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母親和縫紉機,母親老了,再也無法使用它

2019-11-13     百荷書房

進出母親的房間,我的目光都會被放在門邊的縫紉機所牽引,隨後,內心便會有爐火般的溫暖徐徐升起。這台縫紉機買回我家已四十多年,它陪伴了母親近半個世紀。如今,機身上咖啡色的漆依舊完好無損,只是,卻被鍍上了一層舊時光,這些時光,順著記憶的縫隙,輕手輕腳走進母親的房間,又溫溫軟軟走進我的思緒。

在我十歲左右,每到冬天母親農閒下來,我也放寒假在家,最喜歡聽母親踩縫紉機的聲音。那一刻,屋外白雪飄飛;那一刻,屋裡爐火正旺;那一刻,母親是勤勞的更是溫柔的;那一刻,母親厚厚的嘴唇緊抿著不說一句話;平時挺得筆直的身子,微傾在縫紉機上,專心致志給家人做東西。一家六口人,大到棉衣罩衫,小到鞋幫鞋墊,都是母親伏在縫紉機上一針一線做出來的。那時候,覺得母親會做這些是天經地義的事,當自己成了家,經過數次的嘗試,才知道要做好這些需要非常大的努力。

這麼多年過去了,依然記得為買這台縫紉機母親所付出的離家的代價。那個冬天,於我及家裡所有人而言,都是一種痛苦的經歷和記憶。

七十年代末,僅憑父親每月幾十元的工資,在維持家裡吃穿用的正常開銷之後,想要買一台新縫紉機該是一件多麼艱難的事。但是,這難不倒對生活充滿了智慧和熱愛的母親。母親在和我的父親及祖母商量後,求人介紹,獨自一人去了離家幾百公里外的獨山子的一家小餐館裡打工。那一年,我不到八歲,弟弟六歲,而妹妹只有四歲。那一年,從未離開過我們一天的母親,整整一個冬季,一人在外承受著思家的痛苦及繁雜的苦力勞作。而我們姐弟妹三人,也在最寒冷而漫長的季節里,久久地消解著內心深處母愛缺失所帶來的巨大空洞。

春天的美好,不僅僅因季節更替而致的花紅柳綠所帶給人的愉悅感覺,更是因為它帶來了新的希望。當母親帶著她辛苦了一個冬季而買回的縫紉機返回家中時,母親流下了淚水,淚水裡有幸福,更有心酸:年幼的妹妹已忘記了母親的模樣。

因為這台縫紉機的出現,母親成為被連隊里其他女人羨慕的對象,母親為此而驕傲;而我們身上的衣衫鞋襪,在品質上也有了質的飛躍,我們更因有這樣能幹而聰慧的母親而驕傲。大字不識一個的母親,在短短几天的時間裡,就無師自通學會了使用縫紉機。

在「嗒嗒嗒」的母親踩縫紉機的聲音中,我們漸漸長大,離家工作,結婚生育,而母親,為我們也拼盡了全力耗費了她大半生的時光。父親去世後,在搬家去樂土驛時,離開142團的那一天,母親曾猶豫,要不要把縫紉機賣掉。

母親告訴我,她站在空空蕩蕩的院子裡,房門大開,野蠻的風隨意進入。這個曾經有那麼多溫暖的地方,如今被輕飄飄的空氣霸占了,母親有些懵了,母親不知道該給誰說這些話:「你們曾爬上爬下的布沙發沒有了;冬天腌菜的那口大缸沒有了;曾一次馱著你們三個娃娃的自行車沒有了;踮著小腳把你們帶大的祖母沒有了;忍著胃痛養大你們的父親沒有了,只剩下了這台縫紉機陪伴著我了!」

我似乎看見當時的母親,身子一點點一點點矮下去。母親站在那裡,閉上了眼睛,喃喃自語了好久。母親第一次這麼小聲地說話,只有她腳邊的風聽到母親說了些什麼;這些風,會吹過奈何橋去,告訴在天堂的祖母和父親嗎?這些風,會翻越天山,吹到渭水河邊的小城寶雞嗎?

母親不再猶豫,雖然,把這台縫紉機搬到幾百公里之外對於年邁的母親是如此的艱難,艱難到,如同不敢回憶這台縫紉機所帶給母親的關於家人的所有的幸福時光。

如今,我也年已半百。在心裡我悄悄對自己說過無數次:多麼想再聽聽母親踩縫紉機的聲音啊。可我知道,如今這台縫紉機,只能是一個擺設了。母親老了,再也無法使用它。

但是,它存在著,就是我的幸福。 


本文由楚秀月原創,轉載需授權;歡迎關注,我們一起學習。

作者簡介:楚秀月,新疆人,筆名十月傳奇。自由撰稿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J-8Z24BMH2_cNUgTnI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