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清平樂》里,徽柔已經長大,到了議親的年齡。
宮裡宴會,曹皇后特意派來董秋和給徽柔上妝,公主擇婿這件事自然是怠慢不得。
可是,徽柔在宮裡長大,被曹皇后、苗心禾、皇上疼愛著,或許是保護得太好,竟然一點心計都沒有,心直口快,不懂得是非,也沒有才華。
只是有皇長女的虛名,加上宮中多年沒有子女長大,大半都夭折了,包括皇帝想傳位給他的趙昕也都沒有了,所以,徽柔更加備受疼愛。
宴會上,徽柔見到了曹皇后的侄子曹評,曹評一表人才,文武雙全。兩個人也算是從小就認識,又因為曹植還帶著弟弟,徽柔喜歡和小孩子一起玩,於是三個人少不了說說笑笑。
皇上卻大怒,他說,本來自己還想再等等,可是看到徽柔和曹評在一起才悚然心驚,徽柔單純得如同白玉一般,不知人心險惡,若是不慎竟被浮華浪蕩之人蒙蔽了一顆心,到頭來,落得和皇姑一樣的下場,若是朕,絕不會像先帝那樣,朕斬了他滿門。
苗心禾聽了不知說什麼,只是吞吞吐吐地說出,都是小孩子。曹皇后是一個自尊好強的人,臉上自然發燒。
皇上說,若是別家也就罷了,可是皇后,我不願與你撕破臉。皇后說,官家苦心顧及,臣妾銘感於心。
02
於是,徽柔就錯過了那個能給她幸福的人。
徽柔和懷吉感情固然很深,但也並不是從開始就抱了非分之想。只是,徽柔感染瘟疫之時,苗心禾整日顧著最興來,曹皇后偶爾來看看,皇帝怕傳染避之唯恐不及。
身邊能說話的就只有懷吉,徽柔還小,心裡特別害怕,那時,她唯一的指望就是哥哥懷吉。
現在,皇上急不可待地為徽柔指婚,嫁給自己的表弟。可是李瑋是有名的蠢笨,16歲還沒有讀完《孝經》,仁宗一朝,唐宋八大家就占了6位,文學已經走向巔峰,可是,李瑋完全不懂這些。
就因為皇上對生母未能盡孝道特別愧疚,總覺得後宮裡子女連續夭折,都是因為這件事。總覺得生母最惦記的就是她的弟弟,所以,即便李家已經位列卿相,平步青雲,富貴無極,可是,趙禎仍然覺得不夠。
所以,要把徽柔嫁給李瑋,光耀生母李家的門楣。
曹皇后和苗心禾其實都是不同意這門婚事的,苗心禾有話說不明白,曹皇后因為曹評的事情,讓趙禎覺得另有圖謀,所以,這件事沒有人可以改變。
趙禎甚至都不等等,看看長大後的李瑋人品、才華如何,就這樣急匆匆地指婚了。
03
徽柔雖然不情願,但是也終究是無濟於事。
趙禎為徽柔斥資萬緡建了豪華的公主府,又按照皇太子的標準每月發俸祿,徽柔還是大宋第一個有封號的公主,風風光光地出嫁,趙禎就以為可以給公主幸福了。
可是,徽柔嫁過去之後,也許是太過囂張,也不知收斂,而且和李瑋之間兩相厭惡,沒多久,關係就極度惡化。
再加上,李家本來就是破落之家,趙禎的生母也只是後宮裡劉娥的侍女,後來成為皇帝的娘子,位分不高,也不受寵。
不過是僥倖生下了一位皇子,宋真宗子嗣艱難,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宋仁宗。
李家沒有地位,也沒有才華修養,已經破落到了街頭賣冥幣的程度了,就因為宋仁宗,他們才會一朝顯赫。
之時,李家人並不懂得感恩,加上徽柔的性情,李瑋一家都不待見她,後來和婆婆大打出手,又深夜叫開宮門,犯了大忌。
言官每天參奏,趙禎也是沒辦法,貶了李瑋的官職,讓李璋供養母親,徽柔降了封號回宮。可是,趙禎卻仍不死心,不願意讓他們和離。
後來,是李璋代替李瑋上奏,才和徽柔和離。只是,大宋趙家本就有精神病遺傳家史,這時的徽柔已經是神智錯亂了。
提到回李家,徽柔能想到的只有自殺。
這一次婚姻失敗,或許還是趙禎看人不准,或許我們還能相信他其實也是無意的,向著綠洲走,最後進了沙漠。
可是,趙禎晚年,司馬光又上奏,說皇上本意是要提攜母家,可是李瑋無錯被貶,這非但沒有得到提攜,反而因為娶了公主而遭殃,趙禎還是愧對生母啊。
04
趙禎認可了這種說法,又將徽柔送回了李家。
只是,這一次和出嫁時完全不同,那時,趙禎春秋正盛,公主的被寵愛天下皆知,而且帶著萬貫家財,富可敵國地嫁到了李家。
這一次,趙禎已經到了晚年,沒多久就去世了,即位的英宗是趙禎的養子,從小在宮裡寄人籬下,當了幾十年的備胎,對仁宗的四個女兒並不好。
英宗不管,徽柔在李家只是他們可以做主的兒媳婦。
李家的奴僕都可以給徽柔臉色看,吃穿用度更是無人管,連被褥上都是虱子。生病了想請醫生也被百般阻攔。
33歲時,徽柔在李家去世,神宗也是偶然的機會得知了徽柔在李家的境遇,將李瑋遠遠地貶了出去,才算是為徽柔出了一點氣。
徽柔的人生,出生的時候就極受寵愛,出嫁之前都是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嫁人之後,就是無盡的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