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疫情期的心理焦慮

2020-02-18     普華文化

2020年的春節對我們每個國人來說,都是一次特別難忘的經歷。這次突如其來的病毒來勢兇猛,讓大家不得不宅在家中,共同抗擊疫情,共渡難關。

而我們需要與之鬥爭的不止是病毒,還有由此而產生的焦慮感、無力感和孤獨感。

這次疫情,除了讓我們知道提高自身身體的免疫力萬,也需要讓自己的心理免疫力提高,才能放鬆緊張焦慮的心情,安心在家辦公。那麼我們如何提升身體和心理免疫力呢?如何走出身心困境呢?

在此向大家推薦由全球心身醫學領域專家、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臨床講師馬丁·羅斯曼博士(Martin Rossman,M.D)所著的《解憂小鋪:焦慮分子的治癒指南》這本書。這本書完美地結合了腦科學、情商、心身醫學的新研究成果,提供了詳實的關於焦慮問題的闡釋及其解決方案,幫助每一個讀者科學地放鬆和排解焦慮,提升身體和心理免疫力,重新找回對生活的控制權,回歸健康與安寧的生活常態。而不是一味地活在自己製造的假想中,要學會真實快樂的生活。

下面就我帶領大家進入「解憂小鋪」,尋找治癒焦慮情緒的良方。


一、認識焦慮

焦慮是人類一種很正常的情緒,是我們在自以為的危機時刻做出的一種應激反應。短期、適度的焦慮可以幫助我們的身體做好應對危險的準備,開啟自我保護機制,提升身體和心理免疫力,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任務;但當我們長期處於這種狀態、過度焦慮時,身體和心理的免疫力就會降低,我們難以理性思考,轉而陷入災難性思維。這時焦慮的負面情緒會成為比外界更大的壓力來源,這種不良情緒往往會轉化為「軀體化症狀」,你可能會突然感到乏力、頭暈、呼吸不暢、食欲不振,也可能會失眠,甚至以為自己也感染了病毒。所以我們要學會控制焦慮,積極調整心態,不讓焦慮成為一種習慣,從而減輕軀體化症狀,提升自身免疫力,抗擊病毒侵襲,更好地迎接未來。

《解憂小鋪》這本書中提到,我們長期處於緊張不安和恐懼之中,是因為我們自己臆想了很多可怕的事情,導致想像力失控,從而讓焦慮情緒蔓延。這種焦慮就是過度焦慮。

過度焦慮是一種負面情緒,這種情緒如果積累過多或處理不當,就會中斷我們內心的平靜與祥和,讓我們與世界的美好絕緣,與幸福絕緣。如果這種情緒不能得到控制,也一直沒有得到適當的梳理和釋放,就會過度耗損我們的生命能量,使我們喪失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糟糕的是,你會陷入惡性循環的生命模式里,痛苦不堪!

所以,我們要學會控制和釋放焦慮!


二、控制和釋放焦慮

在控制和釋放焦慮的過程中,我們更多的應該是付出行動。因為在很多關鍵時刻,能夠救我們的人只能是我們自己。

《解憂小鋪》這本書從心身醫學、腦科學、心理學的角度設計了一套將身與心相結合的獨特方法來進行焦慮、壓力管理,幫助我們打破焦慮循環,科學、正確地管理壓力和情緒,並告訴我們該如何找回對生活的控制權。

1. 學會放鬆

控制焦慮,我們首先要讓自己平靜、放鬆下來,如此才能激活智慧,更好地解決問題。從根本上解決焦慮,我們可以從身體放鬆開始,把身心當做一個整體。

在《解憂小鋪》一書中,談到了放鬆的三個秘訣:腹式呼吸、放鬆肌肉和心理意象。你會發現,放鬆以後遠比努力控制事態的時候更強大。我們在這裡介紹一下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其實更準確的來說,應該叫「橫膈膜呼吸」,因為當我們運用這種方法呼吸時,我們是利用橫膈膜的上下移動來擴大胸腔,將更多的氣體吸入肺部。橫膈膜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那一大塊肌肉。

這是一種讓人深度放鬆的呼吸方式,不僅可以改善體內的氧化作用和能量,還可以排出更多的廢物,激發我們的自主神經系統的副交感神經(或者放鬆反應)。

當我們的身體處於沒有預警的無憂無慮的狀態時,其實就是副交感神經在起作用。

你可以平躺下來,也可以選擇側臥或坐著。將一隻手放在胸部,另一隻手放在腹部。想像在你的腹部有一個氣球,當你吸氣時,氣球膨脹,氣體直接灌進氣球里。呼氣時,想像這些氣體是從你體內的氣球里釋放出來的。

吸氣4秒,之後屏息2秒,再以你覺得最自然的方式呼氣6秒或8秒,呼氣時要儘量將肺腔中所有的空氣排出,然後再次屏息2秒。這樣連續做4次,之後按照正常方式呼吸。一定要保證你的呼氣時間要多於吸氣時間,在吸氣和呼氣之後都要屏息,並注意觀察此時的狀態。(《解憂小鋪》里有很多關於放鬆方法的音頻,由喜馬拉雅實力主播小默為您講授。)

吸氣時,我們收縮膈肌,擴張腹肌,增加肺部通氣量,從而提高血液的含氧量,為身體提供更多能量。呼氣時,我們排出更多二氧化碳廢氣,同時,隨著脊椎有規律地加快運動,就好像在給脊椎做按摩一樣。

