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圍繞最熱話題、很有態度的對話!李蓓等深談經濟復甦、TMT、AI和新能源…

2023-05-04     價值線傳媒

原標題:一場圍繞最熱話題、很有態度的對話!李蓓等深談經濟復甦、TMT、AI和新能源…

價值線導讀

近日,幾位私募大佬齊聚一場高峰論壇。

主持人是半夏投資創始人李蓓,參與對話的嘉賓為聚鳴投資董事長劉曉龍,高毅資產合伙人、首席研究官卓利偉,睿郡資產創始合伙人、執行董事杜昌勇,中歐瑞博董事長吳偉志等。

這是一場信息量很大的對話,觀點豐富且明確。李蓓很敢問,也敢追問,中途幾次打斷嘉賓回答。

整理部分精彩觀點如下文。

對內擔心的是駕駛員的油門踩的不夠

吳偉志 我的想法和大家不太一樣,當下看到了復甦,但是往後是會繼續復甦,還是會重回下行,這是不確定的。

就像一輛車一樣,在這個時點,如果我們踩剎車,它是停下來,加油門,它是往前走。

這個車究竟是往前走還是停下來,它不是必定的,它取決於駕駛員的操作。

從這個時點來看,對經濟和股市我擔心的有兩點,一個對內,一個對外。

對內擔心的是駕駛員的油門踩的不夠。

當下相較於去年疫情停擺,很多行業復甦是鋼鐵一樣的事實。

但我們也看到,消費需求不足,公務員體系降薪,一些金融體系的不但降薪還要退薪,把過去幾年領到的錢還回去。

那麼經濟的增長動力來自哪裡?

一定是需求,對內是消費和投資。但是消費,大家手上的錢變少了;投資,地方政府現在債務問題懸而未決。內需的兩個動力不足。

外需方面美國通脹收得這麼緊,雖然3月份的出口數據很好,但大家看一看結構,還是新能源車、儲能電池和光伏。

我最近接觸到很多這三個領域之外的企業家,日子很苦,比過去還苦,比疫情還苦。

所以,我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因為過去幾年海外一直在放水,經濟一直很好,中國政府借住這個環境解決了兩大隱患:一是把金融體系內的隱患銀行處理掉了,二是把房地產泡沫擠掉了。

但是,這些問題解決的同時,它的副作用是讓經濟循環的速度放慢了。

現在這個情況可能需要把油門加大一點,經濟才能繼續復甦。

所以,我之選擇股市是因為我看向上10%,我認為決策者有能力做出正確的決策,會加大油門。

歷史來看,股市肯定是先於經濟加大了油門,股市必須起來,經濟才進一步的改善。

李蓓 我們看到最近的一些現象,第一個是兩會時,總書記在江蘇代表團的發言,專門提到了各位地方政府的領導要有正確的政績觀,不要一上來就猛干。

第二個是央行前兩天的新聞發布會,講結構性的貨幣政策要有序退出。

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似乎並不是你所期望的方向。

吳偉志 我是覺得,第一,我們要對加大油門要有預期,第二,不要對加油門加的太猛有預期。

比如,這輛車的速度,可能決策者覺得時速50公里是合適的,但現在的速度可能只有15公里,可大家不要指望它加到90公里或者100公里去飆車。

因為我們這輛車的性能可能不支持飆車。

TMT作為一個有著巨大基本面變化基礎的主題投資,需要一定重視

李蓓 我們也做了一個小問卷,看好的行業板塊,半導體有3票,大家比較一致。

不看好的領域集中在房地產,有4票,但我自己比較看好房地產。

另外,新能源基本沒有人選,TMT也只有一個人選了。

最近經常在討論 AI大戰新能源,大家怎麼看待?

