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個論壇上的帖子特別火,主題是:為什麼期貨投資者也喜歡上漲?眾所周知,股票是只能做多的,只有價格上漲,股票才可以賺錢,所以股民都喜歡上漲,而期貨交易是兩個方向,價格上漲,做多可以賺錢,價格下跌,做空一樣也可以賺錢,但是很多人發現,大部分的期貨投資者和股票投資者一樣,也是只喜歡做多,這是什麼原因呢?看看網友是怎麼回答的。
路人A:
期貨有底沒頂,重倉暴富都要靠做多頭。
路人B:
這是人性中的心理定勢問題,人們習慣於看漲賺錢,有很多人至今都不明白做空怎麼賺錢的道理。
路人C:
期貨投資者往往更喜歡做多策略。其中的緣故是: 做多上沒有封頂,可以有極高的想像空間,而做空,下方有成本作為底部。因此做多的回報更大。這部分投資者尤以股票轉過來的為甚。例如商品可以漲一倍兩倍甚至多倍,可是沒有任何商品可以跌幅超過100%的。從收益和安全性角度來說,多頭都是優勝於空頭。當然這些都是相對的,並不是絕對的。如果你資金管理不好,你做多照樣可以讓你輸得褲子脫掉。
路人D:
1、生物誕生起就是細胞的增加
2、大腦神經偏好獲得和增加
3、基礎數學教育從加法開始
導致同樣的獲利,從下跌趨勢中獲得要比從上漲趨勢中獲得慢得多,但是短線的跌速的峰值超過漲速的峰值
路人E:
對於一些期貨新手來說,喜歡上漲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是受股票交易的影響,一開始做期貨,不習慣做空,不理解做空。對於那些老手,如果也是單純的喜歡漲勢,可能是因為商品期貨上漲的時候,市場更加活躍吧,上漲的時候,在整體市場氛圍的烘托下,人們的心情往往是喜悅的,下跌的時候,人們的心情多多少少是沮喪的,特別是很多做期貨的人也同時關注著現貨。個人理解。
路人F:
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期貨對標的是實物,實物是有成本的,當期貨價格接近成本的時候,其實你是可以大膽開多的,至於為什麼賺不到錢就是倉位控制,你在低位輕倉開倉,賺錢幾乎是一定的,就是這個時間不好把握而已 。另外就是很多都和我一樣,從股市進階來玩期貨,習慣做多。
路人G:
估計是股票做多了,我期貨賺的錢絕大部分是空單賺來的
路人H:
期貨喜歡牛市,不是喜歡漲。牛市的特點就是各行各業利好不斷,貨幣寬鬆,股指進入長期上漲趨勢。由於產業繁榮,需求量也激增,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品種也會上漲。經濟處於繁榮周期時,大多數資金沒有負債壓力,交易慾望強烈,場外增量資金充裕,追漲殺跌的資金越多,行情就越流暢。不管是多頭還是空頭,掙錢都比較容易。牛長熊短的道理,並不能簡單地用漲慢跌快來套用在期貨上。
路人I:
漲的慢,跌起來快,做空可能來不及加倉,做多不怕踏空,還有都認為上面空間無限,下面空間有限。
路人J:
期貨做空對於很多人來說其實是非常難的一件事,而且人們普遍認為漲的越高,賺錢越多,因此很多人喜歡漲勢。
路人K:
漲勢成交量高,技術分析有效。跌勢成交量越來越小,市場萎縮,比較難做。
說白了就是技術分析是分析市場的,市場都沒了還分析個屁呀,如果一個市場裡就十個人在交易那還有什麼規律可言,人多才有規律。
路人L:
做空做多一樣賺錢,不過大多數散戶心裏面,只有做多才會感覺賺錢,是正常心理作祟。漲勢為正面立體,跌勢為反面立體,人的替意式。
路人M:
我覺得做期貨其實喜歡做多的一半都是新手,多半期貨老手都是喜歡做空,為什麼呢?在期貨裡面做空是有一定天然優勢的,做到久的都知道,空頭行情和多有行情的區別,在空頭行情中跌幅和跌速都是要超過多頭行情的。為什麼大部分散戶都喜歡做多呢?因為大部分都是散戶都是從股票市場中來到期貨的,股票市場中的固定模式會在思維上潛移默化的讓人下意識的勇於做多而不敢輕易嘗試做空。當然具體情況還需要根據趨勢來判斷。還有一些做基本面的投資者是喜歡做多的比如傅先生,再了解一個品種的成本時能夠在這個品種成本附近勇敢做多,因為一個品種如果跌破了應有的成本,那麼它背後的企業將虧損倒閉,導致減產時候價格還是會因為供需關係而上漲。說的比較零碎,我個人而言,更喜歡做空而不是做多。
