均值分別為11.58%、11.72%和12.97%,研發費用率呈持續增加的趨勢,且2019年高出浩歐博3.15個百分點。

招股書中,浩歐博表示,該公司設立以來一直堅持自主研發、技術創新,持續增長的研發投入為技術創新及產品升級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但與同行相比,浩歐博研發費用率逐年降低並且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此外,報告期內,浩歐博的研發部門還發生了「換帥」。招股書顯示,2018年11月10日,因個人原因,李慶春辭去浩歐博副總經理職務。

在加入浩歐博之前,李慶春曾在美國多家醫療診斷公司如美國DPC醫療診斷公司、美國西門子醫療診斷公司、美國諾華製藥分子診斷部門等擔任研發要職。

2012年12月,李慶春加入了浩歐博的前身蘇州浩歐博生物醫藥有限公司。隨後,李慶春主要負責研發中心的全面管理,包括研發計劃和預算的制定,產品開發的進度控制與監督等方面工作,根據研發戰略和研發計劃,組建研發團隊和設置研發機構,建立研發相關制度和流程並監督執行。同時,李慶春還負責研發部和其他部門的協調,協助研發產品的中試轉化。

在浩歐博工作期間,李慶春優化了酶聯免疫法等產品,並根據公司捕獲法產品和化學發光產品的發展戰略,制定研發計劃,擴充了浩歐博的研發團隊,建立和完善了研發制度和流程,對浩歐博的產品研發起到了重要的建設性作用。

從個人履歷及在浩歐博的工作職務看,李慶春稱得上是浩歐博的「得力幹將」,在浩歐博足足傾注了六年心血。而2019年1月28日,浩歐博在江蘇證監局進行了輔導備案。這也意味著,在該公司IPO申報前夕,李慶春這一研髮帶頭人在就職六年後離場,背後原因令人浮想聯翩。

關注點二:疑似與金域醫學利益輸送

據《華夏時報》報道:2016年起,浩歐博與金域醫學開始建立聯繫,在考察長達半年之久後,2017年6月,金域醫學(總部)將浩歐博認定為戰略供應商,浩歐博正式進入金域醫學供應商名錄,2017年8月,浩歐博向金域醫學銷售金額僅為3.65萬元,2017年12月,該銷售額達到77.25萬元。

2018年,藉助金域醫學,浩歐博銷售金額突飛猛進,除2月遇農曆新年假期,其他月份浩歐博向金域醫學的銷售金額均在一百萬以上,單是7月便實現209.18萬元。雙方的合作立竿見影,2018年,浩歐博銷售第一大客戶(含直銷、經銷客戶)變更為金域集團客戶,即金域醫學旗下22家子公司,2018年對浩歐博貢獻1900.86萬元營業收入,占比9.44%,但在這之前,浩歐博前五大客戶中未見金域集團客戶身影。

2018年浩歐博引入了兩位新股東,也是近一年引入的「唯二」的股東,分別為廣州市金闔股權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金闔投資)和廣州鑫墁利投資諮詢有限公司(簡稱:鑫墁利投資),兩家公司均是與浩歐博在2018年7月份簽署增資協議。

截至2018年8月23日,金闔投資以4597.2149萬元向浩歐博增資,鑫墁利投資以500萬元向發浩歐博增資,其中229.3746萬元計入註冊資本,剩餘4867.84萬元計入資本公積。

兩位新股東為什麼成為焦點?

事實上,金闔投資執行事務合伙人為廣州金垣坤通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金垣坤通),梁耀銘持有金垣坤通55%的股份,為其實際控制人,梁耀銘為上市公司金域醫學的實際控制人;鑫墁利投資為梁耀銘個人全資控股的有限責任公司。這意味著,金闔投資、鑫墁利投資均為上市公司金域醫學實際控制人梁耀銘控制的企業。

然而,浩歐博認為,金域醫學對公司的採購量在2018年4月、5月、6月份已經高達185.68萬元、172.80萬元、173.44萬元。在金闔投資、鑫墁利投資增資前後,浩歐博與金域醫學的業務量未發生明顯變化。

有意思的是,難道7月份增資前浩歐博和金域醫學無任何溝通?金闔投資成立於2017年10月31日,鑫墁利投資成立於2018年6月26日,兩家公司主要經營場所均在廣州市黃埔區國際生物島,為什麼兩個公司會不約而同在2018年7月增資浩歐博?說到底,浩歐博與金域醫學究竟是否存在未披露的關係?