腹式呼吸可以激發體內的放鬆反應,身體可以隨之調整到「清理和修復」模式。你無需集結外力來抵禦外部危險和壓力,體內的修復和更新系統就可以順利運行。

你可以連續三周內每天進行兩次這樣的放鬆練習,這主要是為了搭建一條新的腦通路,讓大腦漸漸習慣放鬆的感覺,就好像它之前熟悉的壓力那樣。如果你常習慣性地緊張,那麼更應該做這個練習。

你會發現,有時你很快就能達到深度放鬆的狀態,而有時則不能。但只要你勤加練習,整個放鬆過程就能變得比較穩定。很快,你就能控制好自己的焦慮。

放鬆能夠降低你原本的緊張程度,這是擺脫不必要的壓力和焦慮的第一步。

當你放鬆時,你會更加開明,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當你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意象時,你就能對自己的身心產生更多積極的影響。

定期的放鬆訓練能夠降低你基本的緊張水平,讓你對周圍的壓力的敏感度降低,但是這並不能解決或消除你所有的焦慮。


2. 直面問題,結束逃避

焦慮可以帶來一種錯覺,讓我們覺得自己正在努力解決問題。但它是對想像中危險信號的反應,這種反應並非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因此,焦慮註定是無法真正命中目標的努力。

我們的大腦停不下來,就是為了避免面對內心深處的恐懼。在認識到問題的根本後,我們要學會直面問題,而不是選擇逃避。《解憂小鋪》這本書中提到,我們要給焦慮進行分類,分清楚哪些問題是可以改變的,哪些問題是不能改變的。可以改變的問題,就要盡力去完成;不可以改變的問題,從此也就不再糾結。

當我們擁有直面負面情緒和建立正向情緒的能力時,我們就可以在負面情緒來襲時,從一個具有同理心的內在原點出發,選擇富有建設性的回應,而不會被憤怒情緒掩沒、自我設限、自暴自棄或得過且過,你可以比較輕鬆地從負面情緒的流沙中跳出來,在遊走於複雜的情緒中時而不被擊倒、失控或失序!同時,你可以更容易地建立自我的正向情緒,開啟內在的智慧,發揮你的如初原力!

學習處理而非對抗負面情緒,有助於每個人的心靈成長。除去破壞性的情緒模式,就能使你不論處於何種境遇,都能自在地擁有當下。

3. 開啟內在智慧

過度焦慮會抑制你的智慧,所以我們需要改變焦慮抑制狀態,並把過度的焦慮情緒排解掉。

首先,不管遭遇怎樣的困境,我們都要堅信苦難終將過去,所有的事情都會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法。此時,你的信念可以幫助你釋放自己的無力感。只有當我們的心境能夠安然於當下時,才能促使大腦接受有益的信息,讓未來朝著好的方向行進。

改變焦慮抑制狀態有很多種方法,比如《解憂小鋪》中提到的意象導引法。它看似神秘,其實就是藉助某種「意象」,讓真實的想法有機會展露。比如,我們可以在腦中想像一個智者,讓「他/她」來一步步引導我們當下應該如何去做。

其次,所有我們潛存於內心中,會一再被觸發的傷痛或情緒,都只是一些稽留在我們經絡系統內未被排除的能量所引起的,一旦這些能量被排除了,相關的傷痛或情緒也就跟著被釋放掉了。釋放焦慮,我們同樣可以運用意象導引法,通過意象導引法來與自己建立深度聯結。

只有打破焦慮抑制狀態、釋放掉焦慮負面情緒,我們才能接納正向的能量。《解憂小鋪》這本書幫助我們從心身醫學、腦科學及心理學的角度來了解自我情緒,重新設定生理和情緒的連結,保護我們遠離負面情緒的傷害,打破焦慮循環,梳理並釋放掉負面能量,同時建立正向能量,回歸健康與安寧的生活常態。


當你學會了打破焦慮抑制狀態、釋放掉了負面情緒, 你心裡所有的陰霾都會被一掃而空。負能量離開你了,你才有更多的空間去允許美好的事物發生。而美好的事物出現得越多,陰暗的負能量就越沒有空隙可藏了。你的生活,將從此轉向美好。

這一切,都是你在《解憂小鋪》里可以修習的。


結語

人活著,難免落難。一旦遇到問題,最應該做的就是讓自己鎮定,如此才能生出智慧、修正自己、找到前行的路,而不是只在那胡思亂想。

在焦慮的傳播路上,有些人不僅沒有放大自己的焦慮,反而把別人的焦慮「吞噬」掉了,他們就像大樹,吞噬著焦慮的二氧化碳,吐出的卻是清新怡人的氧氣。如果我們都能像他們一樣,我們就可以不再害怕山崩地裂。


在面對疫情時,作為普通人,也許我們不能夠像醫務工作者一樣上前線戰鬥,但我們可以做好自己,修復並積蓄能量,如此才能迎接那個令我們擔憂的未來。這場戰役雖然讓我們焦慮,可也給了我們所有國人一個內觀、自省、調整身心的機會,一個真正走向強大的機會。

在這裡,向所有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致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t9OWHABgx9BqZZI48BB.html










別說看開點

201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