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百威英博在美國推出品牌首款氮氣啤酒——Budweiser Nitro Reserve Gold。這款新品的賣點在於需要一個獨特的三步倒酒法:開罐前將罐子倒轉三次,然後垂直倒入玻璃杯,等待罐子裡的氮氣充分融入啤酒後再飲用。
百威氮氣啤酒在產品宣傳上凸顯獨特的三步倒酒法(圖片來源:網絡)
往飲料里充氮氣?這種聽起來很「黑科技」的操作,其實早就不新鮮了。
氮氣與飲品相結合的歷史,可追溯到1950年代。為了獲得「殺口」刺激的口感,往啤酒里充二氧化碳是常規操作,但二氧化碳溶於水又會導致啤酒變酸、加重苦味。啤酒品牌健力士(Guinness)率先用不溶於水的氮氣代替了二氧化碳,在1959年推出充氮啤酒,除了解決了口味問題,氮氣和啤酒結合還能產生奶油般醇厚的豐富泡沫。而為了讓罐裝生啤的口感也能像新鮮生啤一樣順滑綿密,健力士在1969年發明了一個名為Widget的氮氣生成小裝置,並在1972年獲得了專利。
藏在健力士罐裝生啤內的Widget是一個表面有小孔的充氮小圓球,在拉開易拉環導致壓力變小時,小圓球就會釋放
而再往前追溯,充氮技術其實被用於葡萄酒釀造業,主要目的在於隔絕氧氣——比空氣重的氮氣能將酒桶中的空氣排出,從而抑制氧化作用的發生,而氮氣穩定的化學性質,也使酒能更好地發酵和保存。
可見,綿密的口感和持久的風味,是氮氣可以賦予飲品的兩大特質,而酒是最早與氮氣產生聯繫的飲品。咖啡和茶在很久之後才陸續加入充氮行列。最早的充氮咖啡誕生於2013年,由美國精品咖啡品牌Stumptown Coffee首次推出。
歷史如此悠久,為什麼充氮飲料在這幾年又突然火起來了呢?
追求口感和健康,氣泡飲料成新潮流,充氮飲品的機會來了
現在的年輕人消費酒水飲料,不光注重口味,還越來越注重富有層次的口感和新鮮的視覺衝擊。金湯力、莫吉托……在酒吧,使用氣泡飲品製作雞尾酒的頻率很高。酒飲中加入氣泡元素能讓其口感更爽脆,升騰的氣泡也賦予了飲品輕盈的動感。
相比一般氣泡飲品偏刺激的口感,氮氣產生的泡沫柔和綿密,更接近奶泡的質地,不一樣的入口體驗,正好符合年輕人消費酒水飲料對口感層次的追求。根據星巴克官網對氣致冷萃咖啡的介紹,「更綿密的泡沫」的順滑口感和「瀑布般沉降效果」的視覺是這款咖啡的兩大主打賣點。再加上「黑科技」概念的加持,充氮飲品在年輕人中很有發展空間。
星巴克官網以動圖形式展現氣致冷萃咖啡的視覺效果(圖片來源:星巴克官網)
除了視覺和口感,年輕人消費酒水茶飲也越來越關注健康,高碳水的「肥宅快樂水」市場連年受到衝擊。有數據顯示,碳酸飲料在美國飲料市場的份額從2012年的22.1%下降到2018年的19.7%。與此同時,主打低糖低卡的氣泡水正越來越受到歡迎,飲品行業研究公司 Beverage Marketing Corp.在2018年的數據顯示,美國平均每15瓶水消費中,就有1瓶是氣泡水。
(圖片來源:網絡)
百事2018年推出的氣泡水品牌Bubly,鮮艷的外包裝配合8種不同口味,被尼爾森全球評選為2019年度消費領域突破性創新產品TOP25之一。
氣泡水市場的火熱,也促使品牌方們通過產品創新來提高差異度,同樣能給予飲品升騰的「氣泡感」,又沒有碳水負擔的充氮飲料,成為一種創新性選擇。為了撕掉品牌「不健康」的標籤,百事收購了氣泡水機製造商SodaStream,還推出氣泡水品牌Bubly布局氣泡水領域。去年「超級碗(Super Bowl)」期間,百事推出了一款含氮氣可樂「Nitro Pepsi」,並稱之為「世界上第一個注入氮氣的蘇打水」。健康+黑科技,不失為吸引年輕人的一種方式。
曾經,氣泡感只是飲料中一種獨特的口味選擇,如今則代表了健康天然、追求新鮮感的生活態度。充氮飲品的機會可能真的來了。
既然那麼火,為啥全家、喜茶推的氮氣飲料都是「限量款」?
2019年12月,全家便利店旗下咖啡品牌湃客就推出了現制充氮咖啡,只在上海地區10家門店開售。去年1月,喜茶也推出了氮氣金玉茶,全國只有北上廣深的4家門店有售。星巴克從2017年起的每年夏天,都會在中國市場推出氣致冷萃咖啡(Nitro Cold Brew)。
從左往右分別為湃客、喜茶、星巴克推出的氮氣飲品(圖片來源:網絡)
全家、喜茶的氮氣飲品,目前都只在小範圍有售;星巴克的「氮氣冷萃咖啡」,在進入中國市場後也把名字中的「氮氣」換成了「氣致」。既然擁有市場潛力,為啥氮氣飲料的腳步卻邁得如此謹慎?
首先是價格因素。全家16元一杯的氮氣咖啡,比10塊一杯的美式貴出近50%,星巴克的氣致冷萃咖啡更是要賣48一杯。定價較高或許因為設備和操作技術的相對複雜。
全家發言人在接受CBNData採訪時介紹,售賣氮氣咖啡的門店,需要配備一台氮氣咖啡機及冷藏冰箱。對於空間狹小的便利店來說,騰出空間安放設備或成為產品線調整的一個難點。此前星巴克的氮氣冷萃咖啡進入中國市場,也是採取逐漸鋪開的方式。除此之外,氮氣飲品的製作要遵照一套流程,品控的把握或許也是現制氮氣飲品在市場鋪開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氮氣咖啡的製作流程(圖片來源:網絡)
目前,無論是氮氣茶還是氮氣咖啡,在中國消費者的心目中還屬於比較新鮮的概念。全家發言人向CBNData透露,湃客在去年12月推出的氮氣咖啡單店日銷量在3杯左右,她認為這主要因為冰飲在冬季消費有限。全家今年計劃在300家門店擴大測試,隨著天氣回暖,她相信氮氣咖啡有望成為今夏的明星產品。
充氮飲品究竟能有多大前景?讓我們靜候市場的反饋。
作者:章曉莎
編輯:董芷菲
本文封面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