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個消息,比特易的創始人惠軼,因為炒期貨爆倉1個多億,自殺了。
消息來源於他的一個合伙人:
並且有人傳出,他之前曾經專注於做空比特幣,這次因為百倍槓桿爆倉,致使虧損了2000多個比特幣,摺合人民幣1.2億左右。
其實,看到這樣的消息,我是比較難受的,42歲,正應該是人生最輝煌的時候,人卻說沒就沒了。
要知道,當事人是中科大名校畢業的,第一份工作在IBM擔任高級研究員,第二份工作是在微軟。
之後創業第一個項目是花果金融,是一個P2P,去年爆雷,不過他在行業最火熱的時候就把股權賣了,所以是成功逃頂,之後再2015年上證4800點的時候也成功逃頂。
這樣的一個人按理說,風險把控應該非常穩了,但最終還是爆倉了。
我看了一下比特易這家公司的簡介:
比特易由biteye和比特易兩部分組成,前者為機構提供風險數據服務,後者為個人用戶提供風險數據支持。
可以說這個公司從一開始就是為了對抗風險而生的,但最後卻死在了風險槓桿上。
資金天生就是追求最大收益的,所以在沒有監管和貪婪的情況下,不顧風險和收益的結果,哪怕是最普通的交易,也一樣存在風險。
我記得去年美國有位著名的期權投資人,因為賣看漲天然氣的期權,沒有做對沖保護,導致公司帳戶被巨陽線擊穿。
結果把投資人的本金徹底虧光,自己還欠了中介機構一大筆債務。
要知道期權大都是有高倍槓桿的,5倍起步,10倍20倍也很常見,平時正常波動的時候賣期權的一方能掙錢,但最怕就是遇到極端波動,一次就把你帶走。
所以,給大家科普兩個投資的常識,很簡單,但十分有用。
大家能夠記住這兩個常識,不敢說一定能幫大家賺錢,但一定可以幫大家避免很多坑。
投資的不可能三角
難退
第一個常識,叫做投資理財的不可能三角。
簡單來說,就是投資理財的目標當中,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動性三者不可得兼。
簡單的分為三種:滿足收益性和安全性的資產,不能滿足流動性。
比如定期銀行的收益相對比活期來說,就比較高,比如房子,在過去十年,投資房子也基本上可以保證收益較高並且足夠安全。
但是你要知道,這種資產的流動性是相對來說較差的,即便是房子,各種調控措施,包括最直接的限售,都會讓投資房子的流動性變得非常差。
尤其是在橫盤觀望或者降價期,房子的流動性會更糟糕。
其次,滿足安全性和流動性的資產,不能滿足收益性。
比如活期存款,貨幣基金,國債。這些產品足夠安全,而且轉化成現金也非常容易,但是收益很低很低。
所以對於一些風險厭惡性的人來說,或者在經濟衰退期的時候,這類資產就是最好的選擇。
最後,滿足流動性和收益性的資產,不能滿足安全性。
最典型的就是部分P2P,在沒爆雷之前,收益性和流動性都非常好,但這樣不能滿足安全性,一旦出現風險,必然是致命的。
在現實中,很多人都只看到了收益,而不去看流動性和安全性,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明顯的騙局還能看到人的原因。
夏普比率和SDR夏普比率
難退
有人說,高風險對應高收益,那麼願意去承擔高風險,只要能夠得到更高的收益就行了。
在經濟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做夏普比率,它是收益率和風險的比值。
舉個例子來說,比如有兩個產品,第一個產品收益率為10%,風險是5%,而第二個產品,收益率是20%,風險是20%。
那麼,第一個的夏普比率就是2,第二個的夏普比率就是1。
但是,我在買第一個產品的基礎上,我可以用一半自己的錢,然後借一半的資金,也就是相當於兩倍的槓桿去做這項資金。
這樣一來,我的投資回報從10%,變成20%,風險也從5%,變成10%,收益完全和第二個產品一樣,但是風險卻差了10%。
所以說,收益率和風險的比值是真正有效的參考值,但是這個也是有缺陷的:
第一個,那種替你創造超額收益的基金和股票。
因為在市場上行的時候,收益率是一路飆升,這樣帶來平均整體收益就會增高,夏普比率的比值對應也就大了。
第二個,那些收益為負,波動率卻超級大的基金和股票。
因為分母很大,但是分子是負數,這些風險更大的基金,夏普比率也反而會很高。
於是,就出現了一個「SDR夏普比率」,也稱作「對稱下行夏普比率」,它專門針對這兩個缺陷進行了改進。
分母變成了只算下行波動的標準差,把那種創造很高的正收益波動撇開,分子也不看絕對收益率,而且變成了去掉無風險收益的相對收益率。
這樣一來,無論是上行或者下行的市場行情,都可以參考這樣一個標準,所以在投資的時候,這個SDR夏普比率是比較受歡迎的。
如果一個產品,它的夏普比率比較高,而SDR夏普比率比較低的話,就意味著這個產品的波動主要看來自下行風險,不是一個特別安全的產品。
所以,下次有人給你推銷金融產品的時候,你不妨告問問他,你的夏普比率和SDR夏普比率分別是多少呢?
期貨無息配資 進群交流添加:48058698
最後,也是我經常給大家的提醒:風險意識,永遠要放在第一位。
很多人都覺得風險意識,只要你懂得多,有經驗或者學歷高就一定可以避免,但其實真不是。
因為,錢這個東西一直是對人性最大的考驗。誰都不敢說,能忍住金錢的誘惑。
而高槓桿投資,尤其是金融衍生品投機就是高空走鋼絲,一著不慎就會摔的粉身碎骨。
所以在投資的叢林法則裡面,生存是第一條。把自己的生命交道別人的手上,是極度對自己不負責的。
你貪念別人的利潤,人家貪念你的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