經濟分析師、天狗窩總經理劉小峰表示,公司與股東方由於存在股權關係,容易產生利益輸送。最為明顯的利益輸送是股東侵占公司利益,比如股東向公司採購產品時,可讓公司給予一定的帳期,如果這種帳期比其他客戶較長,則存在一定程度的利益輸送,甚至可能難以把錢收回來。

其還稱,與簡單侵占公司利益不同的是,還有一種利益輸送較為隱秘,比如股東給予公司經濟輸血,其目的是為了公司上市後提高股票估值,從而讓自己在股票減持上獲利。一旦經濟輸血停止,公司業績將被打回原形。這樣的利益輸送,無疑損害投資者的利益,也阻礙著公司的正常發展。

吉大正元

上市前臨陣換董事長

新官上任法庭見

註冊地:吉林省長春市

主承銷商:招商證券

擬上市地:中小板

主營業務:

長春吉大正元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吉大正元)是國內知名的信息安全產品、服務及解決方案提供商,是電子認證領域的領先企業。

募資投向:

數據來源:招股書

財務數據:

數據來源:招股書

關注點一:上市前臨陣換董事長,新官上任法庭見

據《GPLP犀牛財經》報道:吉大正元的股權結構屬實複雜,發展過程中先後經過6次增資以及9次股權轉讓,IPO前3個月才剛剛完成了董事長的換屆。

招股書顯示,2019年3月,吉大正元前任董事長高利辭職,由於逢良擔任新任董事長,目前其通過各種方式合計控制吉大正元46.97%的股份。截至2019年10月,實際控制人為於逢良、劉海濤,兩人持有吉大正元28.5%的股份。

但招股書沒有披露的是,在上市輔導期間,吉大正元曾將現任董事長兼實控人於逢良告上法庭。據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這起訴訟為股權轉讓糾紛。

事件的起因為2008年3月,於逢良與崔維力約定,於逢良將以349.25萬元購買崔維力持有的吉大正元232.84萬股股權。隨後,兩人又約定暫緩支付股權轉讓價款至公司上市之前。2008年8月,雙方辦理了股權變更登記。

10年後的2018年,吉大正元計劃上市,啟動IPO程序,於是崔維力通知於逢良準備支付股權轉讓價款。但不幸的是,崔維力突發疾病身故,於逢良並沒有順利支付轉讓價款。2018年12月,吉大正元將於逢良告上法院。

2019年4月28日,於逢良與崔維力的配偶孫桂平簽署《協議書》,並將349.25萬元股權轉讓款支付給孫桂平,隨後吉大正元進行撤訴。

不知出於何種原因,招股書並沒有披露這一事項。而除此之外,實控人於逢良身陷股權質押的爭議之中。由於違反了《公司法》關於發行人持股的相關規定,吉林省股權登記託管中心將於逢良持有的75%的發行人股份凍結。

關注點二:4家子公司3家虧

據招股書,吉大正元共有4家控股子公司,但《壹財信》發現其中3家子公司的凈利潤為虧損,其中北京吉大正元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吉大)是涉及到主營業務的全資子公司,並且其註冊資本沒有全部實繳

北京吉大成立於2004年8月19日,註冊資本為3,000萬元,實收資本為1,900萬元,吉大正元持股100%。其主營業務為信息安全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安全諮詢、安全集成和安全應用開發等服務。2018年其凈利潤為-282.86萬元,凈資產為-128.76萬元,資不抵債。

另一家子公司上海吉大正元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5月13日,吉大正元持股90%,主營業務為信息安全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安全諮詢、安全集成和安全應用開發等服務。2018年其凈利潤為-298.95萬元,凈資產僅為79.88萬元。

長春吉大正元信息安全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9月15日,吉大正元持股100%,主營業務與前述子公司相一致,2018年其凈利潤為-338.67萬元,凈資產為2,659.82萬元。

三家子公司2018年合計虧損達920.48萬元,未來若持續虧損則會拖累吉大正元的業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M1jRHQBURTf-Dn5SwJ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