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環從被唐明皇專寵到命喪馬嵬坡,究竟誰之過?

2020-01-12     百荷書房


提起楊玉環,我們最先想到的是形容中國四大美女詞: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羞花,是形容楊玉環雍容華貴的美麗。有一日,她在花園賞花,花朵都含羞低頭,沒有勇氣在楊玉環面前綻放了。可見,能夠讓唐明皇愛到瘋狂,他把江山大事都丟到腦後,去跟著她弄音樂,辦舞會、練歌舞、泡溫泉。一個高高在上的皇帝,生生把自己的角色轉換成了一代音樂家。一首《霓裳羽衣曲》成就了一段曠世奇戀,斷送了一個朝代的江山,扼殺了年輕女子的生命。

一.回眸一笑百媚生,六朝粉黛無顏色



那一年的某日(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56歲的唐明皇在華清宮召見楊玉環。玉環在《霓裳羽衣曲》縹緲婉轉的樂聲導引下,一襲霓裳羽衣,仙子般翩翩起舞。悠揚玄妙的樂聲,輕盈舒緩,曼妙優雅爛漫。是天上還是人間,竟有如此美妙絕倫的樂曲;如此雍容華貴,婀娜多姿,婉約動人的舞姿。

楊玉環舞罷「羽衣曲」,婉轉娥眉,美貌如幽蘭之清芬;體態如楊柳迎風,繾綣銷魂;一襲清幽淡雅的芬芳,飄渺繚繞於華清宮。唐明皇被絕妙的音樂,天人般的佳人,震撼了!他回想「羽衣曲」的誕生過程,唐明皇堅信楊玉環是為他而生,是上蒼恩賜給他禮物!他望著嬌媚多姿的楊玉環,感嘆:仙姿妙樂、仙姿妙樂啊!

高力士見唐明皇對楊玉環大加讚賞,便暗自得意,得意自己再次抓住了討好皇帝的機會,深為促成了唐明皇與楊玉環的見面而得意。從此,與李瑁成婚五載的楊玉環離開壽王府,來到驪山,一對恩愛夫妻就生生別離。此時楊玉環22歲,唐明皇56歲。唐明皇先令楊玉環出家,為母親竇太后祈福,並賜楊玉環道號「太真」。

唐明皇找了個絕好的藉口,讓兒媳婦楊玉環出家。在那個帝王即為天子,天子的權力至高無上的君王時代。天下是皇帝的天下,天下的臣民是皇帝的臣民,天下的女子,皇帝自然可以任意討要。皇帝要的只是那些才貌絕佳,風華絕代的美女。哪怕是自己的兒媳,作為一代帝王,看上了,也要納入後宮。

自此,唐明皇沉迷於楊玉環美貌才氣之中,談了一場感天動地的戀愛。楊玉環通音律,喜歌舞,唐明皇也跟著聲樂歌舞,梨園彈唱,直至疏於朝政,江山失色。

當朝大臣張說曾賦詩一首形容當時驪山腳下,華清宮的奢華:

天闕沉沉夜未央,碧雲仙曲舞霓裳;

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

詩的題目就叫《華清宮》,夜晚的華清宮,空谷繚繞清音,夜鶯婉轉驪山,活脫一幅燈火輝煌,歌舞昇平不夜天的景象。

二.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唐明皇把一個帝王的「博愛」全部給了楊玉環。「三千寵愛於一身」、「六宮粉黛無顏色」。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造就了楊玉環的文化修養與賢淑品德。她性格溫順,精通音律,擅長歌舞,喜彈琵琶。其音樂才華在后妃中可謂拔尖者。

唐明皇愛屋及烏,凡是與楊玉環沾親帶故者,統統招進宮來,委以重任。「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大概就是此意。

楊玉環得唐明皇專寵,楊門一族可謂耀武揚威。玉環有三個姐姐,皆為國色天香之容貌。唐明皇均召入宮中,封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每月各贈脂粉費用十萬錢。虢國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麗質自傲,從不假脂粉增色。杜甫在《虢國夫人》一詩中寫道:「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馬入金門。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素麵朝天」一詞即出自虢國夫人的故事。這個素麵朝天的虢國夫人,沒有十分姿色和傲世獨立的個性,何以在粉黛三千,佳麗雲集的奢華宮廷,如此特立獨行,可見她是一位何等自信的女子?

