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 丨 作者 / 劉潤 整理 / 萬青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434篇原創文章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親自面試的人應該不下 1000 人了。
看過的簡歷還要更多,尤其是微軟上海早期擴張的時候。
今天,我把這麼多年的觀察,分享給你,聊聊我是怎麼看簡歷的。
— 1 —
判斷簡歷含金量的標準
在於「你做到了什麼」
一位朋友請我幫他看簡歷。他的簡歷里把自己的職位,以及這個職位的責任,還有他具體做了哪些事情,寫得非常詳細。
我說,這些都不重要。一份好的簡歷,不是寫你「做了」什麼,而是寫你「做到了」什麼。
「做了」什麼是責任,這是招聘文案的內容;「做到了」什麼是業績,這是簡歷的內容。
我讀大學的時候,簡歷以厚為美。自我介紹,照片,身份證複印件,各種獎狀、證書,論文等等,厚厚一本。HR 根本沒時間看。
把簡歷寫成一本書的,通常是因為沒什麼亮點。
後來,你的簡歷變成了一張紙。當你覺得,你說不盡的優點,可以用一張紙表達的時候,說明你可以從你平凡的工作中,找到突出業績了。
再後來,我要求自己,30個字能不能寫清楚?把簡歷寫成一段話。比如:
潤米諮詢創始人,傳統企業網際網路轉型專家,《劉潤 · 5分鐘商學院》主理人,前微軟戰略合作總監。
30 個字,一段話可以說清楚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找到了自己,別人也可以識別你了。
未來的某一天,你的簡歷,會從一本書,一張紙,一段話,變成你的名字。
別人說:請介紹一下你自己。你只需要說:
我叫劉潤。
— 2 —
一份簡歷應該
避免什麼、做到什麼
先說應該避免的:
1、以自我為中心
有同學在微信公號留言,寫郵件過來,自己的信息什麼都不說,就一連串的提問:這個工作要出差嗎?交社保嗎?要加班嗎?我最近正愁在找工作,剛好你這招人了,我就報名吧……
這些是典型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在去大公司,或者競爭激烈的崗位時,在還沒有展現自己的價值,甚至連名字都沒介紹時,這樣的消息會被拉入黑名單。
2、把哭慘當成競爭力
這要怪選秀節目看太多了。選秀節目中用哭慘換取亮燈的橋段,是為了收視率。但是用哭慘去求職,是沒有用的。
整封郵件找不到對能力的描述,只有對自己人生的感動,然後渴望給予改變生命的機會。這也會被拉入黑名單。
3、把沒有優點當成優點
還有一種應該避免的求職,就是我沒有優點,這我也不擅長,那我也不擅長,反正我什麼都不擅長,甚至是滿身缺點。
但是,我誠實啊,我都告訴你了。你用我吧。
言語中你能感覺出來一點這樣的意味:如果你不用我。你就是歧視。你挑戰一下自己,用我吧。這還是會被拉入黑名單。
——
再說說好的:
1、站在對方角度考慮,有同理心
你需要仔細觀察招聘方的核心需求和特點,根據需求來調整簡歷中的側重點。
你的加入,能為招聘方帶來什麼優勢?你要具體怎麼實現你的承諾?能解決客戶痛點的簡歷才是好簡歷。
比如有幸獲得了內推,高管直接郵件考察,但是高管的時間一般都很忙,有同學很激動,洋洋洒洒數萬字把簡歷做成附件,發完郵件之後還非常開心,頓覺自己才華橫溢。
但更有心的同學會在開篇說:我的簡歷在附件里。但為了節省雙方的時間,我把要點列在正文里了,請過目。
這就是同理心。
把簡歷放在 zip 文件里的,都需要反思一下,如果你對自己的簡歷都不這麼不認真,別人怎麼會認真對待呢?
2、用經歷支撐能力
不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翹起地球」,而是清晰地用經歷,描述自己的能力,並找出閃光點來強化自己的核心價值。
我這麼有潛力,你怎麼發現不了呢?這樣的心態要戒。如果過去25年潛力都沒被發掘,要自己找原因。
3、做充分的準備工作
對招聘需求方做了充分研究,對適合度做了充分的思考。簡曆本質是將自己這款產品推送給客戶,並超預期滿足對方的核心需求。
總之,是做了準備,花了心思。這是誠意。有的招聘方面試過後,會留下一個作業給面試者。
這其實是一個故意放置的測試誠意環節。有部分面試者在收到消息之後可能在想:面試之後還要考試,寫這麼多的方案題,算了吧,便將考察作業拋之腦後。
這說明,他對這份工作,並不渴望。
最後的話
在投遞簡歷之前,請先給自己 3 分鐘,認真審核一下自己的簡歷,從你寫下簡歷第一個字的開始,就已經步入了一場洞察力的競爭較量。
而洞察力,則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元能力。
曾鳴老師講過一句話:
未來公司裡面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可有可無的人,隨便在市場上就可以招到,可以替換。還有一種是合伙人,他的能力是公司不可或缺的。
你要做哪種人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