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又搞事:一邊加大圍堵,一邊百億美元補貼!半導體受傷最深

2023-05-04     價值線傳媒

原標題:美國又搞事:一邊加大圍堵,一邊百億美元補貼!半導體受傷最深

價值線導讀

這兩天,美國又沒「閒著」!

一邊出政策擴大自己在半導體領域優勢,一邊還忙著制裁中國的優秀公司。

有外媒報道稱,共和黨議員要求拜登總統對華為和其他的中國雲計算公司施加制裁,他們的理由是為了保護美國國家安全。今日下午外交部也作出了回應……

A股行情方面,隨著TMT最倔強一批股票倒下,超跌已久的新能源終於迎來了暴力反彈,而被「寄予厚望」的半導體仍在持續殺跌。

已經公布一季報的52家半導體公司,一季度合計貢獻13億凈利潤,而市值合計達到1.3萬億元,估值可見之高。

一邊補貼,一邊制裁

據彭博社報道,美國政府將設立國家晶片技術中心(NSTC),計劃斥資1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60億元)用於先進計算機晶片的研發、設計,以增強美國的經濟和國家安全。

報道稱,美國商務部設想,國家晶片技術中心將涵蓋全美多個新技術站點,與學界和行業夥伴一道,推動產品創新和人力發展。政府計劃在2023年年底前啟動運行國家晶片技術中心。

國家晶片技術中心的主要目標包括,在美國生產最新的半導體技術,縮短從設計到商業化的時間,並培訓技術員、工程師等人員;擴大美國在半導體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建立和維持半導體勞動力發展生態系統。

美國政府的計劃將面向整個半導體生態系統:晶圓廠、晶片研究機構、社區學院、州和地方政府、國家實驗室、集成設備製造商、設備供應商、材料供應商、投資者等。

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表示,最重要的是,國家晶片技術中心將確保美國在下一代半導體技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這些技術可以在促進美國的經濟和國家安全的領域取得重大新進展。

一邊忙著擴大自己在半導體優勢,一邊還得忙著制裁中國公司。

在26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外媒記者提問說:共和黨議員要求拜登總統對華為和其他的中國雲計算公司施加制裁,他們的理由是為了保護美國國家安全。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我們一貫反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無理打壓中國企業,這種人為干預中美正常經貿往來的行徑不得人心,最終也將損害美國消費者自身的利益。

調研機構 IDC 發布 2022 年下半年中國公有雲市場報告,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為188.4 億美元,與上半年相比,增長 24.5%。

其中,阿里、騰訊、華為、電信等頭部雲廠商排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中阿里雲市場份額從 36.7% 減到 31.9%,排名保持第一;華為雲市場份額從10.8% 增到 12.1%,排名從第三升至第二;天翼雲市場份額從 8.9% 增到 10.3%,排名從第四升至第三。騰訊雲市場份額從 11.1% 減到 9.9%,跌至第四名。

新能源反彈持續性存疑

今日,一則捕風捉影的小作文「狙擊」了整個AI板塊。

上午9點多,一則毫無出處的截圖流傳甚廣,傳言「機構大資金參與AI炒作將受到窗口指導」。

不過很快,關於機構大資金將受到窗口指導的傳言被多名機構人士否認。但是人工智慧大面積退潮,計算機軟體、傳媒、算力等方向集體走弱,AI算力指數最大跌幅達到5.33%,最終收跌3.65%。

熱門股上,中科曙光、紫光股份尾盤封死跌停,寒武紀、三六零雖然午後跌幅收窄,但截止收盤依然跌超4%。

隨著TMT最倔強的一批股票倒下,超跌已久的新能源終於迎來了暴力反彈。

儲能、鋰電池、光伏等板塊集體走高。光伏逆變器指數領漲行業板塊,收盤漲幅達到9.78%,儲能、電源設備、TOPcon電池指數、光伏指數、能源出海指數等收漲超5%。

個股方面,有業績加持的昱能科技20CM漲停,4月25日晚間昱能科技披露年報,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13.38億元,同比增長101.27%;凈利潤3.61億元,同比增長250.3%。

此外,固德威、陽光電源、 錦浪科技漲幅超過10%,科士達、德業股份漲停。寧德時代漲超5%。

有業內人士指出,熱點保持快速輪動的市場環境下,新能源賽道低位反彈延續性尚有待觀察。

半導體為啥受傷最深?

這輪行情來看,主流板塊中受傷最深的還是半導體。

絕大多數股票不但沒沾到AI的光,還在狠殺一季度業績,半導體的指數行情波動是這樣的:

最近幾天,大多半導體公司出的一季報是真難看。

至目前,133家半導體企業(申萬二級行業)中有52家已經公布了今年一季度業績,另80多家企業也會在這三天內密集披露完畢(除中芯國際)。

數據統計顯示,52家企業總市值合計超過1.3萬億元,但2023年一季度的凈利潤僅約為13億元。

當然,很多人會說,難道國產替代都已經完成了嗎?之前不是說晶片的國產率很低嗎?那麼大的市場空間去哪裡了?

不難理解,高端晶片、複雜晶片、有專利門檻的晶片,我們短時間內都搞不定,而這些晶片的總金額很大,占比很高。

越是血拚的地方,都是中低端晶片,快速有產品,快速能貢獻業績,但是內卷以及強周期性背景下,也讓他們快速失去業績。

所以,千億市值韋爾股份近年來業績波動是這樣的:

500億射頻卓勝微近年來業績波動是這樣的:

卓勝微一季度業績預告:營業收入7.12億元,同比下降 46.50%,凈利潤同比降74.09%至79.1%,1億元左右。

……

有行業內專家稱,對於國產晶片來說,2023年與2022年有本質的區別。2022年是清庫存,在沒有庫存壓力的情況下跟進殺價是找死,競爭廠商的思維是賣出去就是掙錢,多低都會賣。到了2023年下半年,庫存消耗基本完成,比拼的是晶片成本和競爭力,爭奪的是客戶和市場占有率。

所以說,國產晶片公司正在打響一輪非常激烈的銷售業績保衛戰和爭奪戰。

一方面,我們期待能看到不斷有國產晶片廠商在成熟晶片銷售上殺出一條血路,不斷提高市占率;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寒武紀、海光信息這樣的公司能做出性能堪比國外大廠的高端產品去抓住AI革命帶來的紅利。

或許,這一切都需要給予時間。

但,機會也稍縱即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15dcb069d69e7fdd132caf320128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