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從來沒有哪一刻像當下這樣,對人們的社交技能有著如此高的要求。人們要想在當下社會立足,就需要嫻熟的社交技能,這樣才能和他人建立聯繫並成為朋友,為自己編織牢固的社會支持網絡。研究表明,社會支持對一個人的身心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還有研究表明強有力的社會支持能夠使個體長壽。社會支持是社交的黏合劑,能夠讓人們的身心免受疾病煩擾。然而,同樣是在當下這個時代,隨著社交孤立和社會冷漠的頻繁出現、虛擬網絡世界不斷擠壓現實生活和現實交往的生存空間,以及地理空間上的遷移越來越頻繁,我們發現,要像以前那樣建立牢固的社會關係、編織自己的社交網絡已變得十分困難。
最近的人口學調查結果顯示,獨居、不婚、少育、不育及頻繁遷移是我們這個社會不容忽視的顯著趨勢,與此趨勢齊頭並進的則是大眾的共同活動越來越少。例如,人們寧願自己孤身一人打保齡球也不願參加團隊或與夥伴們組隊。年輕人寧願宅在家裡看《老友記》也不願出門多交朋友或與老友加深友誼。「沙發土豆」(couch potatoes)(指整天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的人)的人數倍增,他們消極地將自己的生活全部投入到不真實的「真實」當中,電視成為了他們人際關係的替代品。青少年整日沉溺在虛擬的網絡遊戲世界中不能自拔,在競爭、暴力至上的遊戲世界中,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友善之心不斷被冷漠和殘忍所吞噬。現實交往被電子郵件和網絡聊天室所取代,人們用電影滿足幻想,用電視填補空閒。
許多研究報告指出,近年來,人們體驗到的害羞情緒呈逐年增長的趨勢,這是由現代社會的社交孤立行為造成的。要了解這一趨勢產生的原因,我想我們需要弄清楚兩個問題:人們是怎樣掌握用於人際交往的語言的?又是怎麼掌握如此多的對日常交往至關重要的非言語行為的?
對這兩個問題作簡要回答就是,人們並沒有掌握那些用於人際交往的隱性技能。因此,在與他人交往時,我們會感到手足無措、尷尬難耐。就像學習母語一樣,要會說,則先要聽,然後大聲練習並得到正確的反饋,掌握「社交語言」同樣也是如此。要想與他人交往,我們必須先仔細觀察他人是怎樣做的。他人會給我們示範正確和錯誤的社交方法,我們先仔細觀察,並銘記在心。之後,再將從他人身上學到的社交方法付諸實踐,並虛心接收反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如此反覆地不斷練習,才能提升自己的社交技能。
社交技能沒有得到充分發展的個體,就像剛踏上異鄉土地的旅人。他們不懂當地的語言,無法融入當地的生活。因此,即使像提出一個簡單的要求這麼容易的事情,他們做起來也會顯得十分笨拙、幼稚。這對不善社交的人同樣如此,除了基因和社會環境這些影響害羞的一般因素外,人們的害羞感往往還來自社交尷尬和社交技能的不嫻熟。不知道在社交情境中如何行事和表現,是許多人感到害羞和憂慮的原因。而在面對讓他們感到不適的情景時,不善社交的人通常簡單地選擇迴避。在這些人中,有些人知道該怎樣做,但是長期的獨處和迴避讓他們不知道該如何運用自己的社交技巧,因此他們最終也選擇了迴避。還有一種更為複雜的情況是,現代社會擠壓了人們的時間,人們感到越來越忙,能夠支配的時間越來越少,所以,就有一部分人選擇了犧牲他們所謂的「不重要」的時間,如和家人在一起的歡樂時光,與鄰居、友人共度的休閒時刻以及參加公共活動的時間。對於這些人來講,這種犧牲就意味著之前的社交技能無用武之地了,而能夠鍛鍊、練習和打磨自己社交技能的情景也被他們無情地拋棄了。
幸好,有林恩·亨德森的社會適應模型(social fitness model)來幫助人們糾正這些錯誤,有效應對害羞、社交恐懼和社交退縮的問題。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洛阿爾托市(Palo Alto)的害羞診所(The Shyness Clinic,www.shyness.com),我們一直利用這個模型和一些綜合評估工具及治療方法來應對青少年和成人的害羞問題。多年的不懈努力讓我們取得了許多開創性的成果。而且,通過將團體治療和個體治療結合起來,能獲得持久、穩定的治療效果。另外,我們也在同樣坐落於帕洛阿爾托市的害羞研究院(The Shyness Institute)進行關於治療害羞的教育和研究。不論是害羞診所的臨床實踐,還是害羞研究院的學術研究,我們在害羞治療及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做出的貢獻都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
我們很難改變社會,但是作為心理學家,我們可以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人們注意並警惕現代社會對人類造成的負面影響。我認為,在幫助人們減少甚至最終戰勝害羞和社交焦慮上,本書介紹的方法還是能夠起到一定作用的。
推薦閱讀
何謂害羞和社交焦慮?林恩·亨德森認為,不能簡單地從病理學或身體病態的角度來界定和應對害羞和社交焦慮症。相反,她將害羞和社交焦慮症看作個體心理和情緒的一種亞健康狀態,並且相信,可以通過努力改變這種狀態。
《害羞與社交焦慮症:CBT治療與社交技能訓練》介紹的內容和方法是亨德森和津巴多教授在史丹福害羞診所所做的多年研究和實踐的結晶。書中闡述的「害羞惡性三循環」理論能夠讓讀者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負性觀念和不適應的行為方式是如何形成的,並基於此提出了社會適應模型,通過十二步認知行為療法幫助讀者應對害羞和社交焦慮症。在亨德森看來,社會適應就像鍛鍊身體一樣,是人類基本的一種自我提升追求,並且只有每天都堅持投入和努力才能達到理想的狀態。所以,根本不存在天生的社交達人。
這是一本操作性很強的臨床治療手冊,詳細介紹了個體和團體治療的不同步驟和技巧。本書不僅適用於心理諮詢師和心理學專業人士,也能幫助普通讀者應對害羞和社交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