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來南京,在去夫子廟附近,秦淮河旁,無意中看到了一處景觀——桃葉渡。這是一處古渡口,有近1700年歷史。此渡口在古時候是著名的送別處。
南京秦淮河附近的古桃葉渡
南京秦淮河附近的古桃葉渡
傳說東晉大書法家王獻之(344年-386年)有個愛妾叫"桃葉",其娘家在秦淮河對岸,經常往來於秦淮兩岸之間。那時候,秦淮河水寬流急,渡口擁擠,常常有人落水而死,王獻之放心不下,天天都親自在渡口迎送,並為之作《桃葉歌》:
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
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葉渡
古桃葉渡
從此,王獻之的《桃葉歌》,使桃葉渡名聞天下,久而久之,這個渡口也就被稱呼為桃葉渡了。
千百年來,這個桃葉渡口,也就成為男女青年幽會之所、文人騷客吟誦之地,為此渡留下千古名篇。
明清時期,桃葉渡被列為「金陵十八景」、「金陵四十景」之一。但在民國時期,此渡逐漸衰敗,亭圮橋廢勝景凋敝。
清人張通之在《金陵四十八景題泳》「桃葉臨渡」一景中寫道:
桃根桃葉皆王妾,此渡名惟桃葉留。
同是偏房猶側重,秦臣無怪一穰侯。
詩文道出了桃葉、桃根姊妹倆,同為東晉大書法家王獻之的小妾,桃葉為姐,桃根為妹。
古桃葉渡
古桃葉渡
王獻之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七子。據史料記載,王獻之曾有兩位妻子。第一位是他的表姐,兩人門當戶對,婚後妻一直未生育,感情一直很好。後來,王獻之被新安公主橫刀奪受,被迫與妻子離婚。王獻之與新安公主婚後生了一個女兒,這個女兒後來成了皇后。
古桃葉渡
古桃葉渡
但是,在歷史文獻中,並沒有王獻之有桃葉和桃根這兩個小妾的記載。另外,據史書記載,王獻之中年後身體很不好,原因是他長期服用五石散,導致慢性中毒,也就是現代所稱的重金屬中毒;王獻之還有比較嚴重的足部病,這是當年為了拒絕皇家婚姻自虐所致。王獻之才活了42歲就離開了人世。有人說,可以想像。如果真的有此二人,那將是怎樣令人動心的女子啊!王獻之每天到渡口接桃葉,可苦了他的病軀,哪裡走得動路啊!
古桃葉渡
古桃葉渡
但不管怎麼說,這桃葉渡的故事卻是很美好的。
我們再看看下面這兩首寫桃葉渡的詩,宋人曾極的《桃葉渡》:
裙腰芳草拒長堤,南浦年年怨別離。
水送橫波山斂翠,一如桃葉渡江時。
清吳敬梓的《桃葉渡》:
花霏白板橋,昔人送歸妾。
水照傾城面,柳舒含笑靨。
邀笛久沉埋,麾扇空浩劫。
世間重美人,古渡存桃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