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20年,想離婚一百萬次,終於離了,他知錯求回頭,你還願意嗎

2020-04-13     遇見寧靜

01


人到中年,面對曾經讓你痛過、絕望過的婚姻,你還願意回頭嗎?


朋友蘭姐,老公迪峰,在一起生活了20年,打打鬧鬧,從孩子還在襁褓之中,蘭姐就想離婚。


那時,蘭姐上班,起早貪黑,但是迪峰的工作清閒,可是,迪峰從不會心疼蘭姐,更不會照顧孩子。


蘭姐起早就要把還沒睡醒的孩子送去幼兒園,晚上很晚才接回來,幼兒園是私立的,招生不多,所以願意額外照顧蘭姐的兒子。


那時候,真的是孩子還睡著送出去了,孩子都睡著了才接回來。


迪峰會跟哥們出去喝酒,會出去打麻將,但就是想不起來去接孩子,為此,蘭姐沒少作鬧。


洗衣服時吵起來了,蘭姐一盆水都潑到了迪峰身上,刷碗時吵起來了,一摞碗盤子都摔了,嚇得孩子哇哇哭。


孩子生病時,蘭姐整夜沒辦法睡,家裡冷,蘭姐好幾天都沒脫衣服,和衣而臥,空閒時眯一會,孩子一哭就是一驚。


現在回憶起來,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扛過來的,想想都覺得很可怕。


可是,還是沒有勇氣離婚,就想著,迪峰年齡大一些就知道顧家了,就知道心疼老婆孩子了,再等等,孩子那么小就沒有爸爸,太可憐了。


02


這樣堅持著,竟然一直堅持到了孩子18歲,人到中年,心力交瘁,不想吵了,也不想打了。


蘭姐就想,只要迪峰不找彆扭,自己賺錢養兒子,每天回家都能安安靜靜地就行。


離婚的念頭還是有,但是,又想著孩子大了,不願意讓他承受非議,還要高考,家庭穩定是最重要的。


如果真的能回到從前,就該在孩子小的時候,甚至是沒有孩子的時候就離婚,或者,當初乾脆就不該嫁給迪峰。


這些年是一錯再錯,現在,錯了快20年,就想著,再離了,不就白白忍了那麼多年,還是沒有給孩子成全。


後來,孩子讀高二的時候,學習壓力大,蘭姐不願意和迪峰衝突,可是,迪峰喝了酒回來,你想不吵架都很難,他不依不饒、胡攪蠻纏。


孩子說,你們離了吧。


蘭姐一氣之下,又有了孩子這句話壯膽,竟然真的離了。


原來,去民政局換個證沒有那麼難,自己竟然近20年沒有邁開腿。


離婚之後,孩子高考讀了大學,可是迪峰又找了回來,說,沒了家才知道自己錯得離譜,都這麼大年齡了,新人不如舊,還想回來好好過日子。


蘭姐說,快20年,每天都盼著迪峰的這句話,想著,只要他知道心疼老婆孩子,前塵往事都一筆勾銷,從此好好的。可是現在,真的不願意重新來過了。


身上沒有了重來的力氣了,不想期盼,更怕失望,生活平平淡淡的,每天沒有人逼著自己吵架生氣,為什麼還要回到從前呢。


人到中年,如果歲月可回頭,你願意嗎?


03


前幾天,看《如果歲月可回頭》,真的看不懂,不明白這個世界還有這麼奇葩的男人嗎,每天又作又鬧的,一點都不像是成年人。


好像孩子都不會像他們這樣。


可是,劇終了,有些細節還是戳中了我。


​白志勇當初不明白景雅為什麼一定要離婚,就因為自己不是事事聽話,婚姻里的順民,就因為自己喜歡打撲克,喜歡喝點小酒,這就要離婚嗎?


白志勇不明白,但是也被迫離婚了。


到了劇終,才終於揭曉了原因。


白志勇是一個不靠譜的人,沒有任何責任感。景雅工作到很晚,地點又偏僻,打電話讓白志勇來接,可是白志勇在打撲克,說什麼不肯來。


景雅只好一個人往回走,路上遇到了壞人,被強姦了。


報警、做筆錄,帶著一身的傷痕和疲憊回到家,白志勇還在外面玩撲克。


這件事,足以打碎一個女人對於婚姻所有的信心,景雅一個人扛下了這件事,卻也患上了重度抑鬱症。


而這一切,白志勇完全不知道,他每天都在不明所以、滿臉無辜地胡鬧。


景雅選擇了離婚,從十幾歲愛上白志勇,到37歲離婚,半輩子,生命里都是這一個男人。


可是,他就是那麼不靠譜。


劇末,白志勇知道了事情的始末,特別愧疚,他要重新追回景雅,彌補他曾經的過失。


白志勇說,我想和你回頭,我們回到從前,我重新喜歡你,重新追你。而且自己又擰又二,絕不會放棄,即便是狂追到英國,也會把景雅追回來。


早晚有一天,景雅的名字還是要出現在白家的戶口本里。


景雅沒有點頭,但是深愛的眼神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原來,這部戲真的讓歲月回頭。


只是,人到中年的我們,真的願意讓歲月回頭嗎,如果歲月可回頭,一切就會不同嗎?


04


我以為,時間不可能倒流,我們是不可能以現在的自己回到從前的歲月里,今天明白的事情,還是改變不了昨天的命運。


就算能回到從前,也許我們也還是會吵吵鬧鬧,也還是會分道揚鑣。


我們可能沒有白志勇和景雅這麼戲劇化,但是,中年人的婚姻,誰不是被打擊得丟了最後一點信心,滿身傷痕無以復加,才會有勇氣選擇結束呢。


歲月沒辦法回頭,我們也改變不了曾經,能做到的,就是讓自己更強大,人生少一些遺憾和錯過;能做到的,就是多珍惜,人心冷了,真的喚不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bud3EBiuFnsJQVax8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