劉曉龍 唯一的TMT是我選的,用它來指代 AI可能更準確一點。

我在公募的時候,2013-2015年是沒有參與到網際網路投資里的,後來我非常後悔,而且覺得是非常不對。

AI我們做了比較多的研究,的確看到了它有巨大的革命性變化,這一點大家應該沒有什麼異議。

無非是目前的A股,大多數的公司無論是算力模型還是應用端,都在一個推演階段,真正受益的比較少。

但是,回頭看2013-2015年,股票在這方面也是先行的,最後確實是少數公司享受到紅利。

現在確實出現了這麼大的一個變化,尤其是這個技術應用在了很多行業上,甚至有的已經開始用這個東西在降低自己的成本。只是從投資上很難精確地來算空間,以及說誰是確定勝者。

但這是一個變化巨大的東西,作為一個有著巨大基本面變化基礎的主題投資,是需要一定重視的,這是我對這個行業的看法。

李蓓 我看你還單獨填了一個網際網路,可以再闡述一下為什麼你看好網際網路?

劉曉龍 從剛才我的表述能聽出來,我對於經濟的復甦相對比較有信心,最差也是時間換空間。

這個行業,第一,它代表了中國人消費中的剛需部分,即使經濟變差,它也是抵抗力最強的。

第二,這個行業的基本面調整是先於經濟調整的。

它的行業出清、負面因素的結束,也是提前於整個經濟見底,所以整體經營情況復甦是更提前的。

不同細分行業的背後邏輯都不同,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李蓓 卓總怎麼看 AI、新能源、半導體?

卓利偉 我是按照你的命題來回答的,但通常我自己看各個行業,沒有那麼界限清晰地對某一個行業看好或者不看好。

同一行業里不同公司的區別很大,而且行業內個股之間,無論是基本面還是股價的分化都非常大。

李蓓 按照你所說,同一行業內分化會比較大,那比如你選的半導體行業,其中有哪些細分行業相對比較看好?

卓利偉 比如說 TMT行業,它有和上游科技半導體相關的以及半導體產業鏈相關的,也有和下游消費網際網路相關的,背後的邏輯是很不一樣的。

消費網際網路的消費屬性是線上消費,包括商品和非商品的消費,今年來說可能確實有點機會。

半導體國內科技自主可控,全國上下一條心,從長期來說邏輯還是很強的。儘管目前跟已開發國家的差距還比較明顯,仍是個長期方向。

還有很多傳統行業的細分也很有機會,比如上游的資源,中游的製造業。

包括消費服務領域,籠統來看,消費的復甦偏弱,但裡面也有一些邏輯比較強的。

比如說國內產品力不斷提升的品牌消費,各個細分行業里還有一些公司,它的邏輯維度可能不一樣,所以我通常不會這樣去分行業。

新能源行業在未來一兩年可能是一個白熱化競爭的過程

李蓓 新能源行業大家公認中國的競爭力比較強,但我們也看到一些領域增速見頂。大家擔心行業內的競爭加劇,怎麼看後續的投資機會?

卓利偉 雖然整車的滲透率沒有增長,但電動車在中國和全球的滲透率都還有比較大的空間,光伏的滲透率空間可能更大。

但確實國內公司內卷的非常厲害,國內的產能擴張在過去幾年是非常大規模的進行,在這個過程中,中間相當一部分競爭力、技術水平、工藝水平不強的公司會掉隊。

所以,後面一兩年可能是白熱化競爭的過程,也是一個分化的過程。

全行業從上游到下游,總體利潤率會壓縮,因為供給在大規模增加,同時,利潤在不同企業和不同工藝環節里的分布也會發生很大變化。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時間來考驗不同公司的競爭力,分化會非常明顯。

但市場在比較激烈的競爭中,可能表現為總體大家都跌一點,但不同公司的跌幅走勢有很大區別。

我也覺得中國的這些公司在全球的競爭力優勢是非常強的,走出去的空間也很大,但它也需要一個過程。

而且走出去,可能是前一兩年產能擴張,利潤反而是損失的,但長期在全球的競爭力是提升的。

所以,我們要考慮到基本面的經營節奏和基本面的變化,以及處理好產業價值鏈的分布變化與估值之間的關係。

個股之間的差異會非常大,長期來說還是很有機會的。

尋找估值合理的優勢公司

李蓓 杜總覺得現在新能源跌到位了嗎?你願意買嗎?以及什麼時候可以買?

杜昌勇 其實現在很多行業,在市場熱的時候也好,在退潮的時候也好,從行業本身的前景來說很多都是看好的,無論是新能源、信創、TMT還是半導體等等,但從投資的角度答案就有所不同了。

比如說AI,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市場的熱情已經太高了,屬於一個我們沒跟上那就放棄(的狀態),可能不會做出選擇。

新能源這個行業的前景大家看好屬於共識,只是說什麼時候願意上車?