路人N:
期貨的基本面是現貨的供需。現貨就是實物,因此價格不可能歸零,這就導致期貨價格下跌的過程中,會經常出現觸及成本價的情況,因此,期貨下跌中會經常因為觸碰成本價而出現短期止跌反彈的情況(反彈幅度還需要結合當時供需情況而定,如果成本價疊加了其他供需因子,反彈級別也不容小視,而如果僅有成本價作為支撐,往往以弱勢橫盤整理代之,直至新的供需信號出現,或繼續下跌,或轉而反彈)。而1元錢的東西,可以賣10元,也可以賣100元,這就看該物品在某特定時間節點的供需情況了,因此,期貨老炮們更喜歡去做多,因為上方沒有成本價這個天花板,從心理層面會認為盈利幅度更大。以上是從期貨基本面的角度進行的解釋。另外,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現象不容忽視——很多期民都是從股票市場轉戰而來,而股票市場是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因此,長期的股票交易形成的習慣導致,這部分期民在期貨交易中,心理更易於介入做多的品種,而不太習慣操作空單。
路人O:
首先,期貨是做大宗商品的,既然是大宗商品,那麼就是供需決定價格的。如果是供需決定價格,一類商品的產量,在平衡的狀況下,很難擴大,卻很容易因為政策和天災等因素減產,那麼,做多的運氣就比做空的運氣因素更佳。其次,4000的螺紋鋼,同樣的一手,再不利用浮盈追加的情況下,你的受益最大為100%。而做多是無限受益,可能400的煤炭會給你漲到4000。這些是一些淺層次的。當然,真正的高手,不關心是漲勢還是跌勢。他們做的是確定性行情。只是突降的減產等因素可以推波助瀾而已。至於說交割的因素,我只能說,基本上玩期貨的沒幾個賠錢的(新手另外),賠錢的都是商品商,但是他們由於套期保值,虧的心甘情願。
路人P:
做多的上方空間,理論上是無限的,但這可能不是大家喜歡做漲的最主要原因。
對商品期貨市場來說,產業資金的影響力非常巨大,漲價一般意味著產業繁榮周期,企業擴大生產,存貨的估值上升,走貨量也在上升(當然了,行情後期可能是縮量上漲),那麼需要套保和交割的量就擴大。再者企業手裡有一些錢了,就會更多地參與期貨。對於投機需求來說,發現這品種有資金進來了,大家可以博弈的盤子、可以分的蛋糕不就大了嗎?非產業背景的投機資金也就跑步入場了。
在下跌的周期中,企業出貨困難,現金流惡化,抵押物也在貶值,即便要來做空套保,你走貨量上不去、生產計劃壓縮,那套保和交割的量也得萎縮。企業沒錢的話,期貨盤的池子裡水少,做趨勢跟蹤的投機資金即便是進來,也有個容量的限制。
再想想,交易所為什麼總是在上漲趨勢中提高交易手續費。2015年商品期貨大熊市的時候,手續費可是極其便宜的啊——交易所要吸引資金進來玩。
多和空看似是方向相反的孿生兄弟,其實某些屬性有根本的區別。放在大周期里看,長久的漲勢是真正可以實現小資金翻倍的。因為早期入場時資產價格還很低,占用資金比較少,一萬塊能開6手螺紋鋼。而在連續下跌中呢?做空者都想在儘量高的點位入場,那麼初期資金占用就比較大了,同樣資金,開倉數就少了。不過做空的優勢也很明顯:賺錢快啊!資產價格高位跌20%,和資產價格低位漲20%,同樣的持倉數時、賺錢的絕對數額當然是前者大,基數本是不同的。
這個內在機制,也決定了投機多頭要用時間換空間(長線戰術),而投機空頭喜歡快速狙擊(短線戰術)。換句話說,即便不考慮持倉量和成交量的差別,時間的長短也帶來了策略容量的差別。當然你會覺得,我做空也可以拿很久,拿住一段波瀾壯闊的趨勢。凡事是相對的,對投機者來說,交易動機有這麼一點微小的不同。槓桿交易的魅力就是以小博大,從資產價格低位做多符合普通人「以小博大"的夢想,有點浪漫主義的色彩。
還有一點是很不同的,法人帳戶的空頭進入交割程序要準備好貨物,多頭只需要準備好錢就可以了。你空頭交的貨物萬一不合格呢?那麼多頭逼空頭就比較容易。
添加cctvtzqc2012,進入選手交流群,與高手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