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投資指南不能幫你發財,但能幫你避坑

2019-08-09     期貨投資觀察

1送大家一篇防坑常識,用來幫助讀者們防範一些不那麼複雜的坑

這些常識的來源都是我和我身邊的人(朋友,同事,客戶)用錢買來的教訓,作為風控從業者,我見識過的坑多到髮指。

很多朋友反饋說這個系列寫的非常通俗易懂,完全沒有那種很高深的感覺,沒有高級感。

這就對了。

真正有用的東西從來不需要寫的很複雜,很多人把簡單的東西寫複雜的唯一原因就是希望把讀者搞蒙,然後顯得自己很牛逼。

能把複雜的東西寫的每一個人都能看懂,才有意義。

況且在投資圈,很多事情道理本身就在那裡,聽懂不難,難在聽勸。

對於普通人投資而言,有多少錢辦多少事兒,警惕高槓桿,盲目加槓桿等於找死。

2什麼叫加槓桿投資?

把信用卡透支出來炒股,股票配資,期貨保證金,抵押房車換錢炒股。

這就叫加槓桿。

槓桿投資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是噩夢一樣的存在。

很多人不理解這一塊,我用1萬元,加10倍槓桿,10萬元,一次能掙的錢是1萬的10倍,槓桿不好嗎?

不好,你在能掙10倍錢的同時,也面臨著只能承擔過去十分之一的風險,稍有不慎,就是爆倉。

10倍配資,只能承受10%的價格波動,100倍配資,只能承受1%的配資,容錯率被壓縮到了最大。

這導致的後果就是,經受不住市場波動。

一旦出現黑天鵝(不可預知的意外,例如英國脫歐)事件,就是爆倉。

無數猛人都是死在槓桿下的,贏了一輩子,就輸了一次,就完蛋了。

比特易自殺的那個CEO,連續搞了兩家P2P都成功在雷潮前變現推出,還躲過一次幣圈大劫,堪稱傳奇,結果最後還是死在了槓桿交易上。

我的前老闆,一生堪稱風控界的傳奇,最後臨退休前因為英國脫歐事件導致外匯槓桿爆倉,現在60多了還在想辦法湊首付。

槓桿了就代表你不能輸,但是投資場上哪有不會輸的人呢,那就不叫投資,叫撿錢了。

況且從根源上,即使你撿錢,你賺錢是賺不完的,但是本金總是有限的,是能賠完的。

懂麼,就是你沒法把市場上的錢都賺走,但是市場可以把你所有的錢都贏走。

所以投資本質上對於投資者就不是公平的遊戲,自有資金有限,對手資金無限。

在這樣資金不對等的大前提下,去把自己的輸贏都放大,不是找死是什麼。

別總是拿出XXX的成功案例來說事兒,人家那是小機率事件,所以耀眼。

在一個人成功的背後,有無數個失敗案例,不要總被小機率事件晃瞎了眼。

槓桿不是普通人能玩兒的東西。

如果你看了這條,還是覺得自己能靠槓桿賺大錢,這都不叫賭徒,這叫白痴。

我們賭徒從來只賭大機率事件。

3保持投資心態的前提一定是用自己賠了也不心疼的錢,不然沒法保持投資心態。

很多投資雞湯都在告訴你,要保持心情愉快,保持雲淡風輕,聽起來很對,但都是正確的廢話。

保持心態的大前提一定是這筆錢賠了也不影響生活。

假如這筆錢是你結婚用的錢,明天就要上交給老婆或者丈母娘了,今天你拿這錢去某個高風險投資市場走一圈,萬一沒錢了就結不成婚了,這個時候跳出一個人跟你說要心態平和,你說那人是不是SB。