從過往來看,在2018-2020年我們是在車上的,覺得很好,看好它的前景。

2021年之後的這兩年我們始終沒在車上,背後的問題就是覺得估值高了。

現在這個位置從這些龍頭公司來看,各方面的估值水平跟很多行業相比都很有吸引力。

隨著市場的進一步調整,確實是我們在密切觀察的。

至於什麼時候去下場?這個動作也是一個不斷試探的過程。

總體上說,從投資的角度,我們的風格更多的是去尋找估值合理的優勢公司,這是對任何一個行業(看好)的背後邏輯。

電信的吸引力提升,電力盈利會得到改善

李蓓 可以簡述一下你看好電信、電力的原因嗎?

杜昌勇 關於電信行業,我們已持有超兩年的時間了。

除了大家表面看到的低估值、高分紅、中特估以外,在數字科技、雲業務這塊,一些行業環境、競爭態勢的深刻變化確實能夠提升這個行業的估值。

中特是後面才發展出來的,所以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觸發因素,因為它的低估值高分紅有了一個很好的安全邊界,很多後面的觸發因素是隨著市場一步步兌現驗證的。

目前這個角度來看,無論是估值水平,還是未來數字科技的發展潛力,電信行業還是具有吸引力的。

關於電力行業,我們與市場存在較大的差異。

總體而言,市場對它沒有預期,虧了兩三年。過去它的上游價格很高,是市場的價格;但產品的價格又是非市場的,一直受到控制。

未來上游價格可能有壓力,它的成本自然會得到巨幅的改善。

另一方面,為了保障電力的供應,電力價格的市場化在逐漸推廣。

未來電力可能是一個雙擊(的機會),一方面傳統電力這塊的盈利改善,另一方面綠電這塊的占比在逐步提升。

AI類似於20年前後的網際網路,新能源則屬於泡沫破滅之後、退潮到了中後期的網際網路

李蓓 你是否有看好的行業,比如說半導體、AI或者新能源?

吳偉志 我想和大家討論一下「AI大戰新能源」這個點,我覺得非常有意思。

為什麼就這兩個行業會發生對打?

事實上,看好這兩個大行業的投資者可以歸屬為一類,他們的風險偏好較高,會去互相搶奪市場、搶奪流量、搶奪粉絲。

對於這兩個行業,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個生命曲線中的兩個階段。

我們回憶一下網際網路的發展歷程,從1998年到2000年,炒一波網際網路泡沫,納斯達克泡沫後就跌回來了,但是像Facebook、蘋果等網際網路中最賺錢的公司,又漲了幾十倍。

當下的AI就類似於2000年前後的網際網路,而當下的電動車、新能源則屬於泡沫破滅之後、退潮到了中後期的網際網路。

在2000年階段,我們是否該參與「.com」,就是網際網路的投資?

實際上,它是一個趨勢投資。

索羅斯有句話特別貼切,「要獲得財富,就要認清假象,投入其中。然後在假象被其他人認清之前,退出遊戲。」

李蓓 你說現在的AI就相當於2000年前後的「.com」行情、泡沫階段,這兩天市場也不太好,現在的行情是處於假象之前還是假象之後?或者說,我們現在是該進還是該撤?

吳偉志 這裡面有一些可能已經走到位了,總體來說,「.com」行情還沒有走完,但是並不代表某一隻股票還沒走完,還有很多人正在拚命剁新能源,去買那些(AI)。

「.com」沒有走完,但是新能源這邊,用買公司角度去做投資的投資人來說,基本到位了。

因為我們觀察了一下,如果以買公司的維度來看,有不少公司三年年化收益率有達到20%以上。

李蓓 所以你覺得賣新能源與買AI的過程還沒有結束嗎?

吳偉志 市場這個過程還沒有結束,AI現在是漲到不敢不買了。

就像索羅斯說過一句話:「在大家不敢買的時候買,在大家不敢不買的時候他賣。」

按照索羅斯的這個原則,現在一些敏感的資金可能已經在離場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23e0259801131b1fa31f049980ef9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