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在重慶的小鎮,像極了日本的田園風光

2019-09-30     古鎮民宿

偏岩古鎮坐落在重慶北碚區金刀峽下峽口黑水河畔,因橫街處有一高30米的懸崖向西北方向傾斜,人們將此稱為偏岩。




曾經,這裡是重慶通往華鎣古道上的一座工商古鎮,來來往往的車馬、商船,都從此經過。經過數百年的時代變遷,古街、古建築都保留著昔日古樸、風雅的面貌,堪比古樹成林的日本田園風光。




古鎮依山傍水,甘冽的黑水灘河穿過整個小鎮。河水淺而清,夏天到來之際,可在水中劃皮筏、打水仗,也可在水中泡茶打麻將。




小鎮上種滿了有百年歷史的黃葛樹,樹葉鋪天蓋地,籠罩著整個古鎮。這裡的房子,就像長在樹根上一般,美麗至極。




禹王廟至今香火依然旺盛。相傳當年大禹治水從此入川,為了紀念大禹的豐功偉績而設立了禹王廟。



古鎮內的戲樓,是由唐氏家族搭建起來的,當初建此戲樓是為了招徠生意而起。由於這個原因,陳氏的顧客漸漸流向了唐氏。為了將顧客拉回來,陳氏也欲再建一個戲台。而此時,有位劉姓族長為了解決這個矛盾,便請全鎮人看了一出「將相和」。劉姓族長是想告訴大家,和氣才能生財,惡性競爭會導致兩敗俱傷。

看了這齣戲後,陳氏家族決定不再另建戲台。而唐氏家族則將戲台讓了出來,每家人都可無償使用,這次商戰就在劉姓族長的調和下平息下來。

為了紀念這位賢德兼備的族長,鎮里人做了一張太師椅,給族長「斷案」時專用。




走在大街小巷上,可以嘗嘗偏岩古鎮的小吃,水磨豆花一水排骨腌菜,都很有特色。




偏岩的米糕不僅好吃,還有故事。白嫩嫩的米糕上都會蓋上一個八角井的章,這是為了紀念馮時行而製成的糕點,因此米糕又稱時行糕




馮時行是宋朝宣和年間的狀元,因為力挺岳飛而遭到陷害,被罷官返鄉。回到家鄉後,他就為家鄉建設而做了力所能及的事——開辦義學。義學的開辦主要是為了讓窮人家的孩子們都能讀書識字。他開辦義學後,門庭若市,導致連學生洗毛筆的水都沒有了。

鄉鄰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就主動組織起來,挖了一口大井,專供大家洗毛筆。這口井叫八角井,亦稱洗墨池。後人為了紀念馮時行,則將米糕蓋上八角井的印章。




這裡最著名的要數長街宴。在長街宴舉行時,德高望重的族長會帶領大家,先祭拜有賢德的先祖牌位,再就坐入席。寓意「以禮相交、傳承良好風尚」。

顧名思義,長街宴則是在街道上擺的宴席。這天,每個人都可以免費在宴桌上飽餐一頓,非常熱鬧。




走在偏岩古鎮上,看著陽光從黃葛樹蔭的罅隙中傾瀉而下,灑落在古巷中,心會莫名安靜下來。摸著那一扇扇雕花門,朱漆有些許掉落,卻掩飾不住它的美。若你心中落滿了塵埃,不妨到偏岩古鎮走一遭,這裡的山水,將把你的心靈滌盪。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dvFMW8BMH2_cNUgIstm.html