這TM誰能心態平和,拿著命根子錢去投資,操作的時候肯定三條腿一起軟。

再進一步,都不需要這麼極端,就算是自己賠了也不心疼的錢,實際上玩起來也是心疼的。

不信大家都去炒股,先用虛擬盤炒,拿100萬虛擬資金炒,抄一個月。

然後再上實盤,就1萬塊,炒股,感受一下。

絕大多數人在前者可以談笑風生,後者慌得一筆。

因為只要是自己的錢,賠錢後就會把這筆錢轉換成自己喜歡的東西,然後心疼。

所以準確的說,保持心態的大前提有2種。

1.有足夠投資經驗的人,投自己賠了也不心疼的錢。

2.沒有足夠投資經驗的人,投到最穩健的理財就好。

4資產增加的核心原理是開源,節流,以及風險兜底。

不要只顧開源節流,忘了風險兜底。

我發現很多人對於資產增加這件事情的理解是只有開源和節流,沒有風險兜底的。

開源就是賺錢和投資收益,這很好理解。

節流就是儘量不花不該花的錢,這也很好理解。

大家在開源節流上做的都很棒,起碼都完全理解這兩件事情。

但絕大多數人都不懂風險兜底這件事兒。

沒有人是吃喝搞窮的,經濟崩塌返貧的核心原因除了投資失敗和賭博這種不可控因素外,更多的就是大病。

這些本質上就是風險。

開源賺來的錢,節流省下的錢,需要有足夠的措施來兜底。

保險就是做這個的。

先進+穩健投資+固定資產+疾病保險=穩定的生活。

不是說讓你買那一年幾千上萬的保險,那個確實門檻高。

但是隨手給自己加一個百萬醫療險(隨便哪家,這東西都爛大街了),一年百來塊,出事兒了真能幫自己一把。

保險這東西確實是機率事件,但這是為數不多可以對抗不可知風險的投資,一年一頓飯的錢就可以對抗這種風險,真的很划算。

畢竟這個不可知的世界裡,能抓得住的東西本就不多。

5什麼都不懂,又羨慕別人收益的人,就做定投,買指數基金定投,就可以了。

我遇到的最多的諮詢投資問題的人,就是本身不太懂投資,錢放在銀行和餘額寶又覺得跑不贏通脹,放在股市又害怕出事兒,非常糾結。

其實不用糾結,買大盤指數類(上證50/300,深證50/300這種)基金就可以了,投資方式選擇定投。

這類產品的特點就是跟著整體大盤走,而且是跟著成分股走,股市好的時候,能賺不少(10%以上),股市不太好的時候,也不太會賠。

為什麼股市不好也不太會賠?因為如果救市,救的也主要是這些大盤成分股。

並且定投這種方法,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股價波動帶來的買入時機缺失,股價高,賺錢,股價不高,賺份額。

這是最適合普通人的無腦投資方法了,風險低,收益相對具有吸引力,並且沒有什麼操作難度。

記住,一旦選擇定投,就是起碼3年後再看這筆錢,中間該幹嘛幹嘛去。

6任何有政策風險的東西,不要碰,因為碰了不會有人能幫你,甚至沒人願意幫你。

原油,瀝青,二元期貨,虛擬貨幣,外匯盤,這些都是國內禁止公民參與的投資項目。

一旦國內法律不支持某項投資品,他們是不是騙局本身不重要了,因為國內不允許,所以就是騙局。

國內法律不允許的後果是什麼?

就是你賠了,你傾家蕩產了,不會有人來幫你,因為你做的本身就是國家不讓你做的事情,公共資源不會優先幫你去解決這種問題的,有更多問題優先級比這個要高得多。

當初我二嬸買虛擬貨幣,賠了80%,她去報案,根本抓不到人,因為全都在國外,抓捕難度大不說,她玩兒的還是國家明令禁止的,最後只能自己認栽了。

今年過年的時候,她還放話說要讓中本聰這個人走不出我大山東。

雖然我們是親戚,但這依然是我今年聽過的最好笑的笑話之一。

希望不要有機會能讓我笑話到我的讀者。

7你看到的那些廣告鋪天蓋地的公司的時候,要小心,因為這些都是成本。很多人看到一些理財公司在電梯里,電視里,影視劇里,綜藝里,網頁里,地鐵里,大街上,廁所門後打廣告,弄得一副高大上的樣子,還有各種明星代言人,覺得是非常有知名度和有實力的公司,實力雄厚,值得信賴。

實際上並非如此。

廣告這東西,說穿了只要肯投錢,誰都能上,這只是一個信息投放的渠道,完全不代表品牌能力。

現在的廣告公司都可以提供全套方案,從策略到明星到宣傳語到渠道一條龍,甲方爸爸只要掏錢就行,所以你看到的投資廣告可能是一些策劃查著百度寫出來的,各種沙雕名詞帶來謎一樣的高級感,實際上沒卵用。

而且全方位砸廣告,是需要非常高的成本,這個錢最終都體現在募資成本上。

還有那些大量鋪線下門店的理財公司(背後有銀行網點的除外),門店成本+理財師工資+理財師提成(0.5%到1.5%之間),這都是多少的成本?

