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博物館放下身段做直播,你會看嗎?

2020-02-28     CBNData研習社

「這一天看的好忙啊」,「還是這個台最好」,「主播哥哥不要走,疫情結束我要去找你!」......這樣的彈幕,乍一看讓人以為是哪個當紅主播的粉絲在示愛,但其實,卻是平日裡「高冷」的博物館們在直播。

2月23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等國內8大知名博物館一同在淘寶直播帶來了一場「博物館雲春遊」大串燒。據介紹,淘寶大學雲課堂的2000萬師生也參加了這次博物館「雲遊」。

有數據顯示,當天良渚博物館的觀看人數超過了150萬。根據直播間回看數據,博物館們平均直播時長為1-2小時,觀眾們都表示沒看夠。因為個別博物館的直播時間有重疊,彈幕里還出現了不少「吐槽」,甚至有觀眾表示自己為了同時看三星堆與國博的直播,拿出了兩部手機一起用。

博物館組織「雲旅遊」,其實不是新鮮事兒

除了淘寶直播的「博物館雲春遊」,抖音也與多家博物館合作推出「在家雲遊博物館」活動,採用直播+短視頻的形式讓用戶在家就可以遊覽全國著名博物館的精品館藏。

(圖片來源:抖音)

在博物館的直播中,騰魚驚喜地發現,除了預期中的文物展示、歷史介紹和直播間抽獎外,博物館的「主播們」還有很多值得細品的新玩法。比如甘肅省博物館就提出,直播期間觀眾可以對展品截圖,一年內如果去到館內拍攝同一展品的照片,就可以兌換博物館的小禮品。這樣一來,博物館不僅擴大了自己在線上的流量,同時也為疫情過後的客流做了保障。

這次8大博物館的直播接力,讓不少觀眾刷新了關於博物館傳統、高冷的刻板印象。其實,博物館們試水「雲旅遊」,這並不是第一回。

2018年的世界博物館日(5月18日)這天,七大博物館聯合出品了一支H5,並在抖音發起了活動#嗯~奇妙博物館#。憑藉「戲精文物」等主題策劃。博物館們也體驗了一把「網紅」的感覺,比如國家博物館的抖音帳號就藉此圈粉36.6萬。

對博物館來說,「雲旅遊」不僅僅是一時應急或者臨時噱頭,更是博物館數字化的新選擇。截至去年,淘寶天貓平台上已有20多家博物館的官方旗艦店,累計擁有超千萬粉絲,其中一半以上都是90後。

不止博物館,「雲旅遊」正流行

不僅是逛博物館,「雲旅遊」已經在各類景點流行起來。2月初出現的微博話題#雲旅遊大賽#已經獲得了過億的閱讀量。

(圖片來源:微博)

根據飛豬在微博上發起的投票,在人們最想去的「雲旅遊」勝地中,博物館僅能位列第二,海島沙灘遙遙領先。

曬照片、看視頻成了「雲旅遊」的主要方式之一。飛豬平台的數據顯示,宅家抗疫期間人們在線看旅遊圖文、目的地攻略、旅行直播等內容的時間不斷延長。飛豬App「發現」頻道內容頁的瀏覽停留時長,從2月初開始逐步走高,現在已經達到了疫情爆發前的水平。

3D、AI、VR等新技術也讓「雲旅遊」更加好玩。景區們把文化地標、熱門打卡點都搬到了線上。這個春節,有19個省級行政區開放景區全景觀覽平台。OTA平台們也與景區合作,為「雲旅遊」提供入口。攜程發起的「景區雲旅遊」和美團推出的「宅家雲旅遊」專題,都向用戶免費開放多家景區的語音導覽服務。

直播,則是這次疫情期間最受關注的「雲旅遊」形式。除了前文提到的抖音、淘寶直播,飛豬、攜程等平台也組織開展了系列線上直播活動。飛豬平台凌晨3點依然有主播帶網友們「雲旅遊」,每天帶來100場旅行直播。攜程發布旅拍達人榜,為優質旅行家給予不等的現金獎勵。

(左:攜程旅拍達人榜;右:飛豬直播。圖片來源:攜程、飛豬)

「雲旅遊」是臨時解困,還是未來風口?

「雲旅遊」的流行在一些網友眼裡和之前火爆的「紙片人」(虛擬人物)一樣令人費解。旅遊是多維的體驗,不僅要用眼睛欣賞,當地的風土人情,甚至不同的空氣都是吸引人們去旅遊的理由。買一罐呼倫貝爾的空氣罐,看一眼「紙片草原」就算是旅遊了嗎?

但從用戶的評論來看,「雲旅遊」既彌補了無法出行賞景的遺憾,又為下一次旅遊提前做了攻略。

(圖片來源:微博)

目前來看,景點、旅行社和平台推出「雲旅遊」,主要還是為了減少疫情帶來的損失。據《中商情報網》報道,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管理學院院長厲新建測算2020年春節期間整個旅遊業的直接損失在5500億元左右。

以直播形式的「雲旅遊」為例,商家、景點在直播過程中與觀眾互動和問答,既能吸引潛在消費者,也能通過線上互動、直播福利實現部分的訂單轉化。

(直播中的旅行產品商家,圖片來源:飛豬直播)

對於部分小商家和傳統旅行社來說,「雲旅遊」不僅能解困,還有機會成為逆襲的利器。

比如雲南的翔好旅行社,曾經作為一家傳統的線下旅行社,在OTA如火如荼的年代生存空間被嚴重擠壓。從2017年開始,翔好旅行社轉戰直播間,成了第一批嘗試旅行直播的商家。在2019年的「飛豬321」大促上,翔號直播團隊7天內的8場直播,累計觀看人數超過14萬,為店鋪帶去超過300筆的訂單轉化,52萬訂單金額,遠超其平日的業務水平。

眼下,雖然多個城市都在下調疫情風險等級,但旅遊行業受到的影響仍將持續。一方面,民眾對於出行安全的信心需要逐步恢復;另一方面,不少國家陸續出現了新冠肺炎的病例,出境游也存在較大的風險。

在此期間,「雲旅遊」吸引來的流量能否轉化為實際的業務訂單,成為旅遊行業真正的「解困神器」,乃至行業未來的新風口?在五一這個傳統的旅遊旺季,也許我們就能看到答案。


作者 | 許奕

編輯 | 陳琪

設計 | 莊聰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fHjkHAB3uTiws8K37_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