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節日之伊朗新年:籌備四周慶祝13天,無懼病毒照常出門

2020-03-23     行走在陌路

說到新年,多數人想到的是春節和聖誕節,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數據:將春節當成最隆重節日且享受法定假期的超過14億人,認為聖誕節是最重要節日的則接近20億。與這兩個節日相比,波斯新年則顯得更加神奇,不僅歷史久遠,也更加具備傳統文化的儀式感。

大約在7000年前,一支歐羅巴人種(南支地中海類型)部落遷徙到中東地區,從此誕生波斯語等多種初級文明。現在人類學家統稱的古波斯人實際有五個分支,但最終都被波斯人打敗並統一,各分支語言雖不盡相同卻都一樣遵從拜火教(沒錯,就是明教的那個拜火教),過的也是同一個波斯新年。

波斯新年也就是全球30多個民族共有的諾魯孜節,人們會在餐桌上擺上七樣代表新年新氣象的物品:大蒜、沙棗、醋、蘋果、漆樹、麥苗以及麥粉做的糕點,傳說「古國王賈姆希德在掌管風火水土的諾魯孜神幫助下,打敗冬天使萬物得以復甦」,這一天也就成了波斯人的新年。

隨著波斯帝國版圖的不斷擴大,亞洲中部、西部、南部和高加索山脈、黑海盆地以及巴爾幹地區在鐵蹄統治下接受波斯文化,11世紀波斯人統一設春分當天(3月20日)為諾魯孜節第一天。雖說諾魯孜節的歷史達數千年,但聯合國直到2009年才將其列入世遺名錄並承認是國際性節日。

如今將諾魯孜節當成新年並法定放假的國家,有伊朗、阿富汗、阿爾巴尼亞、亞塞拜然、伊拉克、哈薩克、吉爾吉斯、蒙古、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馬其頓、土耳其以及伊比利亞半島和科索沃等部分地區,總人數約在3億左右。

諾魯孜節在中國新疆也叫迎春節,代表迎接春天來臨、對風調雨順的期待,主要慶祝時間集中於3月20日-22日之間。但實際上,全球30多個民族慶祝諾魯孜節的法定假期基本都在13天左右,類似漢族「正月十五前都算年節」一樣,只是法定假期有所差異。

更神奇的是,中亞國家的諾魯孜節早在春分前四周就已經開始籌備,人們在這四個星期的每個星期二輪流掃墓祭祀祖先和「風火水土」,部分地區還有「日月星天」等說法。

人們在每個星期一的夜晚沐浴更衣後走出家門,穿著新衣佩戴新首飾來到集中活動區,然後點起火把浩浩蕩蕩的排隊上山,整座山頭被火光照亮後燃放鞭炮再點燃篝火迎接日出,成千上萬人圍在篝火邊載歌載舞,相互祝福。

諾魯孜節常常被認為是最傳統的節日,因為從古至今幾乎沒有變化,唯一的變化是古代諾魯孜節會砍樹取枝圍在胸前,升起篝火後取下樹枝點燃並繞頭一圈,再棄之平地命孩童和牲畜跳過火堆,代表新年平安成長、多子多殖。但隨著環保理念的普及,多數地區以頭巾替代樹枝,以油點火替代,也因此被譽為數千年來變化最少的傳統節日。

在伊朗乃至整個中亞地區,麥子是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再加上麥苗由青色轉金色也寓意著春天發芽和秋天收穫,因而成為諾魯孜節必不可少的代表物。有趣的是,人們在節前購買或自培麥種精心照料,待到節後還會攀比誰家的麥芽長得更高更好,代表新年會更美好的寄託。

雖說中亞各國都有「13代表不詳」的說法, 但仍有不少國家的諾魯孜節放假13天,為了避開13這個數字,伊朗人的新年第13天會選擇在外面度過,這也促使伊朗每年都有大規模的「春運」,每到這天會有上千萬伊朗人出門旅行,剩下的基本選擇在郊外燒烤露營搭帳篷。

​伊朗人有多重視這個節日,在病毒肆虐的當下,伊朗宣布關閉學校直至3月20日諾魯孜節開始。截至3月23日,伊朗已確診23049例、1812例死亡,但仍有13個省的300多萬人無懼病毒照常出門旅行,以致德黑蘭居家隔離的人不到20%,可想而知諾魯孜節是多麼神奇的節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D2TCXEBnkjnB-0z_HV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