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裡的江南古鎮
獨守一方
別有一份祥和安寧
去古鎮走走
徘徊街頭巷尾
讓人能忘卻煩惱……
每年國家住建部都會評選一批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在新名單還沒公布前
讓我們先到已經入選的上海古鎮逛逛
金山區楓涇鎮
「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巷」,說的就是楓涇。楓涇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鎮內河道縱橫,橋樑眾多,是上海最早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古鎮。
楓涇的建築飽含傳統江南建築粉牆黛瓦的風格特色。鎮區規模宏大,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產街、北大街、友好街四處古建築物。
丁義興蹄子、金楓牌黃酒、天香豆腐乾、桂花狀元糕被譽為「楓涇四寶」。
交通:楓梅線(軌交1號線錦江樂園站)至楓涇牌樓站
青浦區朱家角鎮
朱家角是上海眾多古鎮中發展較早、也較好的一個,「上海威尼斯」「滬郊好萊塢」「南周莊,北周莊,不及朱家一隻角」……都是人們對於這個古鎮的美譽。
朱家角保存完好的江南水鄉風情十分吸引人。其中,「放生橋」,氣勢宏偉,構造勻稱,是朱家角的標誌性建築。站在「放生橋」上,可一覽古鎮全貌。著名的北大街,又稱「一線街」,是上海市郊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築第一街,其獨特構築,令人稱奇。課植園、朱家角大清郵局遺址、黛瓦民宅、江南茶樓、報國寺等等有趣好玩的景點等你去挖掘~
朱家角最有名的美食之一就是阿婆肉粽了,每一家基本都有一位阿婆在包粽子。許多粽子店裡會搭配著自家秘制湯汁煨出來的肘子、蹄膀來賣。扎肉也是朱家角有名的小吃。
交通:軌交17號線朱家角站下
嘉定區嘉定鎮
嘉定鎮位於嘉定區西北郊,是嘉定區的商業、文化、旅遊中心,素以人文薈萃聞名,享有"教化嘉定"美譽。
來到嘉定鎮,既可以看到繁華的城市景象,也可以看到寧靜大氣的文化景點。法華塔、嘉定孔廟、匯龍潭公園、州橋老街……令人目不暇接。鎮內還有一批文化含量極高的紀念館:嘉定歷史博物館、嘉定竹刻博物館、顧維鈞陳列館、陸儼少藝術院等,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博物館群落。
交通:軌交11號線
浦東新區新場鎮
位於浦東的新場古鎮隱藏在都市深處,素有「十三牌樓九環龍,小小新場賽蘇洲」的美譽。三里長的老街,蜿蜒的河道,精緻的石橋,青磚黛瓦,構成了一幅獨特的江南水鄉圖。
在新場老街,十分醒目的是這座三世二品石牌樓。氣勢宏偉,高聳挺拔,是新場的必到打卡之處哦!
隱藏在古鎮鬧市裡的"江南第一樓"來頭不小,《色戒》《國民大生活》等影視劇都曾在這裡取景。鎮上的南山寺也因兩棵古銀杏而受遊客歡迎。海棠糕、塌餅是不可以錯過的本土點心。
交通:軌交16號線新場站下換乘公交628路
金山區張堰鎮
位於上海南部的張堰,有著深厚且悠久的歷史。早在唐朝時期,張堰就已成集市,到近代也是「浦南首鎮」。在這個旅遊還未充分開發的古鎮上,居民生活淡定嫻靜、怡然自得。「張」字的來源,傳說是二千年前的西漢開國功臣張良,功成身退,追隨赤松子游,到此隱居。
張堰公園原為元代當地望族吳良用私宅和花園,公園不大,但樹木蔥鬱。張堰鎮最著名的還屬幾年前剛修葺開放的南社紀念館,上海南社紀念館是革命時期南社人士通訊聯絡及會晤交流的一個重要據點。
張堰鱔絲是令大詩人柳亞子大讚的一道菜肴,坊間也流傳著「不嘗張堰鱔絲,不算到過張堰」。
交通:軌交1號線新場蓮花路站下換乘蓮衛專線
青浦區練塘鎮
青浦的練塘鎮建於三國時期,迄今有1000多年歷史,相傳周瑜在此修建操練水軍的池塘,由此而得名「練塘」。河流蜿蜒曲折貫穿東西,古橋佐羅橫亘水上,寧靜安詳。
這裡最熱鬧的景點就是陳雲故居了。在紀念館中,你可以詳細了解這位偉人的光輝一生。紀念館整體綠樹成蔭,環境怡人,也是一個小型公園。民國時期的醬園也是鎮上的一個特色,銅色的高牆上「醬園」兩個字十分抓眼,在這裡拍一波民國風的照片,說不定能刷爆朋友圈哦。
說起練塘,不得不提的就是茭白。因練塘水質優良、土壤肥沃,這裡出產的茭白色澤潔白,吃口香糯、營養豐富。許多人驅車半日前往,就為了碗油燜茭白和茭白面。大家常見的燒麥都是蒸的,練塘則有著特色的油煎燒麥。皮薄肉厚底子脆,口感介於生煎與燒麥之間,十分新奇。吃完茭白和燒麥,肚子還沒飽的話,不如再來一份練塘白芙糕當點心。透白細膩,咬上一口,甜糯可口。
交通:軌交17號線朱家角站下換乘青蒸線/青小線
嘉定區南翔鎮
南翔鎮坐落在嘉定區,是上海著名的古鎮之一,距今有千年的歷史。古鎮內有古猗園、雲翔寺等著名景點。
南翔老街景區坐落於南翔古鎮的中心區域,整體為清末民初「銀南翔」的風格。景區內有梁代的雲翔寺和古井,五代的雙塔,明代的檀園和橋樑,清代乾隆御碑及民國許蘇民先生墓等文物古蹟。