楊玉環得寵,其兄弟姐妹均受皇帝封賞,其遠房兄弟楊釗,原為市井無賴,得唐明皇賜名國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餘職,操縱朝政為非作歹。唐明皇游幸華清池,以楊氏五家為扈從。每家一隊,穿一色衣;五家合隊,五彩繽紛。其奢侈腐化之風,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楊氏家族,娶了兩位公主,兩位郡主,唐明皇親自為楊氏御書家廟碑。玉環得寵,楊家「出入禁門不問,京師長吏為之側目」。楊家在朝廷內外張揚與跋扈,到了世人妒恨的地步。故當時謠詠有云:「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又曰:「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卻為門上楣。」意為楊氏家族靠著楊玉環得寵,家門光耀。

楊玉環好吃荔枝,荔枝又是南海特產,在那個只能以飛馬傳信的時代,唐明皇每年都以飛馬進荔枝到長安。飛馬所經驛站無不遠接高送,以飛快的速度保證在荔枝的新鮮期送到長安。一個驛站,一個驛站地接替運送荔枝,不知耗費了多少銀兩。然而,「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楊玉環因為荔枝到來的喜悅,卻足以讓唐明皇欣慰。這就是一個帝王的愛情,也是他的生存方式——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一個人的喜怒哀樂。

唐詩人杜牧在《過華清宮》中寫道:「長安回望繡城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有一句話說:上帝要讓你滅亡,必先讓你瘋狂。瘋狂的愛,往往會觸怒上帝吧!必要奪走一個人的生命,以增加那一份愛情的重量,以使得那愛情顯得更加完美。

三.三尺白綾,一代美人音樂家楊玉環37歲謝幕人生



唐明皇專寵於楊玉環,其族兄楊國忠依仗堂妹得寵,鑽營於朝廷,弄權於仕宦,跋扈於朝野;貌似忠誠,生性狡詐的安祿山常常進獻奇珍異獸給唐明皇,安祿山高大體重,卻善於舞蹈音律,常以舞蹈侍奉於左右討好唐明皇。別有圖謀的安祿山還派人留駐京師探聽朝廷動靜,對皇帝投其所好,逐漸得到唐明皇、楊貴妃的喜愛。取得皇帝喜愛的安祿山,被任命為范陽節度使。擁有重兵重權之後的安祿山,便開始窺視大唐江山,覬覦唐明皇的帝位。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安祿山趁唐朝內部空虛腐敗,聯組15萬重兵,號稱20萬大軍,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天寶十五年安祿山占領長安、洛陽,唐朝進入安史之亂最高峰,成為大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安史之亂,使得朝中文臣武將除了對楊國忠深惡痛絕之外,更是把楊玉環看成了罪魁禍首。天寶12載6月祿山攻入潼關,唐明皇於7月12日決定放棄長安逃亡四川。皇帝逃亡,是帝王的悲哀,更是舉國朝臣的恥辱。逃亡途中辛苦勞頓,大臣們怨聲載道。在逃亡的第三天,皇帝的車馬鑾駕入駐馬嵬驛(今陝西興平)。保護皇帝的禁衛軍陷入無糧斷炊的困頓之中,軍中上下怨聲鼎沸,陳玄禮對將士進行煽動:

「今天下崩離,萬乘震盪,豈不為楊國忠割剝甿庶、朝野怨尤,以至此耶?若不誅之以謝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憤!」

重臣大將都把怨恨發泄到楊國忠身上,請殺楊氏兄妹。因此發生兵變,楊國忠逃進西門內,士兵蜂擁而入,將其亂刀砍死。楊國忠死後將士們把皇帝館驛圍了個水泄不通,強烈要求唐明皇賜死楊玉環,以止後患。

可憐一代美人,一個無辜的生命,楊玉環終於命喪馬嵬坡。終年37歲。



結語:

悲劇把美好的東西撕毀給人看。但就愛情而言,唐明皇與楊玉環的愛情,無疑是美好的,一個帝王,能夠專情於一個女子,在楊玉環命喪馬嵬坡之後,那種悲苦和寂寞,那種思念之苦,那種「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的苦楚,成為一代帝王愛情悲劇的佳話。然而,這樣的人間悲劇,究竟是皇帝之錯?貴妃之錯?至此,筆者卻禁不住問詢:楊玉環究竟得到了什麼?她幸福嗎?她的愛情難道就是承歡於一個大她三十多歲的帝王之側?她的人生價值就是與六宮粉黛爭寵?

楊國忠、安祿山。一個在內一個在外,一個在朝廷一個在遠藩,一個是漢族一個是胡人,一個是楊玉環的族兄,一個是楊玉環的乾兒子,一個把持朝政一個擁兵自重。他們正如兩把熊熊燃燒著的邪火,那邪火一起發威,終於釀成了楊玉環「三尺白綾」命喪馬嵬坡的悲哀。可憐一代君王,只有忍痛讓自己心愛的女人「宛轉蛾眉馬前死」。唐明皇迫於情勢危急,只得三尺白綾,賜楊玉環自縊殞命。

得三尺白綾赴死的楊玉環,耳畔是否再次響起了那首《霓裳羽衣曲》?那是她第一次進見唐明皇時,為她伴舞的曲子。更是她在唐明皇的寵愛下,多次排練,或十人、二十人、三十人…… 常為唐明皇而舞的一曲絕妙樂章。這樂章出自唐明皇之手,亦是楊玉環舞之歌之的保留曲。據說,楊玉環馬嵬坡殞命之後,《霓裳羽衣曲》也隨之而去了。

2020/1/9



文/蹤影,轉載需授權;圖/網絡,致謝!歡迎關注,歡迎投稿,我們一起學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rE6mG8BxtCz63RLCOU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