這一切最終都會體現在募資成本上,很多理財公司錢拿過來算上給投資人的和各種成本,都十幾個點了,你說說他投什麼能賺回來?

優質資產全是銀行的,優質信貸資產全是持牌消金和銀行系國資系的,他只能拿到最差的邊角料。

要麼就是去放高利貸,而高利貸又是今年掃黑除惡的重點。

最終就是承擔不了成本跑路,很多跑路的P2P和理財,都和高昂的成本脫不開。

一般什麼樣的理財公司會瘋狂燒錢打廣告?

超級巨頭,或者是抗不下去要跑路,急等著續命的。

你們自己感受吧,類似案例太多了。

8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任何投資。

你一定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無風險的投資,即使是銀行理財,你也要承擔收益跟不上貨幣貶值的風險,沒有投資是完美無缺的。

這反過來就是告訴你,所有跟你說只賺不賠,毫無風險的人,都是在騙你。

或許不是主觀欺騙你,但是客觀上對你造成了誤導。

投資必然有風險,這個行業的最精英的一批人發明了各種高大上的工具,本質上就是為了對抗風險。

當然,實際上他們會發現無法對抗風險,所以他們學會了轉嫁風險,自己只拿旱澇保收的東西,我們搞金融的確實就是這麼真實。

在搞金融的人眼中,賺錢就是正義,就是道德,至於這個錢是誰的,其實不那麼重要;

某種程度上和幣圈有點像。

收回來再看。

國內80%的基金私募都是虧損的,99%的基金都是有過虧損的,但這並不妨礙資金經理和募資方賺錢,因為不管賺還是賠,他們都是吃管理費的,靠投資收益的化他們都得要飯去。

而08世界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就是美國投行把次級資產包裝為AAA資產來欺騙投資人。

他們很成功的把自己包裝的高大上,然後用你看不懂的東西包裝產品,最後賣出高價,自己穩收管理費手續費。

不要迷信各種你看不懂的高階金融產品,因為你既然看不懂,那就代表別人偷換概念騙你你也看不懂。

記住,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任何投資。

無非是機率遊戲。

9公司上市未必是重大利好消息,有種可能是別的地方找不到錢了。

很多人一看某某公司上市,就覺得他們成了,要牛逼了。

實際上可能反了,有些公司上市是因為再不上市就要死了。

上市本質上就是股權融資,把自己的股權公開賣給中小投資者,也就是散戶。

這其實對於公司而言未必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為這就代表自己的股價會被絕大多數人的恐慌與貪婪所支配,不能得到公允的評價。

而且上市還要每年做到盈利,各種核心數據都要公開,其實對於公司而言非常不利,某幾家公司不就是上市後被我看到財報扒了個底朝天麼。

公開上市,只是二級市場。

同樣是股權融資,直接賣給VC是最好的,因為數據不需要全面公開,估值可以被少部分人控制在合理範圍,對公司而言是更好的方式。

只不過這種一級市場的接盤俠總的資金規模有限,並且很精明,不會被花言巧語所蒙蔽。

所以這就導致很多公司融到後面實在是找不到接盤俠了,只能上市去募資。

10很多朋友經常讓我推薦一些與金融理財有關的書籍,今天我就推薦兩本。

一本是《窮查理寶典》,巴菲特合伙人查理芒格的故事,都是非常淺顯樸實的道理。

一本是《小狗錢錢》系列,比上一本更加淺顯樸實,甚至算是青少年級別的財商啟蒙書。

雖然這兩本書都很淺,很基礎,但是相信我,這兩本書里的蘊涵的投資道理是一點都不過時的,而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種友好的入門書籍,才是啟蒙的第一步。

而各種亂七八糟故作高深的課程,書籍和理論,很多都是給雞湯不給勺的典型。

另外即使是同一本書,你所處的人生階段不同,看起來也是不一樣的。

就像讀書的時候我看歷史和政治課本,覺得裡面都是沙雕大道理。

但工作後反過來再看,裡面真的是字字珠璣。

書沒變,變得是我們。

共勉。來源 半佛仙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U2od2wBvvf6VcSZLf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