南翔小籠作為古鎮的美食名片自然不可錯過。來南翔古鎮嘗嘗汁多味鮮的地道小籠吧。
交通:軌交11號線至南翔站
浦東新區高橋鎮
高橋鎮依江臨海,三面環水,有著有著「萬里長江口,千年高橋鎮」的美譽。高橋作為上海開埠最早的城市之一,至今保留著許多舊宅。
高橋鎮的濱江森林公園保留了上世紀50年代逐漸形成的次生態景觀和植物群落,是親近自然的好去處。
高橋鬆餅,又稱千層餅,因其小巧可口、皮薄層多、色白微黃、入口即化故又稱鬆餅。薄脆也是高橋特產之一,因其餅又薄又脆又香故得名薄脆。
交通:軌交6號線至港城路站下換乘公交
青浦區金澤鎮
金澤鎮坐落於青浦區西南,境內湖塘星羅棋布,河港縱橫交叉,盛產魚米賽金,故有「金澤」之稱。金澤鎮是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一起來金澤感受小橋流水、船舶人家吧。
金澤鎮古橋眾多,有「江南第一橋鄉」之名。其中普濟橋是金澤最古老的右橋之一,建於南宋。
商榻飲食,其味無窮,來金澤鎮品商榻扎肉和商榻菜莧,體驗鹹菜莧過茶,扎肉配飯的味道。2006年,青浦」阿婆茶「獲評上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你可以去阿婆茶體驗中心吃茶,當然,最地道的還是去村民家裡,感受原汁原味的阿婆茶。
交通:滬商高速專線
浦東新區川沙鎮
川沙新鎮位於浦東新區的東部,大家熟知的上海迪士尼就坐落於川沙新鎮。川沙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早在唐天寶年間川沙便有先民繁衍生息。如今的川沙新鎮集古街、新址一體,值得一探。
夕陽落幕,沿著古街的石板路探尋古城風味,尋找上海故事與兒時記憶。川沙河畔的傍晚呈現自然生態之美。
松江區泗涇鎮下塘村
松江區泗涇鎮下塘村形成於元末明初,格局成曲尺形構成。民居店鋪,皆臨江枕流。由西向東,沿泗涇塘北岸形成沿河街道。枕河人家、挨戶都築水橋,自備船隻泊駁岸下、水橋邊。現今集中在泗涇塘的下塘街及中市橋南岸一帶,基本保存了傳統水鄉市集的河街格局和部分傳統建築。古村內有安方塔、馬相伯故居、史量才故居等景點。
值得一提的是,三宅(程氏、管氏、孫士林宅)位於泗涇下塘歷史文化風貌區內,是松江區文物保護點。自2017年5月啟動修繕,2018年5月通過竣工驗收。展現古鎮保護與更新利用的初步成果,體現古建築保護與文化、文創業態的協調融合。
松江泗涇古鎮的廣利粽子,創始於光緒19年,至今已有長達126年的歷史。每一顆廣利粽子落餡均勻,形狀別致,四角分明,嘗起來糯米香甜、餡料相融,讓人回味無窮。阿六湯圓,從光緒年間至今有100多年的歷史,選用的餡料來自於純精腿豬肉再加上獨到的手下功夫搓、撳、揉、捻、捏恰到好處。
交通:軌交9號線
閔行區浦江鎮革新村
革新村,位於上海市閔行區浦江鎮中部東側。隨著浦江召稼樓老街的開發建設,革新村已聲名遠播,成為浦江集古鎮旅遊,農耕休閒,踏青度假的好去處。
召稼樓位於革新村境內,源於元朝初期,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明朝工部右侍郞談倫子田,曾在此建樓鳴鐘以召農耕,因此名曰「召稼樓」。
沿街商鋪遍插旗幟,叫賣著本土特產,別忘了江阿姨油墩子,召稼樓內肉皮、滷味、下沙燒賣當屬一絕,一定要嘗嘗。
寶山區羅店鎮
羅店鎮位於寶山西北方,成陸於唐略前,宋時便有漁村,鄰近江海,土壤肥沃,農商繁榮,自古便是魚米之鄉。這裡文化底蘊深厚。如今老街兩邊的房子參差林立,樸實典雅的范兒糅萃在這個小鎮之中。
羅店龍船始於明、盛於清,重觀賞、輕競渡,以表演、競技為主。船體製作工藝精細、造型別致,既全面傳承了吳越地區龍船之特色,又有諸多的獨特創造,地域文化風格明顯。
羅店知名景點有:寶山寺、聞道園、美蘭湖、東方假日田園等。
天花玉露霜、特色魚圓……曾經以「三灣九街十八弄」之盛勢「富賈一方」的寶山北部重鎮羅店有許多舌尖上的美味哦!
交通:地鐵7號線美蘭湖站
可能有人會問,上海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古鎮,怎麼沒有介紹?
了解一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吧!
這是由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從2003年起共同組織評選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紀念意義的、能較完整地反映一些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鎮和村。目前共評選了7批,共799處名鎮名村當選。
期待在2019年的榜單上看到你心儀的上海古鎮古村!
圖文整合自住建部官網,@上海發布 、各區文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